爱心之城 “逆行勇者”共筑抗疫防线
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陈晓华进入隔离病房前与同事相互加油。受访者供图
融媒阅读
江门疾控“十二时辰”:全天不打烊,轮班检测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的感染科大楼里,住着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病房内外,十分安静。但安静只是表象。
自新冠肺炎战疫打响,江门市医护人员全线动员,尤其在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与病毒鏖战。隔离病房内外,党员同志冲锋在前。不懈的努力换来了阶段性的战果,截至2月26日,江门市累计确诊病例23例,已有11例治愈出院,其中重症患者已全部康复。
医院里,医护人员用爱铸牢抗疫防线;医院外,社区基层工作者、志愿者、海外侨胞等万众一心。作为战疫最前线的逆行者,他们为江门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南方日报记者张泳渝郑琦
主动请缨“过年前就写好了请战书”
2月1日,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护士站内,一面鲜艳的党旗被医护人员郑重地挂在了墙上,临时党支部党员代表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江门市中心医院疫情防控先锋队、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就此成立。
全院20个党支部、党总支部共768名党员,18个团支部共635名团员,纷纷写下应急先锋队的请战申请。从党员到群众,江门市中心医院以战胜疫情为共同目标,近3000名员工形成了强大的防控合力。
在还未收到上级通知的时候,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广阔已写好了请战书。“刚开始也曾担心心血管外科的专业不符,但就希望到前线去,哪怕让我顶替医护人员五六个小时,让他们有时间睡个觉、吃个饭也好。”作为一名党员,王广阔誓言不做旁观者。
2月6日,他成为第二批请缨进入该院感染楼的战“疫”补充力量。刚开始,流程不熟,他就反复操作,虚心请教;专业不同,他就边做边学,钻研最新治疗指南。2月12日凌晨1时,他与同事接诊了一位气促、咳嗽明显的重症患者,下午1时病人情况转差。他们上氧疗机,紧急处理,讨论方案,晚上9时,病人情况缓和,他们才暂时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的悉心医治下,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
作为江门市新冠肺炎的后备定点收治医院和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集中隔离的医疗机构,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早在收治确诊病例前,便成立多支救治队伍和应急梯队,为顺利救治病患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1月26日,市五邑中医院党委发出号召,组织党员投入防控工作,各党支部纷纷响应。他们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和与亲人团聚的幸福,坚守在工作一线,并纷纷请战,表示要到最危险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战斗。
为严防严控,防止疫情扩散,外科一党支部书记、急诊科主任何明亮和应急办主任、护士长带领一线人员前往疫情发生第一现场,把相关密切接触者接回医院进行医学观察。急诊科的发热预检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重要关口,每天接诊病人多,何明亮因频繁洗手消毒,双手过敏长满了红疹,皮肤粗糙如树皮。
“每一次洗手和消毒双手都有点痛,但必须要严格按照指引操作,这是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点痛又算什么,忍一下就没事了。”何明亮说。
直面病毒“不灭"新冠"誓不还”
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感染科办公室,身着紫色隔离服的胡泰洪倚在椅子上眯着。他是医院的感染科主任,至今已连续战斗了30多天。今年54岁的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退役军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坚守工作一线。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查房时要穿防护服,在办公室穿隔离衣,其间尽量避免喝水、上洗手间,也经常忙到顾不上吃饭,吃饭时间被推迟两三个小时,晚餐可能要到七八时才吃。就连年夜饭,他都是吃泡面解决。
至今,他还坚守在一线,重点从事患者的排查工作。在发热门诊,他平均每天排查30人左右,至今已有数百人。当遇到一些需要隔离观察、却不愿隔离的患者,他会耐心地普及防护和法律知识,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我们已做好不灭"新冠"誓不还的决心。”胡泰洪说,“夜晚起来接诊病人已成为常态,太忙的时候我们就睡在科室,还是不断有病人病情变化或工作电话影响休息,所以很少整夜休息。”
在隔离病房里,总会出现突发情况。在市五邑中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林艳华接到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仪报警。她进入病房查看后发现,是仪器的管道阻塞。当靠近病人时,管道里的水突然从病人的鼻腔处喷射出来,虽然躲避了,但还是全身都被喷到。
林艳华直言当时很紧张,担心被感染了,但是很快镇定下来,因为病人当时很烦躁,很需要她,她选择留下来将病人整理干净,安慰好病人,排查好仪器正常运作才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再全身喷洒酒精,然后更换被污染的防护服。最后她做了核酸测试,所幸结果为阴性,只是一场虚惊。
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妇科护士廖小彩每天帮几十个发热患者抽血。“工作中遇到最大的状况是,护目镜严重起雾,戴着两层手套手指不灵活。这对我们护士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廖小彩打趣地说,“为患者抽血的时候经常是看不清楚的,所幸近二十年的经验,让我摸到血管就能精准扎针,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厉害!”
“今天需要开水吗?”每天上早班,感染科护师罗影琳都回到每个隔离病房里询问病人。开水、纸巾等日用品或其他需求,只要患者开口,她都想方设法满足。面对传染力很强的新冠肺炎,患者不仅仅需要周全的治疗,还需要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
56岁的确诊患者苏女士,一开始入院时很焦虑。罗影琳总是耐心地开导她,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落实好感控工作和自身防护,同时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我们有信心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也一定会做好自身防护,安全地把大家带出去!”罗影琳表示。
默默守护“在后方也要守护好前线的天使”
大年初一,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实行门禁管控的大门前,内科三团支部书记余俞斌引导患者从指定的入口进入医院,督促其佩戴口罩并为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测量体温,那天,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整整一个上午。
从了解疫情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为抗击疫情操心,一刻也没有停过。“志愿者和党员都有奉献精神,但是党员更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作表率,知道院团委要成立守护天使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余俞斌这样说,“我要冲在危险的最前线,就算去不了最前线,我也要守护最前线的天使,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而已。”
在防护物资最紧缺的时候,他和妻子戴着口罩顶着风在劳保一条街为一线医护人员寻找合适的护目镜,找到后又一个一个科室地送到同事手上。他积极寻找、链接资源,为同事们筹集防护物资,防护物资短缺,他比一线的战士们更着急、更揪心。
为了守护一线医护人员,守护天使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积极为他们配齐生活所需,驱蚊液、微波炉、洗衣机等,为爱看书的同事准备书籍,为想吃水果的同事准备水果礼盒,为喜欢练瑜伽放松压力的同事准备瑜伽垫。
同样守在前线的还有江心医客服抗疫巾帼先锋队。这支由医技、护理等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的先锋队,时刻待命,为抗击疫情做最充分的准备。防疫期间,他们直接对接市政府12345热线平台、通过院内24小时咨询热线、一站式服务台等途径快捷地解答市民咨询,累计提供逾3000例有关疫情最新状况、防护知识和看诊流程的咨询指引。
面对疫情,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工会为守护前线人员送上姜茶、羽绒背心、暖宝宝等暖心用品,组织开展一线慰问和关怀调研,为前线医护团队解决所忧所虑,并组织社会爱心捐赠,让前线人员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妇委会为前线医护人员家庭联系配送肉菜服务,团委组织团员义工开展志愿帮扶服务。
对医护人员而言,最大的后盾还是家人的支持。廖小彩不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休完产假刚满1个月的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支援。“支援感染科,我可能最少1个半月不能回家。在做决定之前,其实我有过犹豫。”廖小彩说,“但是我的丈夫告诉我,家里有他在,只要医院有需要,我应该作表率。”
聚焦
志愿者无私奉献
海外侨胞慷慨捐赠
2月15日晚,受寒潮影响,江门迎来2020年第一场强降温。疫情之下,当大多数市民居家闭户,公安民警、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一群“守夜人”却仍在冷雨夜中毅然坚守战“疫”一线,为过路车辆旅客测量体温,登记信息。
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连日来,江门市有一群志愿者,不辞劳苦地奔走在农村、社区各个角落,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带领群众齐心战“疫”。而在海外,海内外侨胞迅速行动,以捐款、筹集物资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驰援家乡。作为战“疫”最前线的逆行者,他们为江门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志愿者防控一线的“硬核担当”
今年63岁的陈卫平,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四星志愿者。自疫情发生以来,陈卫平主要负责接听疫情咨询和疫情举报电话,同时还要为一些市民进行心理疏导。“因为退休前我一直从事医务工作,掌握的医学护理知识要比普通志愿者多,所以能更快上手。”陈卫平说,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作更多贡献。
陈卫平仅仅是江门广大奋战在抗疫一线志愿者的缩影。自疫情发生以来,江门组建了抗疫防控志愿队,并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志愿者担当防控疫情的“宣传员”、排查防控的“防护员”、群众健康的“守护员”,走街串巷、入组入户派发防控疫情宣传单张、张贴海报﹔每日安排超过9600名志愿者协助各镇(街、区)把控主要出入口、检测出入人员体温、排查重点对象、消毒清洁,并发起志愿者支持行动,为一线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后勤保障,彰显志愿者的互助担当。
此外,江门每天还组织了近2000人次志愿者协助开展隔离人员观察值守、防疫管控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律师志愿者、心理辅导志愿者及基层民警,组建攻坚小组,针对特别难开展工作的对象进行攻坚,落实相关人员集中隔离政策﹔组建心理辅导队,深入小区安抚群众,减轻群众恐慌心理﹔为缓解医疗物资紧缺局面,开展“协助生产医用口罩”志愿服务行动,服务时长近4000个小时。
如今,江门各区(市)都涌现了不少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在蓬江,志愿者麦女士和丈夫关先生每天早上准时来到广东宝德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测量体温、酒精消毒后,他们戴好口罩和手套,进入生产车间学习培训。新会一位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阿姨来到会城街道浐湾社区捐赠了1000元后匆匆离开,甚至不愿留下自己的姓名……
海外侨胞疫情隔不了乡情
“家乡一草一木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每一个海外侨胞的心。”疫情当前,彰显侨乡温暖底色。疫情发生后,五邑侨胞竭尽所能捐赠国内紧缺医疗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五邑籍乡亲的力量。
疫情发生后,海内外侨胞迅速行动起来,以捐款、筹集物资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驰援祖国,驰援家乡。一笔笔资金、一箱箱援助物资满载着侨胞们的关切通过各种渠道发向家乡。“我把倡议和捐款信息发到了墨西哥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的微信群里,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集了款项。从寻找货源到医疗物资的筹集,我们仅用了4天的时间。”如今,由墨西哥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伍国昌等人捐赠的首批医疗物资已抵达武汉和江门。
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收到江门市侨联发出的倡议书后,立即发动商会资源捐资捐物。“商会有缘和江门市侨联于2019年在马来西亚共同举办"亲情中华"文艺演出,商会大多数成员虽不是江门乡亲,但都是同根同源的同胞,所以特意筹集赞助金购买了一批物资支援江门。”该商会会长翁诗杰如是说。
如今,这一场爱心接力还在继续。五邑籍海外侨胞实时关注着疫情进展,自发在各个侨团微信群、微博、各大社交媒体上发动“爱心接龙”及发布相关援助抗疫信息,汇聚各方爱心力量,共同抗击疫情。“我购买不上医疗物资,我要捐款。”“江门现在最紧缺的物资种类是什么,哪些型号可以用?”在江门侨青会会员群、市留学生联谊会会员群等侨胞交流群里,这样的消息每天都连续更新至深夜。
数读
截至2月23日,全市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4518场次,参与志愿服务队674支,志愿者62375人次,服务总时长233743小时。
全市10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有20多万名志愿者走进基层,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目前,江门全市有2.9万余名医护人员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江门市人社局优化复工复产防控措施 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减轻用工负担
□文/傅雅蓉人社宣连日来,市人社局迅速优化复工复产防控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不松懈的同时,大力推进复工复产,确保疫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