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席编织手艺人马锐源: 一草一席一世界 一经一纬一千年
一草一席,传承千年。
席子,是中国传统的生活用具,诗仙李白就曾写道:“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簟,便是席。微凉的席,让李白产生了浪漫的想象,遥想远方的亲人。
环保、耐用、清爽、透气,席子优点多,至今依然是很多中国人的心头好。台山人对席子也是情有独钟,更是懂得巧妙地利用当地的独有资源——灯芯草编织席子。
台山曾有一条著名的“草席村”——四九镇五四村委会茶基村,鼎盛时期家家户户种草打席。然而,现在村里只剩下一个会手工编织草席的“席佬”——斑草席艺人马锐源。经历了草席手工编织由繁盛到沉寂的时光,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说,“因为热爱,选择坚守”。
1北峰山盛产灯芯草提供最好编织原料
送草、打压、锁边……“刷”的一声,一根细长的灯芯草就紧紧地“栓”进了席面,编织者几乎不用伸腰,转身又是一个重复动作……由于马锐源长期在外地工作,记者只能在他春节前返回茶基村后,见到这个手工制作草席场景。
编织者是马锐源夫妻。只见马锐源的妻子前一秒送草,马锐源后一秒压筘打草,两个人“一送一打”配合非常默契……悠悠时光在这个青砖老房已经穿梭近百年,见证了无数草席的诞生。
编织草席是茶基村人祖祖辈辈传承的传统手工艺品。过去,这里的村民都掌握着纯熟的草席手工编织技术。村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编织草席。茶基村之所以成为草席村,也与其地理位置有关。茶基村坐落在北峰山山脚。北峰山盛产灯芯草,也就是草席的原材料。灯芯草苗条均匀,长约1米,并且具有强大的韧性,是制作草席的最佳选择。
手工编织草席,并不简单。需要上山收割大量灯芯草,带回村里晾晒。在阳光下晒得干透后,还需一根根地清理残留的草衣,才可收集起来作编织。摘草、晒草后,便要马不停蹄地开始纺线、穿线,才可开始织席。经历一道又一道繁琐而细腻的工序,才能织就一床好草席。以1.5米成人床大小的席子为例,需要灯芯草上千根。即便如马锐源这样的熟练工,也需要连续工作约7小时才能完成。
要织席,最重要的工具便是席架。席架高一米五,宽两米,木头制作,方正结实。马锐源所使用的席架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编织出来的草席不计其数。结实的木头上,留下了坚韧的麻绳勒下的一条条深深浅浅的痕迹。
“作经线的是以麻或苎为原料纺成的线,是麻线。穿在席子里面的密密麻麻的麻线十分关键,必须粗细均匀、结实耐用,如果麻线中途断线,那就是前功尽弃,从头开始。”马锐源道出编织的关键。“草席要结实、匀称,每一步都要精心处理。”
2散发淡淡青草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7岁就跟父亲学编织草席,如今超过50年,最高峰时一年卖出超过350张席子。”说起草席,马锐源心里依然充满骄傲和自豪,留恋之情油然而生。
手工编织的草席散发灯芯草原有的淡淡青草味,无虫无蛀,吸汗透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上世纪,茶基村村民的主要收入都来自草席,家家户户都种草打席,日子过得红火。
“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是草席的顶峰时期。一张大床草席2.5元左右,按当时的物价,可以换1.5公斤猪肉左右。尺寸小一点的草席,也要0.7元。”回忆起过去的时光,马锐源滔滔不绝。在他的记忆中,以前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大家分工合作,最高峰的时候全家人一天可织5—6床草席。
从本世纪初开始,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手工草席渐渐失去优势。手工编织草席工序繁琐,耗时费力,枯燥乏味,很多人都耐不住寂寞,越来越少人在织架前坚守。
当然,制约草席生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销售方式依然保守。像马锐源编织的草席依然自产自销。白天他们带到附近的圩市销售,或者到四九镇的四九圩、五十圩销售,偶尔也到台城的农贸市场摆卖。
随着物价的上涨,草席的价钱也有所提升,但是依然比不过外出工作的优势。“手编草席辛苦,又不挣钱,年轻人都不愿意做,没人愿意学习。年轻人不学,老人们也没有精力和体力了。在这条村,我是唯一一个会手工编织草席的手工艺人。”比起骄傲更多的,是马锐源的无奈。
3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欣喜看到传承希望
如今,除了附近的老村民还会偶尔上门订购,来马锐源这儿买草席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因为热爱,选择坚守。”马锐源说,只要有客人需要,自己的年纪虽然大,依然会加班加点,按时给客人交货。这是他诚信经营的原则。
62岁的马锐源也学会了玩手机。他看到很多传统手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他在心中,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草席手工编织可以受到如此的重视和保护。“希望技艺不在我的手上失传。”
随着媒体对马锐源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市民也重新对这一手工编织技艺有了认识。去年,曾有两家当地的旅游机构,邀请马锐源到现场进行草席编织展示。“当时有很多游客,也有学生。他们都很好奇,围着我,询问每一项工序。有些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立即现场学习、体验。”
马锐源想不到,草席编织居然有一天也可成为“主角”,受到关注,获得掌声。这样的体验,让马锐源感到惊喜,也看到了希望。“这样,老祖宗们留下的智慧就不会消失了。”马锐源笑道。
同时,马锐源也希望,草席手工编织作为当地独特历史记忆,能够开发成为乡村旅游体验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体验。通过创新方式加以传承,让传统制作手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绵延不绝。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崔怡娟
文/图陈素敏
新闻推荐
现如今人们赶春运回家过年,高铁、飞机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那距今千年的宋代人又是如何回家过年的呢?如果你有幸穿越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