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危险,但我不怕,因为我是医护人员” 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初心使命”
近段时间以来,严峻的疫情牵扯着千家万户市民的心。随着江门确诊病例数的增加,疫情防控工作也在进一步加强。自从接到疫情通知以来,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该院医务人员主动放弃假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用行动诠释着“责任担当、初心使命”,守护江海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文/蔡昭璐何炽辉图/周华东
副院长涂长青:
放弃归乡留守医院
涂长青,优秀共产党员,湖北人,江海分院副院长。春节前夕,涂长青好不容易买到回家的车票,打算回家和妻儿团圆。而就在归期前两天,他接到医院疫情通知,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回家?坚守?在这个选择题面前,涂长青选择了后者。他说:“其实我也想回家,家人都在湖北,那边情况那么严重,我不在身边实在是担心。但同时我又是一个医生、一个党员,这个时候我应该坚守一线。”于是,涂长青把回家的车票退了,和该院的医护人员一样,坚守在医院。
从年前到现在,半个多月来,一日三餐涂长青都在医院解决,除了短暂的休息时间,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前线统筹安排工作:拟定应急方案,进行应急演练;医疗物资的调度使用;协助进行高速路口严守排查和社区摸查等。
为了确保医院能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根据医院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涂长青牵头组织相关科室将康复科病房改造成了隔离病区,并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处置流程、预检分诊流程;组织进行疫情处置流程的演练,根据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迅速组建救治人员梯队和防控指导专家库,层层落实工作职责。同时每天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目前,虽然我院尚未收到收治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的任务,但是我们会时刻做好准备,确保召之即来,来即能战。”涂长青说。
副主任医师耿齐全:
为病人看病是医生的本分
2003年非典时,耿齐全还是一名在校的医学生,在校园里面受保护;2020年,他是一名一线医生,他保护群众。
耿齐全,优秀共产党员,江海分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春节期间,耿齐全主动放弃休息,请缨到该院发热门诊工作。问及原因,耿齐全说:“年轻的医生诊疗和防护经验相对欠缺,可能会出现漏诊,自身感染风险也相对较高。我比较有经验,同时作为一个有14年党龄的医生,理应站出来,冲锋在一线。”
从1月21日开始,耿齐全进入发热门诊,白天除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在工作。工作时,耿齐全不仅会为病人筛查症状、检查病因,同时还会给患者做心理辅导。“因为疫情的原因,来到这的不少患者都会特别恐慌,尤其是一些四五十岁的患者,所以我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因为长时间戴着防护口罩和面罩,每次下班时,他的耳朵都会勒得生疼,鼻子也被夹得通红。
随着江门确诊病例数的增加,疫情形势也越来越严重。由于一直在一线工作,耿齐全的家人很担心其安全,他外婆还特意打电话过来问。对此,耿齐全说:“面对一些从湖北回来的患者时,心里也是有点怕的,但为病人看病是医生的本分,做好防护就好。”
同时,与他站在抗“疫”一线的还有他的妻子陈秋婷,其是珠海边检总站江门边检站后勤保障处干事。疫情爆发后,陈秋婷第一时间重返岗位,为一线配备医疗保障物资,每天对营区进行消杀,对进出营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诊断排查。
他们有两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才2岁3个月,因为工作缘故,只能狠下心托给老人照顾。因为小孩特别闹腾,老人又难管住,也曾惹得楼下邻居投诉,但因特殊时期,他们也只能舍小家为大家。
护士李嘉惠:
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2月10日下午4点,21岁的李嘉惠穿好隔离衣走进发热门诊。她的工作是将发热门诊病人、住院部发热病人以及社区排查人群(湖北归来隔离14天后的人群或者有疑似和接触史的人群)的咽拭子送去江门市疾控中心做检测。送标本之前,李嘉惠需要将标本一一进行登记、核对、消毒,核对无误后,再将样本送至市疾控中心。这样的工作,李嘉惠通常一天要做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检测结果出来后,她还需要打电话将结果告知检测者。
李嘉惠是江海分院外海中心的一名护士。大年初三开始主动申请到发热门诊,负责运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的工作。在这半个月里,李嘉惠每天运送的标本量从一开始的几个变成现在的近百个,她的工作强度也逐渐增大。“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李嘉惠说。
虽然每天都要近距离地接触咽拭子,但是年轻的李嘉惠对此却没有任何恐惧,她笑着说:“虽然危险,但我不怕,因为我是医护人员。”成为护士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小的时候,李嘉惠的奶奶经常生病,她常常在身边照顾,那时她就想:“以后我要成为一名护士,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照顾奶奶了。”
现在,李嘉惠真的成了一名护士,但此刻的她,并不只是照顾奶奶,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站在抗“疫”一线,与众多勇敢的医护人员一样,为疫情防控出力。
从大年初三投入工作到现在,李嘉惠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坚守在一线。她说:“就算累也值得,只要标本不出错,能准时送去检测,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告诉患者检测结果是阴性,让她们多一分安心,我就很欣慰。”每次运送标本的时候,李嘉惠都会在心里默念:“希望这一批还是阴性。”
很庆幸,在李嘉惠送去的那么多个标本中,一直未出现“阳性”结果。
护士郭慧芳:
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是工作常态
2003年非典时期,郭慧芳在妇产科工作,没能去一线,这成为了她的遗憾;2009年,她作为第三批援助医疗队前去汶川,在那里工作了100天;这次,已经48岁的她仍主动申请前去发热门诊,连续工作11天。
郭慧芳是江海分院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1月24日开始,她在发热门诊负责给病号分诊、采血、采咽拭子检测等工作。她说:“有点怕,因为1月21日那天我刚献了血,怕抵抗力跟不上。”
郭慧芳为第一个采咽拭子的患者是一个2岁8个月的小孩,因咳嗽发热,父母陪着她来看诊。因他们一家刚从湖北回来,按照规定,郭慧芳需要给这个小孩采咽拭子,送去市疾控中心检测。当天,郭慧芳和患者一直隔离到了晚上八点,直到知道结果是“阴性”后才下班回家。
由于一次性的防护服脱下就得换新的,考虑到资源紧缺,郭慧芳和同事在工作期间尽量不喝水、不吃东西。“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是工作常态。”郭慧芳说,穿着防护服,全身都被裹起来,特别是戴着N95口罩,呼吸有点费劲。戴久了,耳朵会发痛,脸上也明显地勒痕,不太舒服。
2月3日,因为要轮夜班,考虑到郭慧芳年纪、身体状况,医院将她从发热门诊调了出来。“其实要我在里面,我是非常愿意的,但自己年纪大了,也不太想给他人添麻烦,但只要需要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进去。”郭慧芳说。
然而在2月10日,因社区要进行人员大量筛查,郭慧芳又重新回到发热门诊工作。
编后语在这场战“疫”里,像这样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并不是直接接触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才是英雄,其实每一位默默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人们往往只记得住上战场冲锋陷阵的士兵,而忽略城墙上尽忠职守的哨兵,但其实他们都一样,他们都面临着危险,有着同样的信念和希望,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新闻推荐
江门移动抗“疫”期间保障服务“不打烊”。江门移动给抗“疫”重点医院送“和对讲”。江门移动工作人员抢修故障站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