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故事

江门日报 2020-02-13 08:18

图说

①因为疫情,何富勇(左一)已连续在抗“疫”一线奋战360余小时,他严格把关,守好每一道防线。

②林智雅(左)时刻关注着服务对象的反馈,主动上门为有需要的人送上口罩等防疫用品,并普及防疫知识。

③新会青年余健辉希望通过自身的微薄力量,提高市民的防疫意识。图为他正在张贴防疫知识海报。

④钟荣业和钟荣进兄弟俩负责0点到8点的值守,他们认为,疫情当前,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⑤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谭锦荣(上)、陈贤璇(下)夫妇不约而同,选择坚守社区防疫一线。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今年的年味没那么浓,大多数人都响应政府的号召,待在家、少出门。可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因为自身职责所在,或因为对这个城市的使命感,与时间赛跑、与疫情作战,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各个领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他们冲锋在前,尽自己的力量,为市民的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基层警察冲在一线

连续奋战360余小时

“何所,下午要到镇政府开疫情防控会。”“何所,检查点发现拒绝配合的冲卡车辆。”“何所,甜水村发现未报备登记返回村外来务工人员。”……

对比以往,今年的春节显得颇不平静。江门市公安局崖西派出所所长何富勇本想值完班后回家好好陪家人,却因为疫情,已连续在抗“疫”一线奋战360余小时。距上一次回家已有一个月,哪怕妻子感冒发烧,他也无法抽身回家看看。何富勇还是崖门镇党委委员,在各条“战线”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何所,你得赶紧去医院治脚伤,都已经半年了,不能再拖了,这里有我们就行!”1月26日,已经在派出所连续值班三天的何富勇旧患复发,多年前因参与抓捕行动而摔伤的脚踝突然疼痛不止。

稍微休息了片刻后,何富勇便与其他民警一同外出,对酒吧、网吧、沐足店、麻将馆等场所逐一进行摸排、关停。在其他人看来,这位所长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同事们说:“何所就是这么倔强的一个人,遇事总是冲在最前面。”

1条甜水村、1个交通防控组、3间宾馆、3个镇级测温点、40多个隔离对象,这些都是崖门镇党委政府交给何富勇“驻守”的阵地。他的战场,在每一个卡点、每一间宾馆、每一栋出租屋、每一位住户家。

“疫情当前,警察不能退,多摸排一户,群众的生命安全就多一分保障。”这是何富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何富勇每天协同镇卫健部门、驻村工作组核查辖区返乡人员,嘱咐有需要的人做好居家隔离。当发现有一男子是疫区返乡人员,但电话怎么也联系不上时,他立即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登门,耐心向该男子讲解防疫知识,要求其居家隔离,并密切关注他及家庭成员的外出情况。仅两天的时间,何富勇便与其他同事完成了田水村298间出租屋585人的排查任务,发现并登记、隔离疫情源发地户籍人员19人。

“每日睡觉前,他都要排好第二天的站岗计划表。第二天一早,又带人核实各类流动人口,了解各个卡口的情况,每天来回奔走40余公里路,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但何所坚持下来了。”崖西派出所的一位民警说。

平日的何富勇工作认真负责,处理事情严肃稳妥,当真是一名铁骨硬汉,但他也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他会提前为外出站岗的兄弟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外出核查时,他会提前备好车和矿泉水;每天晚上临睡前,他会在群里叮嘱第二天工作的民警注意安全。就是这些平凡的小细节,感染着所里的每一个人。

社工疫情期间关爱不停

“电波问候”服务对象

“林婆婆,今天感觉怎么样?身体还好吧?家里的菜还够吗?记得少出门、勤洗手,出门一定要戴口罩……”2月10日,青葵社工中心的社工林智雅在正式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忙得停不下来,她一边查看服务对象资料,一边通过电话为服务对象送上防疫期间的关爱,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手上的笔也不停地记录着。

林智雅是青葵社工中心在大鳌镇的负责人,在这里,有365名重点服务对象需要她的密切关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上门开展服务变得不方便了,牵挂服务对象的林智雅就通过电话开展工作。“以前,我每周都盼着小雅来探望我,现在特殊时期,我又期待着小雅的电话,她还是那么细心、贴心。”家住大鳌镇安生村的林婆婆说。

其实,早在1月24日全市落实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起,林智雅的“电波问候宣传计划”就开始了。她临时组织了其余5名身在大鳌镇的社工小伙伴,大家分工合作,致电每一位重点服务对象,送上问候、了解需求的同时,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告诉大家不必惊慌、做好防护。“政府倡议少出门,我们就通过网络开视频会议,首先自己学习防疫知识,然后通过电话向服务对象宣传。这是我身为一名社工应该做的事,很多农村的服务对象在消息的接收上还相对滞后,及时的宣传很重要。”林智雅坦言。

在电话问候的过程中,林智雅特别留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口罩。娴姨是一名高龄老人,平常都是独居,日常生活用品大多由住在中山的儿女帮忙购置,但疫情突袭,家住外地的儿女不方便为老人送物资了。得知这一情况后,林智雅立刻致电娴姨的家人,表示她可以为娴姨送上生活用品。每隔两三天,林智雅就会带着新鲜的肉和蔬菜瓜果,还有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去一趟娴姨家。

1月31日,大鳌镇发布防疫工作志愿者招募令,心系疫情的林智雅和她的社工伙伴立即响应。“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大鳌人,疫情当前,我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助力防控疫情。其实,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做的不算什么。”林智雅说。

本地“网红”变成防疫宣传大使

创作宣传短视频总播放量近40万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护工作者、警察、社区工作者等用他们的责任和担当冲在一线,守护葵乡。而抗“疫”后方,新会青年余健辉选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声,他创作的疫情防控宣传短视频,目前总播放量已近40万人次。

余健辉,是江门本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基层“网红”之一。作为一名视频制作爱好者,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宣传本土文化、时事热点和日常趣事,在“抖音”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拥有超10万名粉丝。2月1日上午,经与团新会区委沟通后,他组建了新会志愿抗“疫”宣传团队,并利用基层“网红”的身份发出疫情防控宣传最强音,先后制作新会话版的《唱跳<防疫Disco>》《如何正确戴口罩》等防疫宣传短视频5个,这些视频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APP等网络平台发布。截至目前,相关视频总播放量已达近40万人次,产生了良好且广泛的社会效应。

当被问及为何会采用这种形式来支持防疫工作时,他坚定地说道:“日常我都会争取机会为家乡发声,分享新会之美。在这个紧要关头,要是能通过自身的微薄力量,提高市民的防疫意识,岂不更有意义?平时,很多人会叫我"网红四眼",但此刻,我更希望他们称我为"志愿者余健辉"。”

据悉,早在2008年,余健辉就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目前的志愿服务时数已累计达1236个小时。面对此次疫情,他除了拍摄防疫宣传视频外,还动员父母共同参与张贴防疫知识海报等志愿服务活动。他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他的生活更充实、心态更年轻,未来将继续秉持“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志愿服务精神一路前行。

余健辉表示,他将和新会志愿抗“疫”宣传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以更多形式发声,与广大群众携手共渡难关。

兄弟齐上抗“疫”一线

勇挑重担值守夜班

“虽然因为从外省回来要被隔离14天,但是除了不能出门,生活上基本没什么影响。买菜、叫外卖、倒垃圾等,都有门口的值班人员帮忙。”2月7日,会城圭峰社区的一位住户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看护好被隔离人员是防控疫情的一项重要举措。圭峰社区为每户被隔离的群众派出6个网格员,每天分三班轮流值守。圭峰管委会工程部员工钟荣业和弟弟钟荣进负责0点到8点的值守。近大半个月来,他们一直坚守在夜间值班岗位,中间只休息了一天。兄弟俩原本计划今年春节好好陪家人,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他们的计划。年廿九凌晨,兄弟俩接到值班的任务,同为党员的他们没有任何犹豫,立即答应,并在了解情况后主动要求值夜班。

“圭峰社区网格员中,女同事多,我们得冲在夜班第一线。”钟荣业说,接到任务后,他们马上着手各项准备工作,“我从年初二开始值夜班,弟弟则从年初三开始值班。我们商量好了,要坚守抗"疫"一线,等疫情过去了,一家人再好好聚聚”。

此前从来没上过夜班的兄弟俩一连值了十来个夜班,有时候夜里冷,他们直跺脚。钟荣业坦言身体有点吃不消,“但疫情当前,作为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业主看着我们在楼道坚守,还主动帮打开了楼道灯。”钟荣进回忆道。在俩兄弟的心里,这些微小的举动是值得记住的温暖,“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尽力去做”。

党员夫妻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扛起社区防疫重任

“我愿意。”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谭锦荣、陈贤璇夫妇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句话,共同坚守社区防控疫情第一线。

谭锦荣是会城菱东社区党委委员,他的妻子陈贤璇是会城北门社区党委副书记,他们同时也是社区网格员。今年过年,原本商定去深圳游玩的夫妻俩取消了计划,专心在家待命。“形势这么严重,我们肯定得值班。”对于这次爆发的疫情,两人早已心中有数。1月26日下午,夫妻俩接到了各自所在社区的电话,让他们春节期间取消休假,抗击疫情。夫妻俩同为党员,深知肩上的责任,也共同作出了决定——一起回到岗位,牺牲“小家”为“大家”。

接到任务的当天,夫妻俩就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晚上十一点,两人各自奔赴防控一线。陈贤璇作为社区的党委副书记,除了值守的任务,还要安排好社区的大小事宜,一天忙下来,常常顾不上喝一口水。谭锦荣则主动挑起菱东社区值守夜班的责任,“社区女同志多,不能让她们值夜班,我必须上。”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谭锦荣一刻都不敢松懈。好在连续值了4天夜班后,社区增派了人手,谭锦荣可以暂时轻松一些。

早晨妻子出门,丈夫回家;晚上丈夫出门,妻子回家,夫妻俩虽然交流不多,但早已达成默契,他们相信,不论再怎么辛苦,扛一扛终究会过去,当务之急是维护好社区的安定祥和,不让病毒在社区找到任何可趁之机。

□文/图任晓盈钟珍玲张奕维刘倩袁社灿

新闻推荐

师生及家长疫情期间出现心理困扰怎么办? 心理教师线上提供援助

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通讯员/李月清)疫情困扰、延期开学、线上上课……面对这些,你是否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