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戏曲文化 展现侨乡风采 2020春节戏曲晚会江门分会场节目播出大放异彩,反响热烈
感受戏曲魅力,传承国粹经典。
1月4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春节戏曲晚会江门分会场在江门市完成录制,节目于春节期间播出,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让亿万观众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收获了精神滋养。
其中,江门分会场展播于1月31日在CCTV—11首播,2月3日(昨日)下午又在CCTV—11重播。流光溢彩的舞台,极具侨乡特色的节目,让观看演出的父老乡亲直呼:“精彩!”
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戏曲春晚”在江门演绎引发海内外乡亲关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春节戏曲晚会设立广东江门和河南洛阳两个分会场,主会场设在北京。其中,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美誉——400多万五邑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分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
五邑华侨广场作为江门的重要地标,当中的每栋建筑都凝聚着侨胞的心血,是侨胞们情系桑梓的精神纽带。江门分会场的舞台利用五邑华侨广场一些实景,以及周边的城市景观进行综合的舞美设计,极具侨乡气质。
侨乡时刻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艺宫灯代表性传承人李仰东赴美国探亲,也不忘通过网络平台关注此次晚会。“我身边很多亲戚都看了晚会,我心里也是无比振奋、无比激动。”李仰东难掩内心的喜悦,“舞台周边点缀着象征喜庆的东艺宫灯,让我感到十分自豪!”
江门市民陈伟文在北京工作,今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临时取消了行程留在北京过年。“我远在异乡看着家乡的人,听着家乡的歌,以解乡愁。”陈伟文说,“这些年来,江门的变化我们看得到,也感受得到。这次江门登上央视舞台,希望让全国人民看到江门的美好”。
“侨”元素闪耀舞台
展现本土文化特色
“戏曲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带给全国观众的“新春大餐”,有“小春晚”之称。在节目设置方面,本次江门分会场共有11个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节目加入侨乡文化符号,如茅龙笔、荷塘纱龙、柑普茶、禾雀花、碉楼文化等。通过节目,各地观众可以看到江门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江门分会场执行导演涂雨铮表示,江门是著名的侨乡,节目是用“侨”元素串联编排的。其中《盛世龙腾》就采用了很多侨乡元素,比如舞龙舞狮、咏春拳、蔡李佛拳等,希望按电影的手法来拍摄。
咏春拳是晚会的江门特色元素之一,其传承人陈伟斌表示:“晚会无论在场地、灯光还是器械等方面都做得很好,给了我们一个优越的环境去展现咏春文化。咏春拳在2005年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在"戏曲春晚"上亮相,让我十分激动。”
在本次晚会中,江门本土文艺家、五邑大学教师冯明曦受邀参演《粤语贺年歌曲串烧》,与一众优秀的青年歌手一起,为全国观众以及海外华侨华人送上最真挚的新春祝福。这几天,冯明曦一直通过电视关注江门分会场展播的节目效果。
“节目大多围绕我们本土文化特色,内容编排丰富多彩,接地气,气氛非常热闹、喜庆!”冯明曦激动地说。
江门戏曲氛围浓厚
曲艺形式多样
“看了节目我更发现,我们江门竟然这么美,太让人震撼了!”江门市曲协主席曾小洁说。
在曾小洁看来,这次江门能够作为“戏曲春晚”的分会场,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厚的戏曲氛围密不可分。“江门的曲艺形式有粤剧、龙舟、木鱼、南音、说书、民歌、八音锣鼓等十多种,其中民歌小调咸水歌、卖鸡调、禾楼歌等是五邑地区特有的曲种,在五邑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001年,江门新会、台山、开平三地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曲艺也成为侨乡文化的一个品牌。“这是很自豪的,能够拥有三个曲艺之乡是来之不易的。”曾小洁说。近年来,在市曲协的推动下,江门市各小学、幼儿园陆续挂牌了一批粤曲、粤剧示范单位。市曲艺家协会定期“送曲艺进校园”,鼓励年轻人、小朋友学习粤曲。
除了本地节目外,晚会上还有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优秀的戏曲名家、优秀节目参演。江门分会场总导演史博说:“我们将广东地区快要失传的一些小曲种戏曲,作一个整合荟萃节目。除了粤剧之外,还有京剧、雷剧、潮剧等,每个节目均经过精心编排,深受观众欢迎。”
市粤剧传习所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余阳丽是戏曲表演者之一。“为了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我们表演者一刻都不能松懈。”看完节目,余阳丽笑着说,“整场节目极具岭南特色,让全国观众通过节目了解江门现在的新面貌,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
新闻推荐
根据国际排联昨天公布的新规则计分后的首期女排世界排名,中国女排依旧以391分占据世界第一,美国和巴西队同样占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