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全面健全学生的逻辑认知结构,让学生从行为意识和思维决策两方面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认识。——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城郊小学张锦源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逻辑认知学科,其逻辑性和抽象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具有广泛性的思维认知形态。具体而言,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的掌握,还在于学生能否具备较强的实践认知能力,能否认知到数学学习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逻辑认知思维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全面健全学生的逻辑认知结构,让学生从行为意识和思维决策两方面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认识。
仔细分析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由于其认知结构尚未健全,其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较为强烈,对一切未知的知识和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时只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认知表现详加引导,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
打造个性化、实践化的
课堂组织架构
传统形态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固化的教学思路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不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成长,所以以个性培养为基础,以兴趣引导为手段,打造个性化、实践化的课堂组织架构,不仅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完善学生的认知模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作为一种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教育,创新其教学模式,延伸其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数学老师要从课前预习开始入手来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要扩大教学空间,通过塑造教学情景,以提出问题为导向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要将课前学习和课后巩固训练作为教学的有力助手,辅助和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预习,鼓励学生扫清障碍,让学生形成自主性的认知习惯,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其次,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重视解题技巧的掌握和课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回顾课堂所学,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
将情景与新知识相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能让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习惯,旨在推动学生完善自身认知模式,按照科学性的认知规律来学习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要将情景与新知识相结合,例如,在讲解除法概念时,首先,应以减法运算为基础进行导入,并结合分水果的故事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除法的本质,深入理解除法应用的概念和原理;其次,应引导学生应用与巩固新知识的方法,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提出一些与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在讲授数字比较大小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辨别一些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的胜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于所学知识。此外,数学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和分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可采用问题式的方法,通过围绕重点知识内容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与归纳所学内容,例如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样?计算几个数字的平均值?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差异和学习能力,对具有相同学习欲望和相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类探讨,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所言,提出自己学习的意见和想法,并进行自主总结,老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要仔细评估和衡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展开学习,老师不能再居于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否则会影响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扩展,长此以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相应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能提高集体合作的学习效率。
新闻推荐
文彦参加人大会城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提出 发挥带头作用 增强群众获得感
江门日报讯(记者/林润开)1月14日下午,在新会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会城代表团的分组讨论现场,新会区委书记文彦与来自会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