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超越高血压、高血脂,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二高” 12岁男孩尿酸指数超标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被人熟知的“三高”。现在,高尿酸血症超越高血压、高血脂,紧随高血糖,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高”。
“当高尿酸血症发展成为痛风,并急性发作,许多患者止痛后便不再理会,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肾脏衰竭。”江门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川表示,提高对高尿酸血症的全民认知,坚持治疗,成为防治高尿酸血症的重中之重。
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妈妈,只要不让我上体育课,什么都行。”日前,12岁的江门男孩乐乐(化名)因跑步引起踝关节剧烈疼痛,于是来到江门市中心院体检,结果查出尿酸指数高达720μmol/L,远远超过健康标准值。
他患上的是高尿酸血症,该疾病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具体来说,尿酸是嘌呤化合物(常存在于肉类、海鲜、啤酒等食物中)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一旦紊乱则导致高尿酸血症。
乐乐高1.3米,重58公斤,在同龄人里面,体型属于较胖的。据他的妈妈胡女士讲述,他平常爱吃肉,喜欢喝饮料,经常喝老火汤。孙川表示,肉类和老火汤含有大量的嘌呤,饮料含糖量非常高,这些都是令尿酸升高的“元凶”,而高尿酸血症又会导致痛风。
痛风又是什么?它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简单地说,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条件的改善,该病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痛风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广东患者数量紧随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此外,该病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由原来的四十岁上提前到二三十岁。据孙川回忆,在她接诊的患者中,最小年仅5岁。
72岁老伯全身长满痛风石
72岁的胡伯是广州人,年轻时在江门工作,现居广州,但因为一次“从轮椅上站起来的经历”,他还是喜欢回到江门看病。
日前,胡伯来到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检,想起自己之前痛不欲生的经历,心生感慨。去年10月份,他痛风发作,“痛得甚至想跳楼”,只能坐在轮椅上,被保姆推进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当看到一位“满月脸”“水牛背”的老人被推进来,孙川赶紧询问情况。原来,由于急性痛风发作,胡伯到附近医院看病,医生开了适量的激素镇痛。胡伯服用后感觉良好,吃完剂量后,自己又到药店购买同种药物,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吃成了“激素体质”。
孙川指出,不少患者痛风发作时以为把疼止住就行了,不发作就不用药,甚至乱用药,其实这是不可行。因为痛风治疗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痛风是尿酸盐结晶诱发的免疫反应,刺激机体发作急性晶体性滑膜炎。把疼止住了,这是把炎症压下去了,尿酸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尿酸盐结晶仍然在不断地沉积到关节当中,那么一旦有了诱发因素,痛风还是容易发作。
胡伯就是其中一个,他全身不仅因过度摄入激素而“膨胀”,而且长满了鸡蛋般大小的痛风石。经孙川诊断,他因长期服用激素,整个代谢系统紊乱导致体型畸形;此外,痛风久病不治,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沉积在全身,长成痛风石,发起病来疼痛难忍。
随后,孙川开医嘱,胡伯用了3个月的时间,从治疗到饮食,按要求严格执行,才把紊乱的新陈代谢调回正轨。目前,胡伯情况良好,已经能够下地走路。
★知多D
广东老火汤嘌呤含量极高
“广东老火汤一般炖煮2个小时以上,肉类嘌呤都溶解于汤中,口感虽好,但不利于健康。”孙川指出,实际上,老火汤含的营养较低,最有营养的反而是食材,因此,建议市民(尤其是痛风患者)多食用“汤渣”,少喝老火汤。
针对痛风的防治,孙川给出以下建议:
1、低嘌呤饮食,避免超高嘌呤食物,比如动物内脏、部分水产品(沙丁鱼、凤尾鱼、鱼子、小虾等)、浓肉汤、浓鱼汤、海鲜火锅汤和羊肉火锅汤等;
2、适当减少摄入高盐、高脂食物;
3、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4、烹调方法多用烩、煮、蒸、氽等,少用煎、炸、熬;
5、多饮水、适量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痛风患者建议的运动方式是中低强度、规律的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骑车、走路、游泳、广场舞等。大量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造成肌肉损伤,产生更多的内源性嘌呤物质,而运动疲劳所带来的乳酸堆积,会干扰尿酸的排泄。过量运动也是引起痛风的一大诱因。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爽通讯员陈君
新闻推荐
朱正君日前,“你妈过年烫头了吗”登上了微博热搜。春节临近,不少人会选择去染个发,用崭新的造型迎接春节的到来,但染发剂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