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年龄偏大,福利待遇偏低,年轻村医缺乏 村医“青黄不接” 明天谁来接班?
71岁的梁国基骑着摩托车穿梭在乡村,作为开平市马冈镇丽溪管区唯一的村医,他在这片土地上为村民服务了52年。52年的时光,将他从意气风发的小伙子,雕琢为满头华发的老人,但他守护村民健康的初心却始终如一。岁月在他脸上化成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将他的脊梁重重地压弯,但他的眼睛却始终闪烁着光芒。
像梁国基一样到了退休年龄却依然坚守的老村医在江门市还有很多。来自江门市卫生健康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江门市村医(不含护士及其他)队伍中60岁及以上的有500人,占比46.81%,超四成的村医到了退休年龄仍坚守岗位。
老村医仍在坚守,而年轻人却不愿当村医,这是江门市乃至全国农村卫生站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村医是基本公共卫生的守门人,也是农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如何破解村医年龄结构偏大的难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村民们的健康得以守护?对此,记者深入基层进行调查采访。
统筹/邓榕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易航
通讯员梁雪莹刘志华
A
直击
71岁老村医一干就是52年
开平马冈镇丽溪管区有7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273人,常住人口1450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310人,其中的曲塘村只剩下4个老人。
“基叔,你到啦!我有点感冒,帮我开点药。看完病,我还要去下田呢!”近日早上,已有村民等着梁国基来看病了。
“好!”梁国基停好摩托车,打开丽溪村卫生站的大门。随后,他利索地穿上白大褂,为村民看诊。“你只是小感冒,没什么事,吃点药,注意休息,多喝点水,很快就康复了。”梁国基说。
1968年,19岁的梁国基参加当地开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不久就正式成为村医。原本,他有两个搭档,一个是乡村医生,一个是护士,但后来由于村卫生站收益不好,他们都下海了,而梁国基则坚守了52年。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依然干劲十足。
自2009年国家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村医的工作由单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向承担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型。除了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还要建立、维护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老年人及孕产妇、儿童的健康管理等工作。
在记者采访期间,前来看病的人寥寥,只有一个年轻小伙子驾车路过村卫生站门口咨询了喉咙痛的用药问题。
“现在来看病的人不多。”梁国基坦言,一天总共就接诊几个病人,平均一个月接诊约140人次,大多数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风湿、感冒,都是来开药的。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庭医生的大力开展,梁国基的“主战场”从看诊转移到这上面来,成为村民们的“健康管家”。
2019年,丽溪村卫生站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32人,2型糖尿病患者24人。梁国基总是背着医疗箱,带上随访登记簿,开着摩托车一条村一条村地跑,每一次上门随访都详细登记患者的姓名、年龄、血压值、血糖值以及服药情况等。最忙的时候,他要从早上7点多,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才能下班,如果遇上患者不在家,他还得再跑一趟。
B
现状
村医缺口大接班人难寻
来自江门市卫生健康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江门市村医队伍中25岁以下5人,占比0.47%;25—34岁的有67人,占比6.27%;35—44岁的有261人,占比24.44%;45—54岁的有193人,占比18.07%;55—59岁的有41人,占比3.84%;60岁及以上的有500人,占比46.81%。村医平均年龄约54岁,其中,70岁及以上的老村医也不少。
“当村医52年了,只要大家需要,身体状况允许,我就坚持干下去。”台山市白沙镇下屯村卫生室73岁的村医马振兴说。
马振兴道出了不少老村医的心声。对职业的认同,以及对村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是许多老村医不愿退休的一个原因。此外,他们还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退休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
梁国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当村医每月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诊疗费、村医补贴费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费用。他平均一个月接诊患者约140人次,每人次医疗费二三十元,除去成本外,诊疗费约1500元;每年国家补贴2万元,每月约16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按服务人数计算,每月约1000元。这样算下来,每月收入约4000元。他说:“我只有新农村合作医疗险,没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
不光是村医老龄化的问题,新鲜血液注入不足,也让村医队伍面临“青黄不接”。据介绍,江门市村医队伍新老问题叠加,情况较复杂。一是村医退出机制尚未健全,养老保险和养老补助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村医退出后没有保障;二是在江门市加大财政投入后,对村医实施补贴机制,每个行政村按照“一村一站两万元”补贴后,在岗时补贴和离岗后补贴差距较大。
老村医难退,接班人难寻,这是江门市村卫生站的真实写照。目前,江门市共有村卫生站877个,由于村医缺口较大,其中有16个没有村医执业的卫生站,需要由镇卫生院派驻人员。
市卫生健康局表示,由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没能跟上,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或刚从院校毕业的人员不愿到村卫生站工作。
“连镇卫生院都难招人,更何况是村卫生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吸引人才。”新会区古井镇卫生院党委副书记林莉访认为,这不单纯是待遇低的问题,对年轻医生来说,他们更看重发展平台。村卫生站医疗业务量较少,村医大多只是看发烧感冒等小病,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年轻医生不愿来。
C
守护
服务周到成村民“贴心人”
村民家门口看病,离不开村医这个“健康守护人”。
“我不找他看病,那去哪里看病啊?”78岁的开平市马冈镇均冈村村民梁珠妹说,家人都在外居住,只有自己一个人留守在村子里。因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腿脚不便,每季度梁国基都会上门为她随访,而自己身体有不舒服都找梁国基上门看。
3年前,84岁的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村民薛玉叶曾两次骨折。每当她从医院回到家,该村卫生站72岁的村医吴莲洁都会主动上门检查。“洁姐对我们这些"婆仔"真的很好,服务十分周到。”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和慢性病的多发,乡村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医生。此外,乡村中的留守老人,也离不开村医的健康呵护。
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改工作,村医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技术骨干,从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下沉,乡村医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具重要性。村卫生站是政府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可或缺的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是政府体现保基本和保公益的基层机构,村医将在新时代继续存在、发展,并更好地为村民提供健康服务。
林莉访说,乡村医生承担村民基本医疗服务,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他们是必不可缺的。
蓬江区杜阮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主任刘翠兰说,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进一步铺开,村医发挥的作用逐渐凸显。2016年,该院把村医纳入家庭医生团队中。在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筛查时,村医根据多年来接触村民的经历,带着团队找到相应的村民,为他们进行建档、随访,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村医还逐渐改变服务模式,从以前的坐诊,转变为“走街过巷”随访,让村民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
D
破题
定向培养健全村医保障机制
要解决农村基层医疗服务难题,稳住村医队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找到接班人,实现良性的新老更替。
吴绮莹是开平长沙人,5年前,她高考报考志愿时选择了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农村医学(定向培养)专业。2018年,21岁的她来到开平市沙塘镇丽新村卫生站工作。她的到来填补了该村卫生站医生的空缺,就像一颗种子,播种新生的力量。
丽新村环境优美、空气好,村卫生站是新投建的,不少设备都是全新的,对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吴绮莹很满足。“在农村,病患以老年人居多,村民都很淳朴,每次上门随访,我都会和老人们拉家常,让我感觉很暖心。”吴绮莹说,“我不后悔到农村工作!或许很多人会向往城市,但我觉得乡村也挺好,生活简单,民风淳朴。”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并推动乡村医生申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为鼓励更多像吴绮莹这样的适龄青年投身基层卫生事业,2015年,江门市出台优惠政策,与学员签订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就业协议。按照协议,每名培养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享受政府提供的每人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学员只需负担在校学习期间的住宿费及教材费。得益于此,每年江门市都有年轻的新生力量不断补充到村卫生站。
市卫生健康局表示,村医是农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建设好这支队伍,才能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19年7月,江门市制定并出台了《江门市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将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方面,将实施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卫生人才智力帮扶计划;在薪酬制度方面,将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人事薪酬制度活力;在用人机制方面,将简化工作流程,完善评审制度,树立先进典型,力争到2020年,基层卫生人才规模、结构和能力与江门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记者手记
提高“造血”能力让基层医疗保持活力
作为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基础,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由之路。自2015年以来,江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475个村卫生站,并将于2020年底前继续规范化建设190个村卫生站,在建设标准化村卫生站、完善村卫生站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过,尽管江门市乡村医疗工作环境明显改善,但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年龄、学历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村民医疗服务需求;退出机制、养老机制不健全;后继无人、“人才荒”等。
要破解村医困境,建议从完善人才机制、退出补贴政策和继续教育机制等三方面来努力。
一是继续完善乡村医生人才引进机制。依托医学院校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养一定数量的医学毕业生,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用技能和业务水平,调整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实现乡村医生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二是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在支持和引导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同时,建立财政保障村卫生站综合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落实乡村医生包括收入、保险、经济补助等收入待遇。
三是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建立乡村医生学习提升、继续教育等多形式的培训机制,打造一支“有能力、愿服务、留得住”的乡村医生队伍。
在新时代,唯有通过人才、技术、管理的传帮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造血”能力,才能让基层医疗保持活力。
新闻推荐
台山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2019年度综治工作(平安建设)接受考评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方欢)日前,江门市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组到台山,现场考评台山市2019年度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组通过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