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和志愿者在环市街道开展服务一年多 让困境人士的生活有保障
1月4日是社工和志愿者上门的日子,85岁的老人罗爷爷与75岁的老伴陈婆婆满怀期待,他们时不时就要瞅瞅自家的那扇房门。
“咚、咚、咚”门终于被敲响了,罗爷爷赶紧走过去开门。陈婆婆催促说:“快点,老头子,不要让小何他们等久了。”门开了,恒爱社工和志愿者们来了,他们是为行动不便的二老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的,当然,更重要的是陪两位老人谈谈心。
这是恒爱社工在蓬江区环市街道开展公益创投服务时的一个场景。自2018年11月23日开始,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承接了蓬江区环市街的公益创投综合服务项目,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段时间他们为这里的困境人群做了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上门服务
困境人士的一切都有社工在牵挂
“对于高龄、残疾等困境人士,我们很多时候都提供上门服务。”恒爱社工何姑娘告诉记者,在对所有上门服务类别进行分析后,他们得出服务类型主要集中在居家医疗、资源链接、居家照料三个方面。这三项总占比超过上门服务项目的91.61%。“居家医疗占比最重,因为大多数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对居家医疗的需求尤为突出。”何姑娘说。
除此之外,江门位于沿海地区,每到了台风季节,恶劣天气对于独居老人、残疾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恒爱社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上门排查,提前做好预防宣传。在2019年里,没有一名服务对象因台风天气受到伤害。“都是好姑娘、好小伙,天气预报说要刮台风了,就天天往我家里跑,又是帮我排查隐患,又是叮嘱我安全注意事项。有一次天气预报说台风很强,他们还打算背我出去,幸亏后来那个风没来。”群星社区的甘婆婆点赞道。
除了基本生活保障外,恒爱社工还致力于提高困境人群的生活品质。如每周二,恒爱社工链接了热心商家,江门市素之缘自助餐厅为30户困难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爱心餐。他们还为独居长者办“一个观众的剧场”,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用心服务
为困境人群带来一束生活的亮光
何姑娘说,在环市街道,有214个服务对象。这214个服务对象,从原来的怀疑抗拒,到现在的尊重信赖,这是一个用真心换真情的过程。“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来说,在这214个人里,目前起到明显变化的,大概有100个。”
孤寡老人曾婆婆租住在双龙社区。她虽然每个月都有一笔退休金,可作为一位八旬老人,她在生活上仍有许多不便。恒爱社工了解了曾婆婆的情况后,向其推荐了定期配送的爱心餐。“我才不要!我有手有脚,干嘛要吃你们施舍的东西!”一开始,曾婆婆不但拒绝,甚至觉得社工看不起她。社工屡遭白眼,但仍然坚持上门宣传、解释,最后曾婆婆松了口,答应试试看。在记者前去探望她时,她拉着社工的手说:“这就像是我的闺女,送来的饭菜也很可口。”
在离曾婆婆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位70多岁的低保老人李大爷,与同是低保并且是精神残疾的弟弟同住,还承担着照顾弟弟日常生活的责任。李大爷家里生活条件较差,家中缺少家具,用两张长凳支起木板就是床。在社工探访的过程中,发现邻居张先生家里有闲置的床,社工担当起邻居间的物资流转的桥梁,链接志愿者资源协助,张先生得知李大爷的情况后,也很积极地把自己的床送给了李大爷。
碧桂园社区的文婆婆是一位92岁的独居老人,身体情况较差,风湿骨痛导致驼背,双手关节肿胀变大。她经常因为身体疼痛需要服用止痛药,平时也只能依靠椅子缓慢行走。“身体上的病痛习惯了,就是家里有点冷清。”在一次探访中,文婆婆和社工说。今年元旦前,社工和志愿者给文婆婆送来了慰问品和文艺表演,“一个观众的剧场”同样可以很温暖。
49岁的莉姐先天性肢体重残,与母亲同住,依靠村里的分红维持生活,经济压力较大。母亲年纪大,需要步行40分钟到群星市场买菜,每次买菜回家后都表示身体不适。莉姐和家人对健康的需求较大。社工了解到其需求后,链接第二人民医院的家庭医生上门为莉姐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检查和健康知识宣教等服务,并且链接资源,每周二为母女二人送上爱心午餐。“有了社工上门,觉得生活有了希望。”莉姐眼中含着泪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晴晴)近日,区民政局举行2019年蓬江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授牌和颁证仪式。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及蓬江区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