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传统文化被感知被看见
评论员观察
前几日,我参加了一个赴山西的旅游团。和其他旅游团不同的是,这是一个针对成人的游学团,5天的行程参观的全是中国明清之前的古建筑。这是一趟重量级的文化之旅,不仅八成以上的参观点是1961年划定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配备了一名专职的讲解老师,介绍历史沿革与古建筑的各种知识。除了没有考试,其知识含量真是不亚于上了一个星期的专业课。可谓既烧脑,又过瘾。
这趟旅行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可以说是有三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市场上已经有了如此细分的文化产品。去到五台山,我们没有去人人都要打卡的大白塔与五爷庙,而是直奔佛光寺和南禅寺——这是中国目前留下来的三大唐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两座,听老师讲如何辨认唐代建筑与不同年代的塑像特点。这样的旅行,对于古建筑爱好者来说是一次文化盛宴,对于普通人而言,则是播下了一颗热爱文化的种子。它会慢慢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这样的文化产品,仅从商品和市场的角度是难以做好的,它更需要从业者有信仰、有情怀,有一颗热爱文化的心。
二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热爱、呵护并珍视着传统文化。团里的人有一半以上是多次参加这样的文化之旅了。有一位刚刚退休的大姐,她在退休后的10个月内居然参团达24次之多。她对我说,佛光寺她已经来了7次了,每次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美。而在公主寺里守护文物的大爷今年已经70岁了。他一边跟我们介绍壁画一边说,要是有人敢来破坏和盗抢文物,就和他们拼了。
三是没想到居然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瑰宝藏于乡野间不为人知。山西是文物大省,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而以石窟、古建筑和遗址为主的文物数量有28000件之多。但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文物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看见。有些庙宇破败多年,年久失修;有的庙宇地处偏远、人迹罕至,无人巡防导致文物遭盗窃;有的地方狭小,完全不具备大规模对外开放的条件,只能供文博人员研究之用。虽然国家和地方近年来在文物保护上投入很大,但基数太大,难以顾全。
中国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载体,要让它们能够被呵护、被珍视、被看见、被感知;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容易地走近文物、亲近文化,了解它们曾经的辉煌和伟大;让更多热爱文化的人与团队加入进来,创新手段和方式,让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播,我们才能真切地为我们所拥有的灿烂文化而自豪。
(谭敏)
新闻推荐
阳江核电基地“2019年,中广核保持了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截至去年底,总资产超过7500亿元,在运清洁能源装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