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热词看新会之变

江门日报 2020-01-09 07:53

2019年,新会以项目为王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江门大道东甲立交。 新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2019年,新会区举办第五届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继续擦亮“双创品牌”。 2019年,新会区加强11个镇(街)党校党建品牌建设。图为双水镇委党校。 2019年12月大鳌镇举办第三届环岛骑行活动,展现“健康旅游岛”的魅力。 倾力抓好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去年,新会高标准建设东区学校、文华小学,图为东区学校,环境优美大气。 学校供图 新会中心园林区。 睦洲镇石板沙村入选“中国最美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游玩。 新会区以“政令十条”为抓手,打造“审批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营商环境。

汇聚正能量,追梦新时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会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竞争中,再次争先进位,排名49位。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在“双区驱动”效应等多项政策利好叠加之下,新会区乘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大力气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用深功夫强政治、强改革、强发展、强民生,社会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政令十条”“效益十条”“黄金十条”和自动兑付措施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新会经济社会焕发出澎湃的发展活力……

昂首阔步新时代,砥砺前行新征程。回顾2019年,重温新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点点滴滴,感受其“工业立区”“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教育优化”“城市提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便民利企”“交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的脉博奔流,我们真切而分明地听到了新会努力奔跑、奋力追梦的声音。

热词一工业立区

项目为王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对标一流,高质量推进深江产业园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三大万亩园区建设;剑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大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2019年,紧抓“双区驱动”带来的机遇,新会坚定实施“工业立区”战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彰显出“工业强区”的独特魅力。

工业立区,平台是关键。江门五大万亩园区,新会独占其三,这既是新会的机遇,也是新会的担当。过去一年来,新会区扎实推进产业平台建设,目前,三大万亩园区的规划编制已经基本完成。深江产业园大泽园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的基础配套EPC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深江产业园司前园区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PPP工程也已全面动工。除此之外,位于新会经济开发区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也正朝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先进、世界一流”园区的目标前进。2019年,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主机企业”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成功竞得珠海城际轨道交通9列CRH6A型城际动车组等订单;2019广东(江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上,11个意向项目签约入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意向总投资近60亿元。

工业立区,项目是基础。2019年6月,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创业园项目动工建设,计划投资20亿元,将打造一个全球化生物医药产业园;9月,旺盈一体化印刷包装产业项目动工,总投资22亿元,将打造珠三角包装印刷生产示范基地;12月,银湖湾滨海新区拉开建设大幕,首批8个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约168亿元……2019年,新会区“项目为王”,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热词二交通建设

总投资连续5年

全市排名第一

佛开高速新会段扩建工程通车;中开高速新会段工程完成交地工作,主体工程全面施工;深茂铁路深江段路线方案基本确定,正配合推进项目立项和征地拆迁核查等前期工作……

湾区枢纽,交通先行。要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无疑是重要支撑之一。毗邻港澳,新会是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2019年,新会区紧抓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机遇,持续在“交通大会战”上发力,“大交通”建设再次取得新突破。全区交通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42.83亿元(不含江门站),全年实际完成投资51.4亿元,同比增长23%,总投资连续5年在全市排名第一。

2019年,新会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步伐加快,枢纽门户加速成形。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主体站房和配套工程加紧实施。江门站下穿隧道建成通车。江门大道五邑路至三江段全线通车,江门大道南(西)线加快开展银鹭大桥西岸至双水段施工,南(东)线10座跨线桥全面动工。佛开高速新会段扩建工程通车,中开高速新会段主体工程建设加快,银洲湖高速双水试验段工程动工。

2019年,新会“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共49个,总长44.5公里,涉及11个镇(街)44个行政村,已全部完工通车,全年累计完成投资约1.2亿元。航道及港口码头建设方面,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通过省交通运输厅报省发改委立项,正加快开展其他前期工作;崖门航道2019年度维护疏浚工程动工,预计全年完成投资3480万元;博元码头新建、双水码头扩建等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并且进展顺利。

热词三治理

全力治理生态环境

呵护青山绿水

2019年以来,新会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天更蓝、水更清。

为有效解决会城河、紫水河黑臭水体问题,近年来,新会区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对会城河、紫水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会城河、紫水河水质有了明显变化。

会城河和紫水河两河的污染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目前,新会区已累计投入7.35亿元,实施工业、农业、垃圾污染源治理等行政措施,以及“截污控源,内源清理,引水增流、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经过阶段性的多项综合整治措施和工作,会城河和紫水河水质有一定的改善。通过公众评议,群众满意度均超过90%,达到“初见成效”的阶段目标,同时基本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效果长效保持。

2019年6月,新会“侨都锦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与泰盛石场矿区复绿项目双双入围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候选名单,被分别确定为综合整治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类候选案例。

其中,“侨都锦田”项目位于银洲湖中心沙(鲨)仔岛。面对岛上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灌排设施不完善、村容村貌破旧等问题,新会区自然资源局打造能“落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目前,项目的空间生态修复效果已初见成效。通过荒地土壤改造、鱼塘清理复垦等路径,全岛获得了优质水田1600余亩,目前已全部播种上有机水稻。发展以禾虫养殖、有机蔬菜种植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未来,“侨都锦田”项目将打造集农业生产、生态景观、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土空间整治修复项目。

热词四科技创新

努力形成“磁吸效应”

吸引双创资源集聚

“创新发展要树立"等不起""慢不得"的思想,努力形成"磁吸效应",吸引创新创业资源向新会集聚。”2019年,秉承这样的理念,新会区继续奏响创新驱动的“奏鸣曲”。

平台建设是新会创新驱动“奏鸣曲”里最悠扬的旋律。2019年,新会“创新走廊”实现了稳步发展:中集智库、中科创新广场两大科创平台目前已有进驻企业超100家;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设,将建成中国首个“生物科创+”分子诊断生物科技产业平台。同时,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新会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超70%,高企存量超360家。2019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新会三家企业包揽了该赛事成长企业组的前三名。

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发展的“第一资源”。2019年,新会成功上线了“智慧人才”系统,成立了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新会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服务,并成功引进高层次生物医药研发团队2个,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超370人,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与此同时,2019年,新会区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并承办了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打响新会“双创品牌”的同时,点燃了新会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据新会区科工商务局统计,从2015年到2019年,五届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吸引了300多个参赛项目,其中获奖项目74个,政府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560万元,带动企业科研投入超过10亿元。

热词五党建引领

推进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

锻造坚强有力党组织

新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一关键词。

2019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会深挖“围垦精神”和“古兜精神”,探寻新会主题教育“精神源泉”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实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从200多个问题中梳理筛选出来的、6大方面共35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令十条”,创新推出“中午不打烊”服务,不断优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得到群众好评。

与此同时,新会区深入推进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新会在建强11个镇(街)党校的基础上,打造10个区委党校教学点、14个镇级党校分教点和4个村级党校,区、镇、村党校培训网络初步形成,双水镇委党校的办学经验被《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形成了“红色干线”、司前镇“榕树下的讲堂”、古井镇“党建+全科网格”、罗坑镇“党建+金融”等党建品牌;1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工作;全面落实了全市74条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点措施,全区110间公办中小学校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全年新组建“五类”企业党组织17家、“两新”组织党组织40家,全国500强企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也在2019年成立了党支部。

热词六文旅融合

巧打“组合拳”

“点亮”全域旅游新版图

近年来,新会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持续自我加压,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升级城市品位,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强基,全力推动大湾区“休闲驿站”和“微度假”目的地建成。

2019年7月,“聚才引资,乐游新会”2019新会文旅招商推介会举行,开启了新会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征程,“+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理念引领新会文旅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在相关部门的统筹下,新会整合文化、旅游、体育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文旅体品牌质量,形成了“一镇一品”格局,各镇(街)深度整合、有机组合传统及民俗文化旅游节庆资源,在不同季度推出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巧打“组合拳”,形成区域品牌,“点亮”全域旅游新版图。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会区提出“+旅游”概念,通过推进产业融合,打造机遇之地、文旅产业投资洼地。目前,新会区已推出人文历史、特色民宿、疍家文化、田园生态、特色小镇等五大主题的17个文旅项目,备受瞩目。未来,新会将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全区旅游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工作,重点加快打造“农工+旅游”“文体+旅游”文化遗产+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兴产业。

热词七教育优化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9年,是新会教育事业充满可喜变化的一年,特别是推进义务教育改革方面成效显著。新会高起点新建东区学校、文华小学、江门市新会区广雅学校、江门市广雅中学和江门市新会区广外附设外国语学校。倾力抓好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东区学校、文华小学两所新校于2019年9月正式开学,新增公办学位5000多个;将葵城中学、新会圭峰小学、平山小学和红卫五显小学改制为公办学校,新增免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公办学位13000多个,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期待。

在高等教育方面,新会区教育局按照区委、区政府“1+3”职业教育布局思路,支持冈州职业技术学校与新会高级技工学校整合升级为1所技师学院,推动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和广州华商职业学院3所高等院校落户。

此外,新会区以“深改革”顺应群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深期望”。全区协同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在建设办学共同体、办学联盟的基础上,采取“优质品牌学校+新校+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等方式,成立新会一中、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初级中学、圭峰小学、实验幼儿园等13个教育集团;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有效整合提升,推动梁启超纪念中学与新会实验中学整合为新的梁启超纪念中学,支持新会开放大学、新会成人中专和新会机电职校整合为新的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配置逐步趋向均衡,教师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热词八城市提质

用“绣花功夫”

提升城市品质

2019年国庆节前后,城轨新会站前,粉色、黄色、橙色、紫色的金鱼草交相辉映,紫花风铃木、簕杜鹃、大叶油草等植物色彩斑斓,连绵成一大片花海,让人沉醉。据悉,新会区投入2000多万元,围绕城区主要路段和主要出入口,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打造了城轨新会站前约4.2万平方米的“花海”和6000平方米的人工湖,塑造新会城市门户新形象。

城市提质是近年来新会区一直持续推进的一件民生大事,2019年共安排提质项目73个,投资57.6亿元。新会区结合自身文化底蕴,选取“北园公园—冈州湖—艇仔湖公园—人民球场—人民会堂—盆趣园—学宫—马山公园”片区作为中心园林区的城市景观重点提升区域,以点带面,打造慢生活休闲文化核心。

同时,为配合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总投资150万元,将北园新村33号B座北侧、深源里18座北侧、侨兴北路19号西侧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点打造成江门市“口袋公园”示范点,目前已经建成开放。

此外,新会区还在道路交通管理上“动刀子”。加快推进道路“白改黑”,先后完成城北路—西门路、白沙大道西(新峰路—劳动大学)和冈州大道“白改黑”工程。在日常车流量较大的“惠民东路—知政北路—凌东路”创新实施“交通微循环”管理,实施以来,城区高峰通行效率提高10.6%,被列入全市提升城市品质典型案例。

热词九乡村振兴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焕发新气象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围绕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新会区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让乡村焕发出新气象。

2019年,新会区全面压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聚焦短板、强化攻坚,对村内巷道、房前屋后乱摆乱放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清除。在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和“葵乡美丽廊道”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污染防治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

2019年,新会区乡村振兴成果显著。1804个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清产核资登记,1575个集体经济组织制定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大鳌、古井两个试点镇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约47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扎实推进,建成区级旅游厕所35个,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420条自然村;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第五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成功举办,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经验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乡村游稳步发展,茶坑村、天马村等入选省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崖门镇京梅村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睦洲镇石板沙村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和中国最美乡村。

热词十便民利企

以改革破解发展瓶颈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9年,新会区加快形成“黄金十条”“政令十条”“效益十条”3个“十条”政策体系,坚定不移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以改革破解发展瓶颈,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2019年,新会区持续优化和完善“黄金十条”,新修订的“黄金十条”大大提高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而且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黄金十条”创新试行“自动兑付”模式,即企业达到奖励条件的,政府的“政策红包”就会自动送上门。为了能让政策彻底落地、让奖励及时兑付,全区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实行送政策上门和投资优惠政策一窗兑现,为企业提供政策兑现“一门式”办理服务,打造产业奖补的“快车道”。

2019年上半年,《新会区优化营商环境“政令十条”总体实施方案》出台,这是新会为打造与湾区核心城市接轨的营商环境的又一创新举措。以“政令十条”为抓手,新会全力破除“中梗阻”“低效率”“微腐败”等各类作风问题,根本性转变全区干部队伍作风,打造“审批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营商环境。如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服务窗口,就打出了一套便民利民“组合拳”,包括“红色窗口”、跨地区上门服务、“中午不打烊”服务、“一窗受理”服务、休息日便民服务、“护学通道”等,获得广大群众的点赞。

2019年12月,《新会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效益十条”工作方案(试行)》经新会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此政策将有效促进低端落后行业、产业、企业自主提升效益贡献。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冯瑶君林润开钟珍玲张奕维(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邀请赛圆满落幕 本土队伍夺得“最强狮王”称号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龙狮团夺得“最强狮王”称号。图右为总教练邓彬光。醒狮队伍在梅花桩上舞动龙狮,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