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有效投资推动城乡蝶变 增进民生福祉奔向全面小康
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五邑侨乡江门,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交通建设高潮迭起,4年来累计完成投资超650亿元,江湛铁路、江门大道、佛开南扩建等项目先后建成通车,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让江门城市格局大开,打开了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发展“大门”。
城市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江门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城央绿廊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先后竣工投入使用,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多元化生活需求,道路“白改黑”等城市更新项目,迅速改变了城区旧乱差的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为全省探出了新路、作出了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面开花,取得突破进展,乡村产业振兴有了保障,村民增收致富更有奔头;全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三清三拆三整治”取得显著效果。在2018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中,江门市获得粤西片区第一名,“乡村品牌”在大湾区中越发闪亮。
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迅速落实,加速补齐了教育短板;全力推进铁腕治污,老百姓拥有了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推进“三医联动”改革,16个紧密型医联体全面建成,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实现100%兜底;开展“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建成投入使用……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江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增福祉。民生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以来民生投入累计超1000亿元。
文/肖开刚图/周华东毕松杰郭永乐唐达傅雅蓉陈立武庞博飞(除署名外)
A交通建设高歌猛进
一座枢纽之城在大湾区西翼冉冉崛起
1月5日晚,广东新闻联播播出新闻《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生命之树,小鸟天堂”现雏形》,重点报道这座排在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之后的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情况。随着工程建设的加速推进,江门站有望在今年年中建成投入使用。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建设,是近年来江门市大手笔谋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门市紧紧围绕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深入实施“千亿计划”,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交通投资连创新高,交通建设高潮迭起,累计投资超650亿元,加快形成了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港口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轨道交通发展迈入快车道,江湛铁路建成通车,直达北上广深,江门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南沙港铁路建设加速推进,深江高铁、珠江肇高铁等项目前提工作正加速推进,并即将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今年将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继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之后的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高速路网越织越密,“五横五纵”高速网络逐步完善。广中江高速、江罗高速、高恩高速、佛开南扩建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89公里。中开高速、开春高速、银洲湖高速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前期工作也在全力推进中,计划在今年年中启动先行工程建设。
江门大道纵贯南北,打通了三区一市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大动脉,拉开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大格局。开平环城公路、国道G325鹤山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五邑路等城市快速路加速建设。
据悉,自2015年启动投资超千亿元的交通大会战以来,江门全市交通建设投资连创新高,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完成投资113.7亿元、133.9亿元、161.6亿元和170.1亿元。2019年完成交通投资超19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未来,江门的交通建设力度将有望持续提高,加快构建起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五位一体”的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网络,进一步巩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为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城市建设补齐短板
B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
城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江门市按照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三区并进”的发展思路,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7月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指出,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国家园林城市,具备提升城市品质的良好基础。要制定《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整体策划实施,力争用3—5年,使城市面貌、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随后,江门市出台《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八大行动计划,包括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八个方面。
比如,针对老城区的城市干道破损、街道杂乱的问题,江门市积极推进胜利路、迎宾路、冈州大道等21条城区主要道路沥青化改造,并对绿化景观、城市家具、交通市政、户外广告、夜景照明、立面整治、标识系统等方面进行统筹设计、统筹施工,全面打造高品质的道路空间。目前,道路“白改黑”工程已全面完工,城市道路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江门体育中心、珠西会展中心、江门演艺中心、城央绿廊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先后竣工投入使用,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多元化生活需求,助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门市还继续高标准打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战,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老旧小区示范点改造、市区交通微循环改造、江门河北岸(蓬江桥至炮台桥段)品质提升、江门市儿童公园、釜山人行天桥二期等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城市面貌在今年春节前呈现新亮点、新气象。
在城市建设中,江门市还积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全面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提升人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江门市打造“爱心之城”城市品牌,建设爱心主题公园,每年选出并树立一批“爱心社区”“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家庭”,评选江门市道德模范、“江门好人”,用身边好人典型、道德标杆,引领社会风尚,诠释道德真谛。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逾36万名。
斑马线前,机动车缓缓停下主动礼让行人;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饭店内,消费者习惯性地打包带走吃剩的食物;旅游景区,妈妈教育孩子将撕下的冰棍包装袋丢进垃圾桶……如今,江门市不仅顺利恢复了“全国文明城市”资格,文明的种子也已经在侨乡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美丽乡村全面振兴
C
江门“乡村品牌”在大湾区越发闪亮
江门市农业资源丰富,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也是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此,江门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为全省探出新路、作出示范,在大湾区不断擦亮江门的“乡村品牌”。在2018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江门被综合评价为“好”等次,位列粤西片区第一名。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2019年,全市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440万亩,农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数量全省最多;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277家。江门市与港澳共建的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也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比如小小的陈皮,走上了“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的发展道路,衍生出超百种陈皮系列产品,150多家加工企业拉动加工产值45亿元,品牌价值超89亿元,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
全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到2019年全市80%的行政村要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到2020年实现村庄基本干净整洁有序。为此,江门市坚持点面结合,加快从典型示范向面上整治推开,加快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厕所4000多座。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曾经的旧村庄变身美丽宜居乡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江门市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同步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双安双创”地级市,预计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D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短板兜底线
在大力推进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江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增福祉。民生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以来民生投入累计超1000亿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补足区域性教育学位不足的短板,江门市提出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三二一”工程(即2016年至2018年,蓬江区、江海区各新建不少于3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各新建不少于2所;台山市、恩平市各新建不少于1所),并在全省首次将这一行动纳入“书记工程”。
由于各地主动加压,最后全市共有17所学校列入“三二一”工程。这些学校总占地面积达765亩,总投资18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学位约2.7万个。目前,17所学校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三二一”工程圆满收官,加上5所优质民办学校建成使用,共新增优质学位3.9万个。
此外,江门市全力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保障水平、救助比例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全市一体化,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实现100%兜底。全面推进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基本完成5097户16659人的脱贫任务,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被省评为“好”等级。
绿色发展是重要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江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全面落实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019年度省河长制考核获得地级市第一名,碧水蓝天正成为城市的底色。
江门市还实施“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行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搭建“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云平台”,全面铺开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各市(区)多厅数字化影院实现全覆盖。全市文化站100%达到省一级标准。
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激发了江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活力。在医疗方面,全市16家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分院按二级医院高标准建设,已经全面建成,总院与分院进行深度合作,落实了“五个统一”管理。在医保方面,出台《江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医药方面,大力推进公立医院采购药品实行“两票制”,进一步降低药品费用。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朱磊磊通讯员/江展威)近日,市消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冬防执法检查专项行动,针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重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