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国机南联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好设计”“好产品”

江门日报 2020-01-06 08:55

□江门日报记者/唐达

上世纪八十年代,江门摩托车产业崛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整车生产基地之一,孕育了一批综合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摩托车企业。

1997年,国机南联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在鹤山成立。20多年间,国机南联一步步成长为集摩托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内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

“企业不能一成不变,拿不出新技术、新产品,就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只有坚持创新技术产品、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市场服务,才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走在前端……”

国机南联总经理李志军始终坚信,“质造”与“智造”是引领江门摩托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钥匙”。今年10月,随着新厂房和整车生产线在鹤山投用,国机南联踏上智能制造新征程。

转型

攻坚克难掌握核心技术

“有人说,摩托车产业是夕阳产业;但我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对摩托车产业的不了解”,李志军说。

其实近年来,江门摩托车企业在巩固竞争优势基础上,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高端人才队伍,已逐渐告别以往懂生产不懂技术的低端“仿造”,走向创新引领的高端“自造”。

这次“转身”背后的“推手”是市场。“从市场需求上看,以往消费者购买摩托车,主要是用于生产运输和生活代步,而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这部分市场需求正在减弱”。

但此消彼长,李志军认为,随着社会进步,摩托车市场依然活跃,消费者需求发生“转移”。譬如说,“轻型跑车、复古机车等个性化摩托车的兴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国机南联是最早“吃螃蟹”的江门摩托车企业之一。

2006年,国机南联研发生产的个性化摩托车首次走出“国门”,登上极具影响力意大利国际摩托车展。“我们希望把产品拿到国际上"比一比",看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可不为人知的是,这次“出门”背后,李志军用了近6年时间准备。2000年,此时正值摩托车产业“红火”之际,国机南联已谋划布局转型,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

“以前摩托车制造,只懂"按图索骥",技术内涵却"一窍不通",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不可能实现"自造"”,李志军明白,“这是企业的成长阵痛,只能咬牙坚持。”

自2006年以来,国机南联坚持每年赴国外参展。随着产品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拉近甚至超越,欧洲市场逐渐打开了,还与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知名品牌达成了长期合作。

创新

自主研发的摩托车畅销欧洲

国机南联的模型制作室内,身穿白色工作服,戴着眼镜的刘新华,正拿着几个摩托车零配件埋头制作模型。经过一番“折腾”,他又召集设计团队,开会解决新问题了。

刘新华是该公司开发部主管、设计总监。2004年,他进入国机南联工作,负责研发设计工作。他常说“我要把中国工业设计做给全世界看,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创新,购买中国设计”。

2007年来,刘新华带领团队设计20多款新车型,获得100多项外观及结构专利,获设计大奖30多次……

“2010年,国机南联决定进行整车自主研发”,刘新华认为,这是国机南联自主研发之路的“里程碑”,“以往设计主要是外观和机构,整车自主研发意味着所有零部件都要自主设计。”

针对欧洲市场设计的轻跑车型“猛龙SK150—10”,让刘新华印象深刻,“这款车型全车所有零件都自主设计。”2013年,由刘新华和他的设计团队整车自主研发的摩托车新产品——“猛龙SK150—10”推出市场后,受到了欧洲客户的欢迎。2014年,该车型位居英国小排量车型销量第一位。

随着对摩托车不断深入研究,国机南联设计团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我们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可以进行工业科技创新,可以设计很好的摩托车,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好设计""好产品",刘新华说。

展望

看好江门摩托车产业

跨过技术创新的“高山”,就是一望无际的市场。

近年来,国机南联陆续推出金刚豹、猛龙、森科鲨、猎骑等多款自主车型,市场反响巨大,更获得了广交会CF银奖、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比赛全国终评入围奖等。

“我们还是第一个拿到"欧四"电喷摩托车认证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廖国华说。不仅如此,近年来,国机南联销量始终稳居行业前20强,产品出口遍布欧洲、美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

“我们通过现代化、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不断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了企业实力,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廖国华表示。这份“成绩单”记录了国机南联的智慧与汗水,也凸显了江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摩托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近几年,各级政府在企业用水用电、社保缴费、税收等方面的扶持、补贴,有力降低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同时,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也对企业自主研发有很大鼓励。”

特别是,政府部门通过组织动员企业参加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和国内外展会等。“一方面对企业品牌是有力推广,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推动企业朝"设计驱动品牌"的方向发展”,李志军说。

据了解,江门近年来围绕提升摩托车产业的创新环境建设、扶持企业创新活动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等实施了系列举措。这包括:推动国机南联等代表性摩托车企业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做好产业招商和品牌推,擦亮“江门摩托”城市名片;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我看好江门摩托车产业”,李志军的这份信心来自于江门成熟的产业集群和优良的营商环境。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江门摩托车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链条”,李志军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凭借丰富的土地资源、便捷的区位交通和完善的配套条件,“未来还将吸引更多优质摩托车企业和资源要素向江门集聚。”

“一家摩托车企业将带动数百家配套企业,摩托车支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带动江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李志军希望,江门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摩托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从人才、技术、资源、配套等方面,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江门摩托车产业实现更大的辉煌。

新闻推荐

鹤山市消防救援大队挂牌 提升防范风险水平

江门日报讯(记者/程建华通讯员/刘菲)近日,鹤山市消防救援大队正式挂牌,鹤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健中参加揭牌仪式。据悉,鹤山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