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江门的味道:兰花调味品的坚持与改变

江门日报 2020-01-02 08:42

新厂区效果图。 酱油存储区。 兰花调味品全家福。鳞次栉比的酱油晒罐区。

“人人话我煮餸好,兰花味精有功劳。”提起兰花牌调味品,老江门人谭先生对当年的广告语记忆犹新。时过境迁,虽然当年江门市味精厂在历史尘埃中逐渐退去,但兰花牌调味品依然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如今,兰花牌调味品不仅有味精,还有一品鲜酱油、蚝油、蒜蓉辣椒酱、烧烤汁、盐焗鸡料等多种复合调味品。

随着年轻的80后、90后消费者步入厨房,具有口感更佳、卫生安全、方便烹饪的调味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兰花食品有限公司抓住时机,调整思路,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革新机械设备,发展成多元复合调味品,致力于提高江门人的餐桌品质,丰富江门人的味蕾。

1坚持传统口味,产品远销海外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调味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刚需消费品,其品质和口感备受消费者关注。

近日,笔者走进兰花食品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大厅,“兰花”系列的一品鲜酱油、味极王酱油、原油晒豉、烧烤汁、卤水汁、蒜蓉辣椒酱、盐焗鸡调味料……各式各样精美的调味品令人眼花缭乱,仿佛进入了调味品大卖场。

据了解,兰花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江门市味精厂,味精厂是由江门市果酱食品厂更名成立的。1956年,通过初期24家酱园店进行公私合营组建江门市果酱食品厂,主要生产酱油、豆豉等调味品,1958年开始生产珠江桥牌生抽王、草菇老抽等酱油供出口;1974年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釆用发酵法试制成谷氨酸钠含量99%的味精。翌年,味精投产,注册商标为兰花牌。1979年,兰花牌味精获省同行业质量评比第二名;1983年,兰花牌味精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2002年江门市味精厂转制;2004年兰花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今年9月,厂房由河南下沙2号搬迁至胜利南路168号新址。

口碑自在人心,江门人对兰花牌调味品感情颇深。“人人话我煮餸好,兰花味精有功劳。”兰花味道在不断承传着。“虽然江门市味精厂转制了,幸好"兰花"味道的产品还在。”老江门人谭先生感慨。

“味精厂转制后,新公司将原厂的生产技术队伍基本保留下来,旨在承接传统工艺。所以我们生产的所有调味品还是老江门的味道,深受江门本地人喜爱。”兰花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欧阳表示。

随着调味品市场的逐步细分,味道千奇百怪的花样调味品出现。对传统型调味品形成不小冲击。坚持服务大众,生产符合大众的、传统的口味产品才能更好地深耕调味品市场,才能做出更好的调味品。因此,坚持古法工艺和传统口味成为兰花食品产品开发的准则。

除此之外,兰花食品在产品研发上非常注重消费者体验。“这里的每一样产品,前期都经过反复试吃,我们会通过客户食用体验的反馈对调味品进行改善,力求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欧阳向笔者介绍,“正因如此,兰花牌调味品成为江门家喻户晓的品牌,既是老一辈江门人的记忆,亦是年轻一辈江门人追求的味道。”

对于远在国外的江门华侨,兰花调味品更是一种浓浓的乡愁。兰花调味品随着中国人的足迹也逐渐走出国门,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美洲等二十多个国家。此外,随着互联网和新零售的融合发展,兰花调味品开启“线上+地面营销”模式,促进了兰花调味品的长足发展。

2提高机械化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兰花调味品的成功背后看似偶然,实是必然,那就是对产品质量的孜孜以求。

走进兰花食品酱油晒酱区,酱香扑鼻而来。“兰花生产的酱油材料是使用精选东北黄豆,坚持传统工艺,用小池进行发酵。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在搬迁到新厂区后,将生产设备进行升级,引进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逐步由传统人力密集型企业向现代技术性企业转变。“人员减少了,劳动强度减轻了,生产能力增加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欧阳表示。

在迎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0年,兰花人将以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的“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这句话为动力,用汗水、用智慧把“兰花”培育好,让“兰花”飘香万家。

文/图易航

新闻推荐

江门市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让农村“三资”在阳光下运行

□文/江门日报记者唐达“以前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村民参与度不高,容易造成土地发包等"三资"交易不够阳光、透明,甚至出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