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举行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 一代巨匠史海浮沉铁夫名片亟待擦亮
国内多位画坛大家出席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图为鹤山籍画家李金明(左二)参观铁夫美术馆。黄继明摄
鹤山铁夫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参观。黄继明摄
12月27日,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暨鹤山铁夫美术馆启用仪式举行。在数百名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以铁夫先生命名的鹤山铁夫美术馆正式启用,并首次展出50幅李铁夫真品。
今年是李铁夫诞辰150周年。为彰显李铁夫艺术成就、传承弘扬李铁夫革命精神,连日来鹤山市举办了“铁骨丹青——李铁夫的艺术与革命”学术研讨会、鹤山铁夫美术馆启用、李铁夫真品及名家精品展览、李铁夫铜像揭幕等系列活动。
李铁夫原名李玉田,1869年生于广东鹤山,是第一位留学西方、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油画家,享有“中国油画之父”的美誉,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在不少专家看来,他在中国画坛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生命运充满落差与传奇:既是艺术人生,又是革命人生;既轰轰烈烈,又郁郁寡欢;显赫于国际、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在国内却又鲜为人知……
南方日报记者董有逸通讯员朱强张曼君
“李铁夫让中国油画历史提早了几十年”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铁夫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铁夫先生是最早掌握纯正的油画技术的第一个中国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说。
1869年,李铁夫出生在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一间只有十三桁瓦顶的土屋里,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16岁时,李铁夫跟着族人到海外谋生,开始学习油画艺术,并辗转于西方多个国家研习西画。1915年,李铁夫在纽约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在国际画坛上声名鹊起。次年,李铁夫被国际画理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进入这个最高艺术研究机构的亚洲第一人,此后还加入美国美术研究院,成为当时国际画坛的知名人物。
1950年,李铁夫带着身边的全部作品,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迎接人员陪同下回到广州,出席华南文联筹备会欢迎大会,就任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华南文联副主席,并将自己全部画作献给国家和人民。李铁夫逝世后,他身边的作品由其生前供职的华南文艺学院(后并入广州美术学院)保存。
在业内人士看来,李铁夫长期系统地攻研了西方油画艺术,以雄厚的实力进入欧美主流艺术圈,并且与当时的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是中国油画史上达到高深造诣而又能与西方艺术接轨的里程碑式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油画之父”。同时,他的艺术造诣也得到了当时许多名家的赞赏:孙中山在海外报纸上称誉他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约翰·萨金特称他的油画“设色在美国找不到第二人”;威廉·切斯认为他是一位“擅长西方油画的东方艺术家”。
“在中国油画界有一个共识,是李铁夫让中国油画的历史提早了几十年。”在湖南美协原副主席邓平祥看来,李铁夫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油画之父”。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张组英则认为,李铁夫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到西方国家留学的油画家,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我们之前举办中国油画百年历史展览,李铁夫先生的作品被放在开篇第一幅的位置上,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
李劲堃说,近代以来,广东美术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中扮演着桥头堡角色,不仅在传统中国绘画转型中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岭南方案”,在西画入传中国领域同样是开路先锋。“这次鹤山铁夫美术馆正式启用,并首次展出50幅李铁夫真品,展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李铁夫艺术形象,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早期油画史与近现代中西美术交流史研究。”
专家建议设立基金加强李铁夫研究
李铁夫的一生,既是艺术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但令人惋惜的是,尽管李铁夫在海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受种种因素影响,他在国内艺术圈的影响有限,当前国内对其的研究现状也与其成就极不匹配。在鹤山这次举行的系列活动中,不少专家都大声疾呼,当前国内关于李铁夫的研究十分欠缺,各界人士应携手“打捞”史料,为后人还原一个更丰富、更真实的李铁夫形象。
李劲堃指出,“李铁夫早年参加同盟会的革命业绩、在海外求学习画的履历、归国后的人际关系与心境等,至今都是历史谜团。”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则认为,“一直以来,我们对李铁夫的认识表面化、碎片化。尤其在北京,许多人都知道李铁夫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传奇,却很少有机会欣赏到他的原作,对李铁夫的学术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美术》杂志主编尚晖提出,李铁夫从事油画创作的时间比徐悲鸿还早,但目前业界对其仍不够了解。“李铁夫是第一代接近西方油画本源的油画家,值得敬仰。纪念李铁夫先生诞辰150周年掀起了一个史学话题,让我们重视并弥补对中国20世纪油画史研究上的认识不足。”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看来,李铁夫在国内艺术圈的知名度不高,甚至一度被遗忘,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其性格使然。“他很低调,只追求艺术和革命,而从不追求个人的名利。”据史料记载,李铁夫早期大力资助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力邀其回国任职,但他婉言拒绝,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油画世界里。
对此,不少专家都建议,应加强对李铁夫的艺术人生及革命人生的研究。殷双喜建议,政府部门应设立研究基金,鼓励更多专家学者开展李铁夫艺术及革命的研究命题。解放军报社理论部原副主任李卫星则提出,要从提高文化自信的角度,把李铁夫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放到更高的高度去宣传。
对此,鹤山市委书记林贤进在鹤山市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暨鹤山铁夫美术馆启用仪式上表示,鹤山这次举行系列活动追忆铁夫先生,就是希望彰显李铁夫艺术成就、传承弘扬李铁夫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创新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进人文交流,凝聚建设大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精神力量。
记者获悉,鹤山将以艺术为桥梁,以李铁夫为纽带,让世界能够近距离接触鹤山、深度了解李铁夫,进一步提高学术界对李铁夫的关注度,推动近现代中西方美术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铁夫先生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非常高,今后我们将加强对铁夫先生材料的挖掘整理,加强宣传,加强跟专家学者的联系和交流,擦亮铁夫名片,还原他的历史地位。”鹤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镇就表示。
■故事
卖掉200多幅油画资助辛亥革命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李铁夫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曾长期在同盟会纽约分会中担任要职,将自己精心绘制的艺术画作捐献出来资助革命活动。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末期,孙中山即经常到英国、加拿大、美国的华侨中间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先后建立了海外各地的兴中会分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李铁夫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追随孙中山奔走于英美各地宣传革命。孙中山在美国纽约改组兴中会为同盟会后,李铁夫先生是首批15位会员之一,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常务书记达6年之久。
“为了支持革命,他参与同盟会的创建,积极为革命筹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办公室原主任姜廷玉说,李铁夫不辞劳苦奔走美国各地宣传同盟会革命宗旨,为革命多方筹款,先后将自己参赛油画的奖金和卖掉200多幅油画所得之款,全数捐给同盟会做活动经费,而自己却过着独身简朴的生活。“由此可见,李铁夫并非普通的文弱画人,更是一个不畏牺牲、热血奔腾的革命家。”
姜廷玉还透露了李铁夫身体力行参与辛亥革命的一个小故事:1910年,清廷海军司令程璧光奉命驾“海圻号”出访欧美。舰泊纽约时,李铁夫与另外两名同盟会会员赵公璧、邓家彦冒险到舰上宣传革命思想,策动起义,感动了舰上官兵。翌年,当“海圻号”驶返上海时,适值发生武昌起义。程璧光即毅然起义,推翻了满清政权。
李铁夫与孙中山的革命友谊,在其画册出版时也得到了印证。在27日举行的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上,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兼文管部主任宋春燕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李铁夫去世27年后的1979年,作为孙中山夫人的宋庆龄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但得知李铁夫画集即将出版的消息后,宋庆龄当即表示,“此人我是知道的。”此后,她欣然提笔为画集题写了书名,还特意题写了3幅题词供出版方挑选使用。
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李铁夫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前副主席李济深惺惺相惜。近日,李济深之女李筱松在参观铁夫故居时,看到装裱在墙上的父亲李济深写给李铁夫的亲笔信后感慨万分。她回忆起当年李济深和李铁夫的革命友谊,难掩内心激动:“李铁夫先生不但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爱国革命家。在我们在广西梧州的故居,至今仍保留着李铁夫先生当年独立居住的房间。”
新闻推荐
市民使用工商银行借记卡、信用卡刷卡消费获得的个人综合积分怎么用呢?近日,笔者采访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了解到积分不仅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