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家媒体记者游江门 “江门变化太大了, 越来越好了”

江门日报 2019-12-26 07:55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涛)“江门变化太大了,越来越好了。”昨日,“侨乡寻踪湾区追梦”媒体江门采风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新华社等约30家媒体记者穿行五邑大地,感受侨乡历史文化、创建文明城市及城市品质提升的特色成果,展现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江门。《中国改革报》记者黃殿晶说:“江门地域大,可挖掘的侨乡资源丰富,乡村振兴成效好,发展潜力大。”

记者们第一站来到了蓬江区篁庄欧阳氏宗祠。据了解,欧阳氏宗祠是欧阳氏在珠三角地区、广东西部及广西等地最早的发祥地,也是欧阳氏后裔祭祖联谊的重要场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宗祠以及历史文化建筑都被拆了,类似欧阳氏宗祠这样保存下来的宗祠很少,江门的文化传承值得点赞。”《国际日报》记者梁怡说。

祠堂内,藏有一家蔡李佛拳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记者们看见馆内两侧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兵器,有刀剑也有长枪,有板斧也有棍子。黄殿晶表示,江门是蔡李佛拳的起源地,自己对蔡李佛拳特别感兴趣,想与北方武术做一些比较。

第二站,记者们来到了江门爱心公园。该公园占地约100亩,园区设有公园入口广场、18组件艺术雕塑作品、道德模范长廊、爱心亭、名人语录石刻等景观,沿元宝山体育公园现有健身步径呈环形布局。梁怡表示,爱心公园的建设让市民在平时漫步的时候就受了江门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

江海区英南村,记者还体验了江门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试点的成效。《澳门商报》记者陈仲皋说,江门近年来紧跟国家政策,进行各类治理工作,乡村建设得越来越好了。

城央绿廊是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的示范工程,也是高新区(江海区)城市品质提升的一号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从江门船厂至港澳码头,沿江门河、西江边建设总长约20公里,纵深约1公里,高标准打造一条集休闲运动、工业遗存、总部经济及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河滨休闲景观带。

昨晚,记者们沿着城央绿廊漫步,感受灯光和优美的环境。看着明亮的灯光、舒适的环境,黃殿晶发出了感慨。“城市能有这样的休闲场所,说明江门确实比较重视民生工程建设,给百姓创造一些散步、休闲、放松的地方,符合民心、民意,很好。”黃殿晶表示。

新闻推荐

邮储银行江门市分行 三农金融助力“农业强市”

邮储银行江门市分行大楼。邮储银行江门市分行工作人员向农产品企业主介绍信贷服务产品。邮储银行信贷客户经理为现代农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