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门户 向海而兴 2019年江门高质量发展报告暨《南方日报·江门观察》开版十五周年特刊

南方日报 2019-12-26 07:04

2019年,是五邑侨乡发展新征程上的关键一年。

从国家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7次提及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地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纷纷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视野。

从广东层面看,省委明确赋予江门“两个定位”,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定位是一座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今年以来,江门牢牢扭住大湾区建设的“纲”,按照“两个定位”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投入大湾区建设,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大湾区建设的“江门进行曲”已经奏响。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工业经济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38.6%;特色合作平台务实推进,“1+6”核心园区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

——互联互通进程快速推进。交通大会战如火如荼,完成投资430多亿元;江澳金融合作累计发生超过800亿元,为粤澳金融合作作出新探索。

——便民惠民系列措施落地见效。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进一步健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卫生医疗合作、江港澳青少年交流等扎实推进。

——营商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江门率先在全省实行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率先在全省推出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电子证照应用全面铺开,全市开办企业实现一天办结。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是近代中国最早走向海洋、放眼世界的地方;作为江海门户,江门是通江达海、连通内外的战略要冲,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枢纽。

如今,在这片承载着开放与奋斗基因的土地上,“向海而兴”的号角已然吹响。

江海门户,要肩负门户的担当。在大湾区建设中,江门应继续抓好“硬联通”和“软联通”。既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尤其是要积极融入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又要不断深化改革,破除旧的壁垒,打开新的通道,不断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的对接,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世界华侨华人的交流。

向海而兴,要传承无畏的勇气。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改革渐入深水区,开放面临新挑战。大湾区建设没有先例可循,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经验,迫切需要广大干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不畏艰险、敢于担当。对江门而言,更应传承五邑先侨顽强拼搏、敢于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舍得拿出优质资源,让最好的客商走进来、优秀的人才涌进来、大量的资金技术流进来,真正成为新的增长极。

江海门户,向海而兴。南海之滨,五邑奋进。

出品:南方日报珠三角全媒体新闻部

监制:何又华

策划:沈文金潘晓晨

采写统筹:潘晓晨

编辑统筹:黎詠芝

版式统筹:莫迪

新闻推荐

江门市开展“振兴乡村教育 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六位名师让乡村孩子大开眼界

丁玉华在上数学课。何晓君摄江门日报讯(记者/何晓君通讯员/刘丽灯)“丁老师,听了您的课后,我觉得数学更易懂了!”“谢老师,您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