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阿伯连续十年体检肿瘤标志物无激增式异常 为何癌症却悄悄“找上”他?

江门日报 2019-12-09 08:00

肿瘤标志物能通过抽取血液来检测。

日前,80岁的罗伯(化名)到医院复查,想起自己连续十年的体检中,肿瘤标志物无激增式异常,两年前癌症却“找上门”的经历,心有余悸。

罗伯并不是个例,在各大医院的体检中心以及肿瘤科,体检肿瘤标志物异常却没有患癌症,或者患上癌症但肿瘤标志物却正常的患者不在少数。

为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肖林,以及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管静,谈一谈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之间的关系。

肿瘤标志物擅长“障眼法”

80岁的罗伯是一名退休干部,每年定期做一次全身大体检,十年如一日。他的肿瘤标志物数值,几乎一直在正常数值左右排行,虽然偶尔偏高一点,但是并无激增式异常。

两年前,罗伯照常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CA199(即肠胃消化系统的肿瘤标志物)异常,于是又做了肠镜和胃镜检查,结果在罗伯的肠子里发现了肿瘤,确诊为直肠癌。

那么,为何肿瘤标志物正常,却会患上癌症呢?

据悉,肿瘤标志物是肿瘤产生的物质在身体产生的反应,或者是身体对肿瘤的反应。在人体内,肿瘤标志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被检测出来,常见的是血液检查,还可以通过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途径。

“肿瘤标志物轻微升高或者异常,并不代表就得了肿瘤,但两者确实存在相关性。”管静介绍,当肿瘤标志物升高至正常数值的一倍以内,通常来说,患癌的可能性不太大,多考虑是一些常见的良性疾病所致。当肿瘤标志物上升到正常值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那么提示患癌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是绝对患上癌症,肿瘤标志物仅是重要的癌症参考指标。

换而言之,肿瘤标志物只是辅助发现癌症的手段之一,至于是不是癌症引起它的数值偏高,还需要做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支持,必要时还要做活检来确定是否真正患癌。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相关的肿瘤临床症状也是一种重要信号,比如鼻咽癌,临床常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流鼻血、耳鸣、头痛等。

实际上,罗伯在确诊前,也出现了便血、腹痛等相应的直肠癌症状,这是肿瘤发出的重要信号!确诊后,罗伯进行了手术和化疗。两年来,罗伯在门诊接受抗肿瘤的中药调理,目前没有肿瘤复发的迹象。

“检查肿瘤标志物最方便的地方在于,抽取血液就能检测,对人体没有太大损害,也便于动态观察肿瘤情况。”管静指出,一般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异常但病理检查正常的患者,需要持续密切观察治疗,升高时,可利用抗肿瘤的中药帮助病人调理体质。

一旦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2—3个月做一次检查,并把每一次的检查结果做成肿瘤标志物曲线图,如果数值在正常值的一倍以内波动,那么医学认为关系不大,但是如果数值呈现“爬坡状”“阶梯上升式”趋势,就建议做磁共振、CT、B超等,反复筛查。

理性对待肿瘤标志物异常

事实上,包括肿瘤标志物在内的几乎所有检验指标正常值范围的确定,都是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这一“正常范围”只是覆盖了95%正常人测量值的浓度范围,因而另外5%的正常人可能会出现测量值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

“肿瘤标志物并非肿瘤特有的物质。”肖林介绍,健康人体细胞也会分泌少量的这些物质,95%的人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可能会轻度高于正常值。吸烟、饮酒、睡眠不好、炎症等都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100位鼻咽癌患者中仅有80—90位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其他的10—20位患者则显示无异常。另外,肝癌患者中大概有60%—70%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会升高。换句话说,存在30%—40%的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是正常的。

换而言之,肿瘤标志物是根据大样本人群统计得来,基于95%以上的癌症患者病症相似性总结归纳而来。有些人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一点而乱了方寸,睡不着觉,焦虑过度;而有些人不当回事,讳疾忌医,没按要求就诊。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对于肿瘤标志物,基本的原则是:个别指标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肿瘤,但应该正视、重视、理性对待。

“即使真的确诊为癌症,如果能够在早期被发现的话,积极采取治疗,约有90%的治愈率。”肖林建议,一旦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排便、吐痰异常,精神不集中,睡不着觉等,尽快找专科医生咨询。值得注意的是,有癌症家族病史的人,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其发病率比普通人一般高出好几倍。

文/图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梁爽通讯员陈君曾冬怡

新闻推荐

所罗门群岛客人到访江门市 让五邑籍华侨华人了解家乡最新发展成就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毕松杰)12月7—9日,外交部组织所罗门群岛主流媒体记者代表团20人到访江门市;12月7—8日,省委外办组织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