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江南小学 内外兼修 实现“蝶变”
创办于1964年的江南小学,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办学历程,在培育了一代代新人的同时,却因地处旧城区,建筑面积不足,束缚了学校发展的“手脚”。而最近,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该校教学楼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在硬件实现更新的同时,江南小学的内涵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常态、推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虚拳进校园……瞄准德育工作新亮点,结合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加上预计明年投入使用的新教学楼以及全新的教学设备,江南小学不竭“修炼”,实现学校的内外兼修。
“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江门市德育示范学校”“江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江门市侨乡武术特色学校”“江海区教学质量优胜奖”……江南小学厚植优势,获得的一个又一个荣誉,不断擦亮学校特色办学“金字招牌”。
文/张翠玲图/学校提供
A
多方协力推动
校园面貌不断改善
最近的上学、放学时间,到江南小学可发现,原来的校门很“冷清”,学生都从另一个不常用的校门出入学校。进了校门才发现,校园内的一部分已经被围蔽起来,教学楼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实际上,江南小学的校园面貌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成立初期,该校条件比较简陋。1964年只开办一至三年级3个班,拥有不到100名学生。在江门市、江海区两级政府的重视下,2005年,学校完成了“改薄创优”工作,更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当时,学校相继建成了运动场和生物园,校舍面积大大增加,还添置了先进的教学仪器、电脑室,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江南小学校长蓝志坚说。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该校一直以来注重内外兼修。校内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师间两两结对,同级备课听课;校外积极外出听课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学素养;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师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品德素养;开展教师工会活动、校本培训等促进身心健康;开展文明班级评比、班主任工作量化评比、最美江南人等评比工作,树立“文明高尚”的教师形象。
今年,江南小学又迎来了一次“蝶变”的机会。为切实解决江南小学生均建筑面积不足的问题,满足江南小学学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江海区委区政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经江海区教育局统筹协调,由江海区财政全资进行江南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的建设和相关设备的投入。“我在江南小学任教已经是第14年了,看着学校操场从水泥地变成塑胶跑道、灯光球场,看着以前"空荡荡"的墙壁如今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今也将要看着新教学楼扩建工程完成,很为学校高兴。”该校教师杨梅说。教师李俭红在江南小学已任教20多年了,她表示如今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环境也越来越好。
目前,江南小学现有建筑面积约3681平方米。教学楼扩建工程预计明年6月竣工,9月正式投入使用,将配备现代化多媒体阶梯室、录播室等功能场室,届时该校建筑面积将扩大到5500多平方米。
B
培植文化土壤
养德润心育青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行走在江南小学的校园,就像一本立体的国学经典。校园充分利用空间,在每个楼层、楼底石柱、宣传栏等地,设置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曲艺、诸子百家等的形象符号,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秉承着“传承创新、激发潜能、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除了校园环境的氛围熏陶,江南小学还通过各种形式,让学校办学理念深入人心,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焕发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让学生得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节日”、爱心义卖、“六一”文艺汇演、“我向国旗敬礼”、慰问老人活动、“我身边的美德少年评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班队活动,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使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促进不断升华。此外,该校还通过建立学生社团的文化学习活动,组织校园各类文艺比赛活动和结合节日开展专题展演活动,成立广播员队伍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各类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江南小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该校充分利用周边的祠堂、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古迹等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师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组织家长在重阳节带头孝敬老人,给孩子以榜样作用等。“不仅如此,我校更结合传统节日,让家长到学校跟孩子们一起互动,如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制作汤圆等,活化家校联系。”杨梅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具有积极的影响。我们组织和发动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成立了家长义工服务队,深入贯彻上级关于家长"四进校园"的工作机制,广泛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蓝志坚说。在拥有广泛的家长群众基础上,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天地。在江海区首届龙狮文化节中,在家长的支持下,江南小学共派出96名选手参加相关比赛,成为文化节上最耀眼最庞大的一支队伍,不仅获集体一等奖4项,同时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C
深挖传统特色
凝聚学生精气神
立足于弘扬传统文化,江南小学并不止步于常态化的活动。该校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挖掘特色,确立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虚拳、经典诵读和学习古筝等民乐三项文化传承为特色校本课程,三位一体。每天的校园里古韵悠扬,“晨练太虚、午读经典、晚奏民乐”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太虚拳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10年8月起,江南小学便将传统武术太虚拳定为特色项目并引进校园。在师资准备上,该校邀请了太虚拳师傅到校指导,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体艺科组在教研活动中进一步研习;体育教师到太虚拳馆跟师傅一对一练习;组织教师进行级际、市级、省级的武术比赛等……良好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近年来,承担太虚拳和民乐两项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体艺科组,被评为“江门市优秀科组”。
在太虚拳的教学上,该校安排了低年级利用每周两节体育课专门进行太虚拳的学习与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整个套路;中高年级则用每周一节体育课巩固提高。此外,每天早晨,全校师生还会伴着悠扬的乐曲声齐练太虚拳,“晨练太虚”成为学校的文化之一。而且,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太虚拳班际比赛、成立校太虚队,期末还将太虚拳纳入体育检测的必检项目。该校五(3)班学生梁咏思和何锦桥都是校太虚队的成员,他们坦言,在学校学习太虚拳后,身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前我比较容易生病,例如最近这种冷暖不定的天气我就会感冒,但学习太虚拳后,我的身体强壮多了。”何锦桥说。梁咏思则表示,她在武德修养上有所加强,“老师教太虚拳的时候还会跟我们传授武德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做到以武养德。同时,我们太虚队代表学校去过香港、广州、杭州等地参赛,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团队意识,自信心也加强了。”梁咏思说。该校体育老师、江门市体育兼职教研员梁丽容表示,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参赛,学生体质明显提升,心理素质较强,学校的田径队连续两届在江海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总分位居前列,学校也被评为田径类的江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为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该校为学生编写多本校本教材,把校园文化渗透课堂开发校本课程,突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体系。围绕这一目标,江南小学已开发《活水教育》《水之神韵——太虚拳》《我们的节日》《诗意江南》等校本教材。
此外,江南小学还将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经典吟诵搭档民族音乐,太虚拳配合“水之声”民乐队的节奏,传统文化的完美配合,学校的特色氛围更加浓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和育人能力。”蓝志坚说,他表示,特色项目在学校的推广,使各学科教师有了专业成长的方向,使学生有了更多增强个人素质的平台,强了教师、强了学生,提升了学校的综合水平。
新闻推荐
美丽异木棉与远处的釜山人行天桥一道,把高新区(江海区)装点得更美。美丽异木棉绽放枝头,让城市更加靓丽。近日,位于高新区(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