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研助力 抓牢教学“生命线”

江门日报 2019-12-04 08:42

蓬江区的学校会经常举行科组教研、学校教研、片组教研、全区教研。图为范罗冈小学滨江校区师生上交流课。

质量是立校之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

近年来,蓬江区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高考成绩连续5年双位百分数递增,中考连年进步,连续5年荣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评价教育质量管理一等奖,及江门市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评价初中协同教育质量管理一等奖,棠下中学连续5年荣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评价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一等奖。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背后的努力,持续的发展得益于精准的“五招”。哪“五招”?即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五抓工程”,具体包括:抓常规管理,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抓队伍建设,拉动教学质量提升;抓课堂改革,驱动教学质量提升;抓教研联盟,带动教学质量提升;抓评价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这“五招”抓牢教育教学“生命线”,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有效提升了办学质量和品质。

文/图娄丹

责任担当锻造教学管理艺术

思想决定行动。蓬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不定时到学校调研,为学校发展指路子,为师生加油鼓劲。蓬江区教育局更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意识,以“抓常规管理就是抓质量,落实教学常规就是保底线”的理念作为学校教师的日常工作行动准则,从常规工作中求效益,从过程管理中提质量。

在落实规范化管理、强化常规过程管理的同时,细化备课制度、考试命题及研究制度、教师教学业绩的激励性考核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测评和反思等主要环节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要求,抓实、抓细、抓紧和抓好教学管理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工作。

“质量是立校之本,管理是兴校之基,高质量的学校要靠精细化管理作保证。”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老师上好课,中层干部对教育教学做好跟踪服务,校长要带头上课、听课、评课。每个人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细小的事情做靓,做到人司其职、人尽其力、人负其责、物尽其用,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牛鼻子,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是强化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蓬江区大力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改革,从学校、学科组到教师、学生各层面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以评促教、表彰激励,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该区建立了质量监测制度,实施动态增量发展性评价监测与评价机制;实行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统一管理,形成学校、教师和学生起点与终点成绩动态数据电子档案和管理平台,定期监测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测实行区、镇、校三级管理模式,摸索传统评价与发展性增量评价有机结合的双轨评价机制,实现“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

规范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让教育教学有了保证,让质量提升有了依托。

课堂改革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改革导向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学校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了以“小组合作”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了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行高效课堂改革三步走计划,逐步推进全区高效课堂模式教学覆盖面。

为此,蓬江区在棠下中学、北苑小学设立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其中,棠下中学从动力、方法和管理3个维度全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以形式多样的激情教育,扬长挖潜,推人奋进;基于小组合作的“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思强能,减负增质;精细化管理的日臻完善,提质增效,近年高考成绩连续呈两位数增长。北苑小学以“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糅合移动互联“掌”控校园,对每天的学生小组合作情况量化评分,使课堂改革模式迈向数字化,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同时,“学习小组与集体备课”两个抓手活动有效实施。镇(街)初中“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全面开展,各有特色,区直学校各显个性。如紫茶中学紧扣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交流为基础、以学生获得发展为目标的“双度课堂(有温度、有深度)”教学模式,既实现了学科、学生的优势互补,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升。陈白沙中学结合白沙先生“学贵知疑,学贵自得”的教学思想,开展以“合作探究,质疑自得”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提炼出“温故知新—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感悟自得”五步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紧密结合,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目前,蓬江区区域课堂改革初见成效,学生在自学与合作中学会质疑,在探究与展示中自得内化,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做到了真实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学生的学习态度、书面表达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均提升明显。

教研联盟名校名师不断“孵化”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走内涵式综合教育改革之路的依托和基础,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研活动旨在集众师智慧,采百家之长,提供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高效途径。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个体在研究交流、相互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区积极开展主题教研,如开展课标研究、教材研究、高(中)考研究,强化考纲研究、近5年高(中)考试题研究、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研究、探究高效学习对策的研究,以及针对性训练的研究等。

同时通过组建的教育集团,开展区域教学质量均衡研究和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将全区21所初中划分为6大片区,全区51所小学划分为10大片区,大校牵小校,城市拉街镇,捆绑式前进,缩小校与校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设计和组织教学时由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由“抽象知识灌输”转向“具体情境案例分析”,注重营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素养)中心”,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据统计,2019年,蓬江区有近202项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顺利结题,其中省级5项,市级10项。获得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奖2项。共166项获得省市区三级立项,其中省级29项,市级12项。

教研活动,不但实现了教师的智慧共享,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利器,而且还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学生喜欢的高素质教师,也是名师名校不断得以“孵化”。

加强教研和业务培训的同时,蓬江区还注重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大力实施教学骨干培养,并开展教学大比武。今年上半年举行的蓬江区首届工匠杯教学技能大赛,就实现了教师全覆盖。历经初赛、预决赛、总决赛3轮严格而激烈的角逐,共有65人脱颖而出,获总决赛特等奖,另有138人获一等奖,266人获二等奖,300人获三等奖。在各学校营造出了你追我赶、人人不甘落后的教研热潮。同时,各类赛事成绩喜人,蓬江区紫茶小学陈国柱老师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2019年第二届广东省教师能力大赛江门市初赛中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有7个、5个、2个科目获江门市一等奖出线参加省赛。

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期盼,也是蓬江教育人的追求。随着科研兴教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蓬江教育在更贴近新时代要求的同时,教育教学也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新闻推荐

2019年《特定病种门诊专用证》年审 12月开始办理

2019年江门市基本医疗保险《特定病种门诊专用证》(下称《特病专用证》)年审将于12月起开始办理。据了解,江门市纳入《特病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