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独特资源禀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成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 来看看恩平交出的这份高分“答卷”

江门日报 2019-12-03 08:49

多年来,以温泉为龙头的恩平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休闲养生。 经过多年发展,恩平市旅游业建立起了成熟的产业链,住宿、餐饮配套设施完善。恩平市山泉湾温泉酒店是其中一个代表。

11月15号,北京,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将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牌匾颁发给恩平市。这个地处南海之滨的美丽生态城市从此有了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消息传回恩平,举市欢腾。成功创建“中国避寒宜居地”,让恩平跃上了新平台,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了新挑战。

恩平市委、市政府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谋划,思考如何打响“中国避寒宜居地”这块新名片,推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温泉康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游目的地……

“中国避寒宜居地”测评

考试说明

1.“中国避寒宜居地”评价标准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中国气候避寒地评价,二是旅游配套状况。其中,中国气候避寒地评价,总分100分,主要有三大评判标准:一是无冬日指数,二是避寒适宜日指数,三是空气优良日指数;旅游配套状况,总分60分,主要有六大评判指标:一是区域内水质,二是特色旅游资源,三是医疗保障能力,四是可到达性,五是接待能力,六是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2.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团队,根据上述标准,对恩平避寒资源做了详细的气象数据分析。

第一卷:中国气候避寒地评价

第一题:无冬日指数

●题目:冬季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日期称为无冬日,并将累计无冬日总天数的得分值称为无冬日指数。

●答题:恩平市冬季气温高,常年无冬日数为83天。1986、2006年无冬日数达90天,即整个冬季都未入冬。即使在无冬日数最少的1983年,也有65天。

●得分:无冬日指数评分为93分。

第二题:避寒适宜日指数

●题目:避寒适宜日=舒适日数+偏凉日数(较舒适)+偏暖日数(较舒适)。冬季累计避寒适宜日总天数的得分值即为避寒适宜日指数。

●答题:恩平市常年平均属于“凉(较舒适)”的日数为48天,“舒适”日数为31天,“暖(较舒适)”日数为9天。上述日数相加,可得出恩平市避寒适宜日数为88天,占冬季总日数高达98%。而且恩平市40%以上年份冬季避寒气候适宜日数为90天或91天,即整个冬季适合避寒。

●得分:避寒气候适宜日指数评分为90分。

第三题:空气优良日指数

●题目:将空气AQI值小于100的日期定为空气优良日。将冬季累计空气优良日总天数得分值称为空气优良日指数。

●答题:2012-2018年数据统计,恩平冬季空气优良日数在78到91天之间波动。冬季平均优良日数为85天,其中达优日数23天,达良日数62天。

●得分:冬季空气优良日指数评分为90分。

综合评语:

近三年恩平市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评分为93分,等级为1级,即非常适合避寒。总体来讲,恩平避寒气候条件优厚,特别是近年来恩平的避寒适宜日数上升明显,避寒禀赋愈发优越。

第二卷:旅游配套状况

●题目:综合考评区域内水质、可到达性、接待能力、医疗保障能力、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特色旅游资源六大指标。

●答题:区域内水质方面,恩平市域内建有大中型水库7座,水质持续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其中锦江水库是珠三角最大的水库,库容超4亿立方米,常年水质均为1类,是恩平的主要饮用水源。

可到达性方面,恩平市多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港口、新建的铁路以及即将建立的通用机场,形成陆海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全面融入珠三角“1.5小时经济圈”,成为珠三角通往粤西的桥头堡。

接待能力方面,恩平住宿、餐饮配套设施完善。在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综合评比中,连续四年荣获“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称号。

医疗保障能力方面,目前已建成恩平市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1个。实现“互联网+家庭股责任制”医疗手段,建立了卫生救助应急服务体系。

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方面,恩平近年来大力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气象生态监测网络。大力推进“互联网+气象服务”工程,努力解决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旅游气象服务能力方面,为当地温泉文化节提供精细化服务,开发恩平市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

特色旅游资源方面,恩平市森林覆盖率达54%,植被覆盖度为72%。2018年监测显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76.9,均高于江门市、珠三角、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境内有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大森林公园。恩平市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境内随机抽取样本观测,负氧离子浓度均超过1000个/cm3。横陂镇、那吉镇、大田镇已获得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全部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成为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最多的县区市。

境内有四个天然地热泉点,每处有泉眼5-8个,流量10-20立方米/秒,温度有的高达70-80℃,含偏硅酸、氡、硫、锂、锶等48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肥胖症等具有较高治疗的健身价值。2003年,恩平获国家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温泉之乡”称号;2005年,获国土资源部授予“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恩平市是广东著名侨乡,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里,茶坑石雕刻技艺和恩平民歌皆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优农产品丰富,恩平簕菜、恩平大米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其中簕菜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恩平濑粉、烧饼、马铃薯、牛大力、莲雾、辣木、腊鸭等农产品均入选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综合评语:

优良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高品质的农产品,给恩平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之其他优质的旅游配套,因此,此项评价获得高分。

创建之路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恩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避寒宜居地”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恩平市创建“中国避寒宜居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中国避寒宜居地”创建工作小组办公室,筹建“中国避寒宜居地”展示厅,划拨专项经费400多万元,支持气象等部门开展创建工作。赴中国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致力于利用“避寒”这一气候禀赋突出恩平生态旅游特色,借助“中国温泉之乡”“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品牌,整合恩平已有的地热温泉、生态农业、侨乡航空文化等旅游优势资源,助力恩平全域旅游品牌建设,切实将气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自今年7月全面启动“中国避寒宜居地”创建工作以来,恩平市严格按照创建指标体系狠抓落实,既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大提升,也实现了气象事业的大发展。全市旅游规划更科学,旅游配套更完善,旅游经济更活跃,生态环境更宜人;气象灾害防御、预报服务能力和“避寒”气候舒适度研究等气象技术服务得到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旅游品牌价值得到整体提升。

恩平之所以能够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依靠的不仅是大自然赠予的独特资源禀赋,以及多月来的精心组织申报,也有赖于恩平多年来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注重抓生态保护,注重保护避寒资源。近年来,恩平市加强温泉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着力推动温泉景区升级改造;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提升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着力保护青山绿水;实施交通大会战,着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改善商业、住宿服务条件,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发展蓝图

擦亮金字招牌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旅游目的地

“成功创建"中国避寒宜居地",让恩平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上,但这不是终点,只是起点。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避寒宜居地"的品牌效应,推动气候资源、气象工作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练好内功,借好外力,全力建设好"中国避寒宜居地",全力建设好大湾区优质生态旅游目的地,当好绿色发展的忠诚实践者。”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说。他表示,未来恩平市将在三大方面下功夫。

一是深挖旅游产业。利用恩平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风光秀美的生态环境、基础完善的产业优势和各具特色的避寒资源,以气象工作为基础,制订和打造“避寒—温泉”“避寒—海滨”“避寒—生态康养”“避寒—亲子”等避寒宜居地旅游方案,大力发展“宜居”“宜业”“宜游”“康养”等相关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到更高水平。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主动加强与全国各地旅游机构、周边兄弟县市的对接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精品线路、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打造旅游合作大联盟,共享“中国避寒宜居地”的荣誉,促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守护“避寒”资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恩平的青山绿水。珍视、守护好恩平的避寒资源,持续加大温泉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坚决打赢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好空气、水和土壤。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完善旅游基础配套,提供更好的住房和旅游服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市场欺诈行为,擦亮“中国避寒宜居地”金字招牌。

三是丰富“气象+”服务。一是推动“气象+生态”融合。加强气候舒适度研究,发挥气候评估作用,及时反应气候变化,为重大决策、重大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二是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发挥气象既是服务也是资源的优势,围绕旅游气象信息共享、旅游气象信息发布、旅游景区灾害性天气联防联动、重点旅游景区建设等内容进行广泛探索,提高旅游气象服务覆盖面和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三是推动“气象+城市”融合。支持智慧气象与智慧城市同步建设,以优质的气象数据服务推动城市自然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努力打造数字化、现代化、低成本、慢生活岭南城市。四是推动“气象+民生”融合。围绕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等,延伸气象服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安全应急气象服务,开发生态气象监测信息处理和管理平台,为公众提供一体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气象服务。

声音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王守荣:期待为国内避寒产业提供“恩平经验”

王守荣分析认为,低温、寒冷的天气会威胁人类健康,并导致疾病发生,我国也早就出现了退休老年人的候鸟旅居热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占总人口的34.8%。为了安度晚年,减轻季节病的危害,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避寒疗养。因此,避寒旅居市场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希望恩平市政府仔细研究公众对避寒旅居的需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避寒宜居地”品牌优势,开发避寒旅居特色产品,为国内避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恩平经验。

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王秀荣:

打造旅游品牌IP树立城市新形象

“在恩平过冬,可以住得舒适、玩得开心、吃得愉快,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避寒宜居地。”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分析后,王秀荣给予了恩平这样的高度评价。对于未来如何利用好“中国避寒宜居地”这一品牌,助推恩平经济发展,王秀荣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着力打造旅游品牌IP,如“暖暖温泉城”“候鸟城市”等城市形象IP,同步开展城市形象识别设计、品牌文创产品形象设计等。二是定制旅游线路。联合知名旅游平台,策划旅游产品,包括路线制定、旅游达人探秘小众旅游路线等,开发独具恩平特色的避寒黄金旅游路线。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论坛峰会、拍摄城市宣传片、发布避寒大数据报告等,进一步提升恩平的城市形象。

恩平市佳源帝都温泉总经理助理周文:

行业收获重大利好

宣传找到重要输出点

“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很振奋,恩平政府很给力!这对于恩平,乃至整个江门的旅游业发展都是重大利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希望江门市和恩平市两级政府能乘胜追击,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和宣传推介,把这块牌子打响擦亮。”恩平市佳源帝都温泉总经理助理周文说。

他表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的成功创建,给了恩平这座城市一张新的名片,也给了当地旅游企业开展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输出点。“我们目前已着手做相关策划,打出一套"组合拳"。比如将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放在景区宣传的靠前位置、推出相关"避寒"主题产品、组织开展"避寒"相关主题活动等。我们希望成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的地标性景区。”周文表示。

本版文/图胡伟杰

新闻推荐

恩平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新政 已退还税款2000多万元

江门日报讯(记者/周晓营)近日,恩平市第一张“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还(2019)”税收收入退还书开出,恩平金辉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