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安家补助最高300万元 放大招!百年老院开出优厚条件全国揽才
在全国范围内分6个层次招揽高层次医学人才;院士一次性安家补助300万元,生活补贴3万元/月,连续发放3年;国家级、省级专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一次性安家补助200万—100万元不等,生活补贴2万—1万元/月,连续发放3年;博士及博士后不限招聘人数……
日前,江门市中心医院发布“2020年人才招聘计划”,顿时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如此不遗余力引进人才的大手笔,不仅在该院历史上尚属首次,放眼周边城市,也实属罕见,也折射了该院对高层次医疗人才的渴求和诚意。
据悉,重磅招聘信息发出至今,已有数十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报名,其中不乏国内外的行业领军人物。这家百年老院为何开出重磅引才待遇?未来又将如何“发力”?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邓榕
见习记者梁爽通讯员陈君
A应势而动
掀起引才聚智热潮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医院发展的生命力。“今天的医院求贤若渴、惜才如金,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需要人才。”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宇明如是说。
求贤若渴,只因事业之大,形势之迫,服务之准。
当前,江门市中心医院正在积极创建全省现代化高水平医院,争创珠西医疗中心。同时,积极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分院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这迫切需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该院人力资源科科长关美霜说,不仅如此,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周边医院都在谋划发展,纷纷加入到人才抢夺战中。医院要实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有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人才提供相互交流、融合的平台。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在此背景下,江门市中心医院不断升级人才计划、人才政策、人才平台、人才生态,掀起一轮引才聚智的热潮。
早在几个月前,该院人力资源科就开始为2020年人才招聘做准备。在各科室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实际及战略发展需要,制定2020年人才招聘计划。
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今年10月,该院根据《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的通知》(江府【2019】1号)文件精神及配套措施,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江门市中心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实行了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拘一格引进高级人才。
只要能力超群堪当重任,就敢于打破地域、资历、年龄的限制,予以重用。同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学习培训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给予办理入户手续,协助安置配偶就业、办理子女入学入托问题等,解除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
除了广发“英雄帖”外,该院还参加了市人社局组织的江门市事业单位赴省内外高等院校现场招聘工作,由院领导亲自带队,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现场“抢人”,引进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或紧缺专业人才。
凡此种种,只为打动“高精尖缺”人才的心。真金白银的投入,招才引智的诚意,就是要以“一方水土用八方人才”的气魄,敞开大门,广揽人才。
B多措并举
增强队伍建设“造血”功能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一直以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始终坚持走“人才兴院”之路,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壮大医院的核心实力,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首要工作。除了积极引进人才外,还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身“造血”功能,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奠定扎实的人才储备基础。
一方面,有计划地进行轮科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基三严”训练等业务培训和考核,为年轻人才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科室高年资医生、外聘教授的传、帮、带,为该院科研平台、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提供智力资源支撑。
目前,该院拥有9个省级重点专科,2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拥有高级职称员工635人、医学博士60人、在站博士后15人、硕士429人。
“医生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活到老,学到老。”关美霜说,为鼓励在职人员努力学习业务,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今年3月,医院还进一步完善了在职人员报读学历、学位规定,规范在职人员报读学历、学位期间的管理。除了带薪深造外,取得博士毕业证或学位证书者,给予报销全额学费(最高限额6万元整)。取得硕士毕业证或学位证书者,给予报销50%学费(最高限额2万元整)。而在本规定执行时间前,已经报读在职博士并取得博士毕业证或学位证书者,还可到人力资源科签订报读在职博士协议,办理学费补报销手续。
为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力、临床科研教学业绩显著的高素质临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医院医、教、研水平和技术实力,今年9月,该院还制定了《江门市中心医院“三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力争在3年培养周期内,通过“明星”计划培养5名医院专科领军人才;通过“红星”计划培养10名青年骨干拔尖人才;通过“新星”计划培养20名优秀青年人才,以促进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医院还启动人才培养的“走出去”战略,陆续派出多名业务骨干远赴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学习深造,进一步增进国际视野,接轨国际化医疗技术,为优秀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一系列政策的推出,足见该院在培养人才上的细心、用心、尽心、贴心。凭借良好的教学基础和氛围,江门市中心医院先后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学院、暨南大学研究生院培训基地暨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国家胃癌早诊计划培训基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百项,推动了江门医学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C搭建平台
鼓励人才科研创新
爱护人才不仅仅是要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更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其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一直以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始终把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作为兴院之基,强院之本,走“人才兴院,科技兴院”之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举办仁济创新医疗项目奖、仁济创新医疗技术奖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医院不仅在硬件上给人才创造好条件,在软环境也做好规划和部署,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广阔发展平台。”关美霜说道。
32岁的博士张鑫,是该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助理,主要负责中心实验室及临床生物资源库的建设。作为“医院子弟”的他,对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2016年,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毕业后,他主动选择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希望用自己所学,报答医院,服务好家乡百姓。
“进院不久后,医院举行了一个全院的博士面对面交流会,倾听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对医院发展的想法。”张鑫说,当时他在会上吐槽了医院对科研支持政策的缺失和缺少基本的科研平台,并萌生了离开医院的想法。没想到会后院领导多次找他谈话,了解他的想法和理想。不仅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还从人才队伍配备、专项经费等多方面进行支持。对于他们这些刚毕业的初生牛犊,给予充分的信任,他特别感动。
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带动一个学科,形成一个人才梯队,填补一些医疗领域的空白。现在张鑫所在科室承担的国家、省部及市厅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SCI论文十余篇,授权的发明专利两项,已成为江门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且加入了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正逐步向省重点实验室水平迈进。他感叹道,是医院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有了起航的动力,给了他们一个可期待的未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报酬已成为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一杆秤,但对更多的人来说,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事业与成就事业的环境。
呼吸内科主任助理黄超文,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身为博士的他,可选择的机会很多,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对于这个选择,黄超文从未后悔。
“医院就像一个大家庭,温暖、有爱、和谐。”黄超文说,管理相当人性化,一切都是从如何为员工营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而出发。
2017年,黄超文立项的课题《分泌型S100A4介导维生素D-VEGF/VEGFR2信号通路在哮喘上皮屏障功能的作用》,准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当时,交材料的时间很紧迫,而我的工作又十分繁忙。”黄超文说,为此,院领导不仅多次邀请广州的教授来指导修改材料,还特别开通绿色通道,让人力资源科、医务科、科教科的同事多次往返广州派送资料,真的很贴心。最终,在大家凝心聚力的努力下,这个项目成功申报,实现了医院在“国”字头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方面零的突破。
除了黄超文、张鑫两位博士外,医院还引进多名博士、博士后为医院科研项目“添光”,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励6项。而这些高层次医疗人才的成长,也同样离不开医院这片“沃土”的滋养。
“人还是要常怀感恩之心。”张鑫说,医院给他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份工作给干好。
D下足功夫
优化“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在传统人才高地的基础上,强化引育并举,打造青年人成长成才沃土;加强分类评价,以期人尽其才;软件过硬,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在谈及医院多项人才政策与创新举措时,关美霜如是说。
今年1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还建立了医院领导干部联系指导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加强对人才的价值实现和个体差异关怀。要求每年院领导联系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了解高层次人才在工作、生活、科研方面的情况和困难,听取高层次人才对医院发展、专科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千方百计解决高层次人才遇到的问题。
在优化“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今天,在留人上下足功夫,就是为了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接下来,该院还将以江门市人才新政为契机,结合市政府对人才的各项资助及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博士后的引进力度,在待遇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不断完善来院后的管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为各级各类人才努力工作、潜心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提高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
同时,还将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为本,通过开展分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项目,不断加大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多维度的人才发展机制,创新人才机制和薪酬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学科研、管理队伍等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各类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光要广纳人才,还要不遗余力地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医院发展添"智"。”李宇明说,未来,医院还计划将3个市级研究所(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市泌尿生殖研究所、市医学影像研究所)、江门市精准医学中心及中心实验室、AI人工智能实验室整合并申请成立江门市医学科学院,力争把其建设成为江门市现代化的科研、医疗与人才培养中心,进一步提高医院对疑、难、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
新闻推荐
长达700米的示范段改造工程亮灯开放,绚丽夜景惊艳市民。↑小装饰灯像一个个小星球,非常有趣。←公交站旁美丽的稻穗形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