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才子易大厂(上)
文/图李国联
近日上午,鹤山市书法家协会一行数人,来到了鹤山市沙坪街道的玉桥村,开始了对祖籍该村的乡彦、民国时期大才子易大厂(读ān,即“庵”)先生的艺术考察活动。应邀同行的还有国内研究易大厂的权威专家、广州美术学院讲师洪权先生和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执行主席、岭南书法院院长郑荣明。当日,考察组第一站考察的地点是玉桥村。在玉桥村,考察组走遍该村一街一巷,详细听取了村中长辈对易大厂家族史的介绍,实地察看了易大厂先生家族的祖屋地和村的历史文化景点;第二站考察的地点是鹤山市博物馆。在鹤山市博物馆考察组察看了易大厂先生的书画作品真迹数幅;第三站考察的地点是鹤山市档案馆。在档案馆,考察组查看了《鹤山县志》等历史资料,了解有关易大厂先生的生平及艺术的历史记载。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考察组的成员对本邑乡彦易大厂先生的生平及艺术成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接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
潇洒不羁品性清高
易大厂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篆刻家、诗人、学者,在书画、篆刻、诗文、音乐、声韵、训诂、佛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才情不羁,潇洒率真,品性清高,学问广博而精深,在当时的文艺界十分耀眼,是一位响当当的名副其实的大才子。
易大厂出生于1874年4月28日,1941年12月26日殁。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玉桥村人,原名廷熹,字季复,后来得到了一枚汉印《臣熹之印》,于是改名为熹,其署号繁多,晚年又改名孺,号大庵、大厂、屯公、孺斋、韦斋、大岸、守愚、鹤山老人等。他家里几代为官,其祖父易景兰官至奉政大夫(五品),也是清末的粤商(在广州十三行经商),家境优越。易大厂家庭的文化氛围浓厚,家族人士多数都爱好书画、文学、篆刻等。易大厂天资聪颖,幼年时便刻苦好学,喜诵赵叔灵《南阳集》的五言、七言诗。清末以县案首入学。少年的大厂受教于两位文化人,一个是鹤山宿儒张延秋,另一个是南海诗文名家邓次直。
年轻的时候,易大厂曾在中国近代著名书院之一的广雅书院学习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等,还跟随晚清学者梁鼎芬、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朱一新、清光绪二年进士廖廷相等人研究学习儒家经学,毕业后,他到上海震旦书院就读。后来,易大厂到日本学习语言和师范教育。后在南京跟随中国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学家杨仁山进修佛学。
1911年,他积极投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追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易大厂的好友胡汉民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他把易大厂招到了南京,以政府参事的身份,在印铸局工作。1916年,易大厂担任胡汉民的秘书,期间撰写了“三民主义”的歌词,也就是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
1921年之后,易大厂主要是研究学术和从事教育工作,在学坛享有盛誉,先后任“冰社”社长、北京高等师范、国立音乐学院、暨南大学教授等职。
篆刻风格独树一帜
清末民初,中国篆刻艺术创作以北京齐白石、上海吴昌硕、广州黄牧甫、鹤山易大厂形成的四大流派为主,其中黄牧甫声名显赫,弟子众多,有李尹桑、邓尔雅、冯康侯、乔曾劬等,印风皆干净犀利,而易大厂的篆刻独树一帜、古拙厚重、活泼多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厂学习篆刻初从黄士陵,后专攻古玺,所作沉雄奇肆。边款取法六朝小造像凿款,别有情趣。
易大厂的一生大半年时间都是恪守着“黟山派”工细、挺拔、严整的印风,因此名重一时。1918年,在黄牧甫去世十年之际,易大厂与李尹桑和邓尔雅在广州创立了“濠上印社”,并任社长,推动了“黟山派”在岭南的发展。除了“濠上印社”,易大厂还参加了“三余印社”,并且出任社长,在民国十年,他又与罗振玉、于佛言、寿石工、马衡及徐森玉、陈半丁等金石学者、印人在北京成立“冰社”,并且被推举为社长。“冰社”每周都有聚会,他们专注于考究印学文字,鉴别年代,交流技艺等,在当时印坛的影响很大。
易大厂早岁之作无不严谨精细,出规入矩,功夫尚在李尹桑、邓尔雅之上,晚年则一改和平印风,“以汉将军印之刀法,造封泥瓦当之意象”(朱京生语),取法古玺之残烂者,不衫不履,其白文尤具奇趣,最善留红,朱白对比强烈,震世骇俗。易大厂将汉凿印和封泥的意趣相融合,加上对古玺、汉印章法的心得,逐渐摆脱了黟山派的工细面目,走上了独抒性灵的写意之路。易大厂晚年印风豪纵,论者谓足与齐白石、吴昌硕并肩。
易大厂的篆刻作品多数收集在《古溪书屋印集》《诵清芬室藏印》《玦亭印谱》《大庵印谱》《魏斋玺印存稿》《鄦斋印稿》《孺斋自刻印存》《大庵画集》等书里,这些都成为了传世之作。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任龙通讯员/崔凤梅)据鹤山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鹤山天气总体晴朗干燥。其中11月18-19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