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乡 源远流长

南方都市报 2019-11-14 06:38

江门素有“武术之乡”美誉,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各传统武术门派散布民间,新会蔡李佛拳、鹤山古劳咏春拳、周家拳、外海太虚拳等在海内外传播尤为广泛,弟子数达千万人之多。

五邑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数百年来,五邑武术随着五邑华侨遍布海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2017年,江门市传统武术协会成立,协会旨在团结全市传统武术传承者、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继承和发扬江门市传统武术优秀文化遗产,倡导和普及群众性传统武术运动的开展,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全面健身运动,助推江门打造“武术之乡”品牌。

蔡李佛拳

陈享生于1806年,新会京梅村人,7岁时跟随族叔陈远护习拳,15岁拜李友山为师,19岁随蔡福深造。陈享刻苦钻研武学,取各家之长,编汇了一部便于武术训练的拳谱。陈享当年创编的蔡李佛拳共有四十九套,高级拳二十九套。高级拳的套路中分别以龙、蛇、虎、豹、鹤、象、马、猴等命名的共十套,还有龙虎拳、虎豹拳、五形拳、十形拳、独脚拳、佛掌以及带有“八卦”两字套路等。1836年,陈享而立之年回乡授艺,为纪念三位恩师的栽培,将拳谱命名为蔡李佛。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蔡李佛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蔡李佛拳传承至今已经180多年,经过历代蔡李佛人的共同努力,现有50多个国家有传承的社团或场馆,全球学习蔡李佛拳的人超过1000万人。

在每年陈享诞辰日,京梅村都会举办纪念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蔡李佛拳弟子汇聚于此,以武会友纪念祖师爷陈享。

古劳咏春拳

梁赞原名梁德荣,生于1808年,是鹤山古劳东便坊人。清道光年间,梁赞跟随父亲在佛山赞生堂熟药材店经商,阅读古代医药书籍,深谙岐黄术,后来在店义务为百姓治病,故有“佛山赞先生”美誉。

梁赞经人引荐到鹤山同乡黄华宝门下习武,得到黄华宝的悉心指导,尽得咏春拳奥秘。1875年,梁赞于佛山设馆收徒,成为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晚年回到了家乡鹤山古劳。为了方便更多年轻人习武,他总结自己习武一生经历,下决心把自己毕生武艺浓缩成精华,把原来的正身咏春拳改为偏身,精简提炼出十二路散手拳法,招招致用,宜于实战,也就是现在所称的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

2008年鹤山市古劳咏春拳成功申报成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不断加大投入,以及近年来梁赞咏春文化节和国际咏春拳邀请赛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声名远播。

周家拳

创派始祖周龙是蓬江棠下沙富村人,自幼跟着叔父周雄学习洪拳,后来又跟着肇庆名师蔡九公学习蔡家拳。1910年,周龙到南洋谋生,因在矿场行除暴安良之事遭到追杀,逃入山中一座极乐寺,拜得该寺住持弘一大师为师,学到了北少林拳。在南洋谋生艰难,周龙选择返回家乡,悟出洪拳、蔡家拳和北少林拳三大拳术精华。1913年,集合三家拳法所长,周龙创悟出新的拳法周家拳。周龙把拳法传给周协、周彪、周海、周田4兄弟,当时人称他们为“周家五虎”。周家拳有小伏虎拳、大伏虎拳、虎豹拳、万字拳等60多种拳术套路。其中,最为出色的是虎豹拳、万字拳、梅花双刀、八卦棍等。

自清末民初,这一武术流派已在10多个国家“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据沙富五虎纪念馆相关记载,现在海内外的周家拳馆有150余家。

外海太虚拳

又称六合六踭逼打花拳,在江门,历经几代传承,从最初的“六合六踭逼打花拳”已发展为外海太虚拳和六踭逼打拳两个拳派。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据外海太虚拳第四代传承人伍雪波撰写的《太虚拳经》记载以及拳派伍荣羽师祖传述,外海太虚拳由武当丹士张三峰所创,后经其徒传至雍正,在皇族中秘传直至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广东伍荣羽因机缘巧合从咸丰皇叔处习得此拳,一直在族内传授,不为外人所知。外海太虚拳的弟子多将自己视为太虚拳第四代传承人伍雪波的徒子徒孙。因为在外海,伍雪波首先打破陈规将拳术传给族外弟子,使太虚拳得以逐渐发扬光大,伍雪波亦被太虚拳后辈尊为近代的“太虚拳宗”。外海五大祠内,定息祠是外海太虚拳的授拳点,陈公祠是六踭逼打拳的授拳点。目前,外海太虚拳弟子遍布中国内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十几个国家也有众多门徒。

新闻推荐

两男子频频偷石像被警方抓获

羊城晚报讯记者张闻、通讯员朱明菲报道:见过偷钱、偷电缆的,可你见过偷石像的吗?近日,在佛山市南海九江,辖区多名群众报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