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有效教学的探究
作为教师,要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伍顺燕
随着部编版教材全面使用,古诗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教师,要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
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指语言的音乐美、精确美、凝炼美。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每首古诗字数有限,讲究用词的精确、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有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首先,善于运用幻灯、绘画等辅助手段。在教学《咏柳》时,我先出示柳树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柳树。学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柳树的画面。
其次,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王安石的《元日》时,我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喜悦的画面,再介绍一些旧俗,学生会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再次,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骆宾王的《鹅》中的“红”“绿”“白”“清”等词能引起视觉上的美感,“歌”有听觉感受,“浮”“拨”等有触觉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学生就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教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从一首诗的整体上把握诗的感情,又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教学《江雪》时,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歌咏垂钓“寒江”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又要抓住“绝”“灭”“孤舟”“独钓”等词语仔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情与理。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二是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在教学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时,我既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又引导学生理解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三是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我想教师如果只讲生硬的“理”而忽视“趣”,学生是不会“买帐”的。
在古诗的教学中还要体现文、理、情统一的原则,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古诗的审美愉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他们为争取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
新闻推荐
江海区就全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 敢于动真碰硬 尽快完成攻坚任务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11月8日,江海区铁路沿线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总结前阶段整治情况,部署下一步综合整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