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慢阻肺老人从离不开轮椅,到能有望“走”着出院 重视呼吸康复,才有“好呼吸”

江门日报 2019-11-11 06:17

患者为医护人员点赞。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家住蓬江区的廖伯今年74岁,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十多年,反复咳嗽、气喘、不够气,平时不仅走路喘,连洗澡、吃饭都喘气而要停下来休息,行走只能靠坐轮椅,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由于长期身体不适,他看上去很瘦弱,用弱不禁风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综合治疗,以及辅导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后,他的呼吸功能逐渐改善,还有望于近日“走”着出院。该科主任范发才表示,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重视呼吸康复,才有“好呼吸”。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

A七旬老伯患慢阻肺

走路也气喘

今年10月中旬,廖伯咳嗽、气喘、不够气等症状加重,于是来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经检查,其血氧饱和度仅为79%(该年龄段的正常值通常应在94%以上),呼吸功能极差,被诊断为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由于为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廖伯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廖伯的主管医生、肺病科医生赵英杰说:“除了慢阻肺外,患者以前曾患肺结核,肺功能极差,还合并多种疾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该科决定在廖伯入院的第三天介入呼吸康复。对患者全面评估后,量身定制了一个综合干预治疗方案。

该科护士长蔡洵红介绍,呼吸康复包括但不仅限于运动训练、教育、行为改变,目标是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并且长期坚持改善健康行为。

廖伯的呼吸康复之路,与药物治疗之路一样,充满坎坷。

空中踏车、拱桥运动、拉伸起坐、双手负重;膈肌训练、呼吸肌训练;腹部运动……这些呼吸康复训练在廖伯和家属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患者不愿做,认为自己做不到。连患者家属也说"你们别搞他了,他现在已经够辛苦了!"”回忆起廖伯第一次的呼吸康复训练,肺病科康复技师钟婉华印象仍十分深刻,她说,一开始患者只能做一两个动作,而且不一会儿就得停下来休息。尽管患者及家属都不愿配合,但肺病科医护人员始终没有放弃,一直给予鼓励。

经过几天的治疗,廖伯病情刚开始出现好转迹象,可是由于气候等出现较大变化,廖伯的病情突然发生恶化,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复发加重,伴心率失常,需进行抢救,呼吸康复训练只得随之暂停了。

B标本同治,患者病情好转

廖伯病情恶化,能否进行呼吸康复?这是困扰着肺病科医护人员的问题。对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郑则广教授给出了答案。

“呼吸康复并非在病情稳定好转时开始,而是越早介入越好,要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10月26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郑则广教授来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肺病科授课培训、现场查房示教,并为医护人员带来了全新的呼吸康复理念。在详细了解廖伯的病情后,郑则广教授来到病房进一步评估病情,指导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还送给他一个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发的呼吸阀,细致培训患者正确使用,鼓励他继续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加上范发才带领其团队积极干预,认真评估,不断调试,反复鼓励,及时纠正、指导患者的康复方法,在肺病科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协助下,廖伯每天都坚持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从刚开始只能做几个动作,到现在能连续做好几组动作;从刚开始不愿意配合,到现在主动要求做训练;从躺在床上都喘个不停,到现在能坐起来;从总爱张嘴呼吸,到会用鼻子呼吸……

廖伯一点一滴的进步,不仅使他本人及家属欣喜,也让肺病科医护人员感到宽慰。

“好的,慢慢抬起你的脚,像踩单车那样活动你的腿部;吸气,呼气……”前几天,记者在病房里看到廖伯,尽管仍戴着无创呼吸机,但他精神抖擞,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开始做训练,几组动作做完后,他还主动用呼吸阀进行训练。可喜的是,他的呼吸功能明显增强了。

廖伯的妻子陈阿姨感激地说:“之前他很容易气喘、闷憋,现在做了呼吸康复训练,症状舒缓了很多,我们都鼓励他坚持做,他自己也很愿意做。感谢广州的郑教授,也很感谢肺病科的医护人员,都这么用心地帮助他,让他的身体逐渐康复!”

“慢阻肺常规治疗是以药物针对性地治疗,如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等,这些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加重症状,减轻喘促程度,但未能充分激发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患者的体能、抗病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日后患者还是容易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影响生活质量,直至危及生命安全。”范发才说,在传统的常规药物等治疗基础上,配合呼吸康复训练,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的体格、肌肉、呼吸功能等得到锻炼,能使慢性呼吸病患者逐渐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健康,形成良性循环。

经过十多天的综合性治疗及康复训练,廖伯的各项指标恢复得很不错。根据评估,廖伯的呼吸功能和站立能力显著增强,而且还有望很快能“走”着出院。

C呼吸康复训练使患者长远受益

提到康复,多数人的印象都会聚焦在心脑血管或骨科疾病的康复领域,关注呼吸康复的市民还不多。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左万里指出,为更好地改善慢阻肺等呼吸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学科必须重视这个领域,及早开展呼吸康复工作。范发才说,目前我国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较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健康威胁,尤其是慢阻肺,反复急性加重住院几率高,为减少患者一年反复住院,呼吸康复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更好地服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现药物治疗与呼吸康复有效融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今年8月底,肺病科专门选派医护人员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学习培训,掌握呼吸康复的相关理论、实操知识,并于9月中旬正式在该科开展呼吸康复训练。开展呼吸康复训练一个多月以来,患者受益明显。“54岁患者钟叔就是受益者之一。”肺病科二区主任李影捷向记者介绍,“他患有胸腺瘤,术后出现声带麻痹,同时还有慢阻肺、呼吸衰竭。”钟叔告诉记者:“上周我要一直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很困难,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后,明显感觉气顺了,现在白天可以不用呼吸机,还可以到病房走廊走一走,好转了很多!”

由于呼吸康复训练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有些患者甚至成了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粉丝”,每天都主动要找康复技师做康复训练;有些患者出院后则自行购买相关辅助工具,在家里坚持康复训练。

“药物等治疗配合呼吸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范发才说,患者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增强呼吸肌肉力量,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呼吸康复训练,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呼吸康复知识。”蔡洵红说,“让更多患者了解呼吸康复训练,从而加入到康复行列,进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范发才表示,呼吸康复训练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癌、囊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纤维化等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疾病。值得提醒的是,呼吸康复不仅要在住院治疗期间做,更重要的是要在家里坚持做,坚持才能长远受益。

新闻推荐

蓬江区2019年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 将在140多个社区开展50场活动

台上有醒狮、歌舞、乐器演奏等各种表演,台下有作品展示和互动体验,这是11月1日上午出现在蓬江区环市街天福社区的场景。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