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中老年人阅读习惯初探: 纸质仍为主流 电子书渐被接受
纸质阅读仍为大多数中老年人所喜爱。 一些中老年人也喜欢电子阅读。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通过阅读满足自身的认知需要。阅读是中老年群体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为中老年人阅读服务任重而道远。江门市中老年人阅读习惯如何?他们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走访。
阅读时间
下午、晚上成黄金时段
记者走访发现,江门市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有阅读习惯,或是在阅报栏前驻足阅读,或者是坐在24小时图书馆里细细品味,抑或在床头放上一本睡前读物,这些都是他们的阅读习惯。其中,大部分人表示自己有阅读习惯,有阅读习惯的被访者阅读频率很高,每周阅读达到两次及以上的超过九成,其中达到五次及以上的超过半数。“看书能够让我心情舒畅,人也开朗不少。”在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室里看书的张姨分享阅读给她带来的感受时说。
在阅读地点上,更多受访人表示,习惯在有阅读氛围的环境进行阅读,例如图书馆、书友会等地方。而在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阅读班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的热门首选。“日常我们也会聚在一起读书交流。”学员李姨笑着说。
而在阅读时间上,下午、晚上成为最热门的时间。“其他时间要带孙子孙女,不然我都愿意扎进书堆里。”自称书虫的何良栩今年61岁,刚退休不久的他保持着工作时惯有的习惯:学习。他看的书多为百科类、哲学类,他的老伴许帆则不同,“我更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许帆阿姨说,因为上午送完孙子孙女上学后,他们会先到东湖公园晨练,中午再和老友喝茶,下午和晚上才是他们阅读的好时间。
社区阅读便捷、优惠、专业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家庭阅读之外最适合老年群体的新模式。走访中,半数以上被访者知道居住地周边设立了社区阅读空间,且超八成被访者为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创办社区特色阅读空间点赞。
阅读方式
数字化阅读“受宠”纸质阅读仍为主流
尽管九成以上被访者仍首选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方式逐渐被老年群体广泛接受并喜爱。而在使用阅读工具上,电脑、电子阅读器成为了中老年人的首选,反而常用的手机成为了老人们不喜欢使用的阅读工具。
“主要是光太刺眼,看得不舒服。”今年50多岁的李姨平时喜欢带着一台平板电脑,但她表示,她平时最多的还是用台式电脑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的光线过于刺眼。对于数字化阅读方式,李姨十分支持,“首先不用拿着那么厚的书,省力不少,而且很多阅读器有读书功能,累了还能听书;另外网上书籍丰富,各种各样的都有,满足了我的阅读欲望。”李姨说。
纸质仍为主流,很多原因在于翻动书页时带来的享受。今年81岁梁伯就是如此,梁伯的一天总离不开这几个地方:图书馆、电脑室、唱歌班。梁伯说,平时喜欢读纸质书,因为喜欢翻页的感觉,而在电脑室则网上冲浪,也会找一些喜欢的书籍,最后则是他热爱的歌唱。“手机平时看一下资讯信息,但不会看很久,我觉得都不算阅读。”梁伯说。
阅读内容
老党员关注党政理论时事
在书籍阅读类别上,生活保健类、文学类和历史类成为了众多中老年人的首选。有受访者认为,阅读缓解了自身中老年群体的孤独感,愉悦了心情,提升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我觉得读书养德。”受访者谢姨说。
对此,在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教授书法的余纪能表示,阅读有助于思考。“我现在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让我边阅读边思考。”余纪能说,今年已过80岁的他已经离不开阅读。
此外,老年群体特别是老党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十分注重党政理论时事的学习,积极响应“学习强国”的号召。大多数老人经常阅读有关党的理论新闻政策方面的书刊信息,有些还是铁杆书粉,时常拿出来阅读。“了解国事天下事,感受祖国的强大,这就是我们老年人的幸福感。”老党员钟叔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
新闻推荐
沙溪秀山村的一片稻田格外显眼,在远处稻田边上是城市高楼。大涌镇叠石村,工人驾驶收割机在隆隆声中前行。三乡镇桥头村,全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