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线路四: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周文雍故居,谢创故居,万隆客栈 升级改造 挖掘革命遗址背后的红色故事

江门日报 2019-11-07 08:00

□文/傅雅蓉图/傅雅蓉唐达

面对敌人的枪口,革命伴侣周文雍、陈铁军坚贞不屈、为党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后人;回到家乡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的谢创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恢复重建了开平的党组织;隐蔽斗争中我党的重要联络点万隆客栈见证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

江门市推出的第四条红色教育线路选定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周文雍故居,谢创故居,万隆客栈这三个点,均是开平市重点打造的红色资源,每个点都蕴含了一段感人的革命历史。近年来,开平市陆续对三个点进行了进一步升级改造,同时通过查阅史料、实地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挖掘周文雍、陈铁军、谢创等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以及万隆客栈承载的革命故事,经过收集整理、重新布展后向游客展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党员群众参观学习。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周文雍故居

呈现“鲜活”革命历史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一首不朽诗篇。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青年伴侣周文雍和陈铁军用独特的方式将埋藏心底的爱情公之于众,然后昂然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就义。

为了纪念周文雍和陈铁军,江门市在开平百合镇茅冈村修建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越过一座座古朴碉楼,进入茅冈村后,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便映入眼帘,肃穆而矗。距离纪念碑的不远处,周文雍和陈铁军的双人铜像手挽着手,目光温柔而坚定。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的坚贞不屈、为党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后人,该陵园也是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

推开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刻有陈铁军、周文雍名字的铜像碑,右边放着一块红色宣传栏,写着入党誓词,再往右是用浮雕技术刻上的周文雍的狱中诗。明亮灯光、浮雕背景,大厅布置美观又精致。为了让参观者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感,去年,纪念馆展览厅进行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在“广州起义”“刑场上的婚礼”部分增加了更多的展示内容,同时还新增了浮雕、蜡像、模拟场景等,更加形象生动地再现周文雍和陈铁军的生平,为参观者呈现“鲜活”的革命历史。此外,纪念馆还设置有会议室、讨论厅,供参观后的党组织群体讨论学习。

在百合镇凤凰里周文雍故居,周文雍使用过的壁柜、方桌、木箱,都完好保留着。如今,故居原先的建筑墙体、屋面和阁楼等破损部分已进行修复加固,腐朽门窗完成了更换,风化褪色的灰塑、彩画、装饰也按原样式、原工艺进行了修复。今年7月,周文雍故居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谢创故居

承载红色记忆传承奉献精神

一栋中山楼、一座祖屋、一间草房,勾勒出了谢创故居的轮廓。如今的谢创故居整体风格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充斥着旧日气息的红砖绿瓦灰墙,仿佛将人带回70多年前。为了方便参观者了解故居和其主人的历史,里面摆放了谢创的雕像,屋内的墙壁上也布置了一系列谢创生平事迹介绍以及故居曾经见证过的红色历史。

谢创故居位于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是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成立人之一谢创的住所。据介绍,谢创18岁赴美求学,23岁加入美国共产党,27岁转为中共党员。1935年回国后,谢创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谢创从教育入手,把以敬村建成一个革命据点。于1937年春建成的以敬小学,成了当时抗日救亡阵地。谢创还经常组织剧团演出,扩大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他还培养先进思想指导员为党员发展对象,联络开平地区失去组织联系的党员。1937年,谢创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

谢创故居是以敬村最重要的红色资源,今年以来,以敬村再次对谢创故居进行了改造。“我们对主楼外围进行了修葺,并将原来柴房位置建设成集会客、党组织生活开展、小放映厅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室,同时完善周边绿化及配套建设。”以敬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谢秀浓介绍:“未来,我们还计划在旁边公园设置小剧场,参观者可看到各类话剧等,感受宣传红色历史、革命故事的创新形式。这个创意来源于谢创,为了宣传抗日,谢创不拘传统,创新了许多宣传方式。”

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谢创故居不仅是体现谢创革命精神的载体,承载了以敬村的红色记忆,也向世人展示着谢创不忘初心、敢为人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这样的精神,如今的以敬村继续传承发扬。比如,在工作日,以敬村委会工作人员都会主动将个人午休时间延后30分钟,为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来办事的村民群众提供服务,这一举措获得村民的好评。

万隆客栈

见证隐蔽斗争历史

讲述革命故事

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在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客栈里,中共地下党成员在这里接头,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这一幕是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画面。其实,在开平市月山镇水井革命老区,也有这样一个隐蔽斗争的中心——万隆客栈,1941年至1944年期间,它见证了中共中区特委在开平水井墟一带开展隐蔽斗争的历史。

万隆客栈建于上世纪初,是原水井镇牛坑村大和堂的张公祠。1941年春,中共中区特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李国霖隐蔽在开平县水井狮山村共产党员张丁家,以贩米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42年3月,他们在水井墟租赁张公祠建立中共秘密交通联络站,并以开办客栈等形式进行掩蔽活动,客栈取名为“万隆客栈”。此后,“万隆客栈”便成为中共中区特委成员集中开会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地点,肩负着接待上级党组织领导同志、收集敌伪情况、及时转送情报、增强群众抗日救国意识等任务。

1994年,万隆客栈因年久残旧而倒塌。1999年,原水井镇筹资15万多元在原址重建了3层、面积约250平方米的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该纪念馆于2016年被评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8年,开平市对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进行了修缮升级。如今,纪念馆内设有中共中区特委隐蔽斗争图片展、图书阅览阁,展示了革命前辈的亲笔题词。

今年9月曾去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的来自江门监狱的党员宋伟杰感触良多:“那个年代我们的革命先辈在各种围追堵截的夹缝中坚持革命斗争,我们如今幸福稳定的生活都是他们不畏牺牲、流血奋斗的结果。我们应该传承先辈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要形成常态化 从源头上加强防控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周佩琳通讯员/黄倩怡)为进一步推动重点排污企业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督促和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防治和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