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书写华侨建筑的美丽诗篇

江门日报 2019-11-07 08:07

《碉楼耸立》 梅雅宁(摄于冲蒌河洲村) 该碉楼建于1929年,楼顶保留有英文字母和年份,这是台山碉楼中绝无仅有的。楼高五层,有防匪的枪眼,第四层为拱券式建筑,第五层装饰性更强,有围栏,隐约可见有雕花,最高处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多角凉亭。 《百年骑楼》 谭楚明(2015年4月摄于白沙墟健康路) 20世纪20年代,台山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白沙旧墟进行拆建改造,建造了大规模的骑楼街道。同时因白沙旧墟位于新宁铁路西南支线终点站旁,使白沙旧墟的经济越发繁荣。夏日傍晚,几十座整齐划一的百年骑楼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古朴典雅。 《夕照浮月村》甄永光(摄于2012年11月) 深秋时节,水稻成熟准备收获,在村中的洋楼顶的平台俯拍,利用傍晚侧射的光线,勾勒出村中洋楼的轮廓,并涂上一层暖色调,使风格各异的洋楼呈现别样的神采。 《北峰山下碉楼现》陈彩心(2017年8月3日摄于四九镇) 碉楼与北峰山遥相呼应,相映生辉,建筑与自然共融,彰显华侨建筑天人合一的建设理念。 《百年侨校台山一中》 谢杰伟(2019年9月摄于台山一中) 校舍建筑物依山而立,巍峨雄伟,恢宏典雅,点缀着亭台楼阁,连贯着通衢大道或通幽曲径,融入绿树掩映和鸟语花香之中,俨然一座淡泊清幽的大书院。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该校后,赞美其“校舍宏伟美丽”。 《乡村侨居》 陈丽文(2017年7月摄于四九龙平村) 在台山乡村,分布着14000座风格各异的洋楼让乡野充满了异国情调。 《乡村城堡》 李驹荣(摄于2014年3月) 照片拍摄于白沙镇朗溪龙安村位于白沙圩南6公里处,村子依山而建,村后是茂密的树林,村前是绿色的稻田,远处是起伏的山丘。远远看去,整个龙安村像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村中洋楼的圆型穹顶,充满欧陆风情。

华侨建筑是江门侨乡文化的瑰宝,开平碉楼、台山洋楼熠熠生辉。

走进台山,令你心动的不仅是一幢幢碉楼,还有那一座座洋楼。这些有着厚重历史的华侨建筑不仅激发你的诗兴,还会激发你的摄影激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宁铁路通车,很多海外华侨带着多年在海外拼搏的积蓄回到家乡,买田、娶妻、建房。当时以侨汇为依托的大规模城乡建设,在台山大地建成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近代华侨建筑。

台山的近代华侨建筑,在使用功能上,可分为骑楼、碉楼、西式别墅、公共建筑四类。在建设式样中,旅居不同国家的华侨将侨居国的建筑风格、式样甚至设计图纸带回来,与本地建筑风格相结合,“西学中用”、“中西结合”,让这些华侨建筑形式多样、中西合璧、美仑美奂。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巧,装饰雅致,华丽典雅,具有华侨不同侨居国的特色,丰富多彩的山花、凹凸有致的小阳台、罗马式立柱、拱形廊窗、彩色玻璃窗,以及题材丰富多样的灰雕图案,欧洲式的城市广场,让人目不暇接,形成侨乡大地上一道独有的亮丽风景。这些建筑大量使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建筑材料,如“红毛泥”(水泥)、钢铁、花阶砖、彩色玻璃,这一座座碉楼与洋楼历经百年沧桑仍巍然耸立。

建筑是凝固的诗。一幢碉楼、一座洋楼就是一首诗。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与传说已经缄黙,它还依旧在诉说。”开平碉楼已举世瞩目,台山洋楼也在焕发着迷人光彩。

台山的摄影爱好者不仅热爱家乡的华侨建筑,还用影像来书写华侨建筑的美丽诗篇。

(文/谭楚明统筹/周华东)

新闻推荐

双水6处铁路沿线整治点完成整治 全市铁路沿线已拆除违建20处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涛)昨日,记者从新会区创文办了解到,目前该区已完成省下达的江湛铁路双水段6处铁路沿线周边环境整治点的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