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治水之变: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水生态环境治理更有效更有力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江门河流密布、湖库众多、水网纵横,丰富的水资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水源的生态保障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她被誉为江门的“母亲河”,流域总面积达6026平方公里,仅仅在侨乡的土地上,就有5882平方公里。作为珠江三角洲水系的一级支流,潭江自西向东流经恩平、开平、台山、新会,是侨乡重要的饮用水源,千百年来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大地的每一个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行业日渐发达,但是粗放式的发展也让这位守护者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伤害,她的身上出现了“斑痕”,“肤色”越来越黑。这些年,经过江门市大力治理,潭江逐渐变回原来的“颜色”,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出了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治理之路。
潭江的生态治理,是一本侨乡巨变的画册,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文/记者陈敏锐
见习记者皇智尧
通讯员华建兵
见证者说
水道航运人徐国荣:
搬迁“住家船”环境改善明显
20多年前的潭江,一艘艘顶着深色屋顶的“移动房船”停靠在岸边,一条条破旧的木板旁堆积着数不清的垃圾,浑浊有异味的河水边,经过的行人忍不住捂住鼻子加快了脚步。
“"住家船"前身是运输水泥船,集水上货物运输和居住于一体,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水运市场转淡,运输船陆续停航,停靠在岸边。”1993年开始参与航运工作的徐国荣,此后与“住家船”相伴。
随着“住家船”越来越多,生活垃圾和大量的污染让原本清澈的潭江越发浑浊,“母亲河”一天比一天衰老。徐国荣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河,也为“住家船”上的居民感到担忧,“台风来临的时候为了确保船上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仅要加固船身,还要让居民暂时撤离上岸。”
2009年,开平市政府开始启动“住家船”搬迁和水上居民上岸工程,2012年开始进行第一批水上居民搬迁,2018年初开始第二批搬迁,到2019年8月底,共搬迁“住家船”430多艘、水上居民上岸760人左右。
“水上居民上岸居住后,"住家船"也被拖出江岸,不仅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水平,潭江的水质也越变越好。”徐国荣表示,政府开始对“住家船”进行改造搬迁之后,城区河岸干净靓丽,环境改善明显,原来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基本已经看不到了,现在三埠城区已经没有“住家船”停泊了。
开平三埠城区“住家船”搬迁的景象,对于“母亲河”潭江的治理,是侨乡江河生态治理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巨变历程
对“母亲河”的保护越来越有力
1990年,在水资源保护观念尚未普及、各地注重经济发展时,江门市就将潭江保护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当年8月,江门市召开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恩平、开平、台山、新会四县领导与江门市政府联合签署第一轮《潭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江门成为第一个实施跨县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的城市。跨区联合保护、界面达标管理、专项保护基金等措施,被称之为“潭江模式”。此后,随着形势不断发展,“潭江模式”难以应对潭江流域水质的恶化。但江门市对母亲河治理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伐。2013年6月,江门市政府批准实施新一轮潭江治理3项方案,3份《潭江流域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对潭江流域治理提出了时间表,治污将纳入政绩考核,潭江流域治理又有了时间表。2015年,江门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就确定了江门首个地方性法规的方向: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于2016年12月1日实施,该法设置了河长考核制,江门市也成为全省首个将河长考核制写入地方法规的地级市。在2017年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前,江门市已在潭江流域先行进行了探索,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明确了每月对潭江流域河长考核断面、段长考核断面开展水质监测等举措。随着河长湖长制在全市深入推进,河长湖长工作职责范围更广、更宽,对潭江流域的水质保护越来越有力。
展望未来
河畅水清堤固岸绿生机盎然
未来,江门市将重点突出“黄金水道”与“岭南水乡”特色,水陆统筹、河湖兼顾,为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生机盎然”的绿色潭江蓝图继续全力前行。
据悉,江门市将继续按照江门市2018年第1号总河长令部署,将西江、潭江流域共41条重点支流纳入综合整治范围,加大工业、农业、生活、林业、渔业等各类污染源治理,通过干支流全流域同步治理,推动西江水质持续向上向好,潭江国考牛湾断面2020年达到Ⅱ类水质目标。
生态治理的过程,也需要大家“齐发力”。江门市将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明确治理范围,“三区”范围内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将分别负责治理河段5个、4个、16个,而“四市”范围内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将分别负责治理河段6个、13个、8个、16个,更加有效地因地制宜治理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按照广东万里碧道建设“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七年大跨越”的目标要求,江门市也正稳步推进江门市碧道建设工程。目前,江门市已基本确定2019—2022年各区(市)近期建设项目库,以及江门市碧道建设总体布局(2022年)。
按照规划,到2019年底,江门市将制定出台全市碧道建设指导性文件,完成《江门市碧道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细化明确建设目标、原则、任务和工作路线图,并在现有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统筹周边区域,地方统筹资金,加紧推进列入省级碧道建设试点江门水道城央绿廊碧道建设工作,力争将其打造成融防洪排涝、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圈。同时推进蓬江区江门水道北岸碧道工程、江门人才岛环岛碧道工程、台山市新昌水四九段碧道工程等市级试点建设工作。
到2022年底,建成总长超过300公里碧道,成为江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到2035年,河湖保护、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江门市全面呈现。
江门市还将高效开展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河湖管理深度融合。整合横向职能部门数据,深化和拓展河长制各项应用,加强前端感知设备的建设,构建河湖动态全面感知、河湖信息充分共享的智慧管理平台,保障“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未来的侨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景象可期可待。江门市将会综合生态、安全、舒适、特色和综合效益等要素,以河流、湖泊、水库、海岸等自然和人工水生态为载体,以高标准建设碧道工程为契机,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
新闻推荐
鹤山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寻访红色记忆 重温入党誓词
江门日报讯(记者/任龙通讯员/王捷)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近日,鹤山市委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