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试,创建有示范作用的“江门模式” 江门市全面铺开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江门,于2018年底被选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地级市试点城市。
国家级试点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创造经验的魄力。而今,江门已在行动。4月17日,市政府印发《江门市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5月29日,召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7月24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联络员培训班在江门举办……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并深入推进。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江门正举全市之力,积蓄澎湃动力,推进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努力创建有示范作用的“江门模式”。
文/图李银换周天欣
建章立制全面铺开试点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
江门市将建章立制贯穿于试点工作全过程,紧锣密鼓、积极稳妥、全面铺开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设。
4月17日,市政府印发《江门市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江门、健康江门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建设十个试点示范项目,明确各部门职责等。
此外,还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赖燕芬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及市卫生健康局、市委政法委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十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江门市创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市创建领导小组”),共同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国家试点工作。
5月27日,市创建领导小组印发跨部门的工作制度。
7月3日,市政府印发《江门市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清单及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分工,保障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
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这一战略蓝图下,江门市着力起草“施工图”。随着一项项规章制度的印发,一张措施有力、脉络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图”徐徐铺开。
“试点工作千头万绪,要想理出脉络、有序推进,一定要建章立制。”江门市创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陈海泉说,该院作为江门市唯一一家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正协助江门市全面启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成立江门市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办公室,抽派6名工作人员全力做好试点工作。
宣传科普
动员广大群众参与
宣传科普,全员参与。
“乐于工作,关系和谐,悦纳自己,适应环境……”在江门市创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江门日报社联合推出的“心灵之旅”直播节目中,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分享了四条心理健康标准,让观众沐浴“心灵阳光”。本期直播活动除了有近百位观众在现场听讲外,还吸引了3.4万人次通过“直播江门”APP在线观看。
此外,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利用公园、广场、绿道、公交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
江门市各级各部门还积极开展心理服务活动,将心理健康融入本部门各项政策与工作中。江门市首届“阳光医院”临床心理健康支持理论及技能培训班圆满举办;江门市妇联分别在恩平市恩城、新会区会城、蓬江区白沙街道启动“舒心驿站”;广东省江门监狱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暨心理调节能力提升专题讲座……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没有群众的参与是不行的。”陈海泉说,目前,群众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做好宣传教育科普工作,才能使群众积极配合,引导全民关注心理健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敢闯敢试
走出“江门模式”的特色之路
敢为人先,开新路。
10月17日,随着租赁合约的签订,江门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的选址最终定下来了。
选址,看似是件“小事”,背后却是项目组三个多月沟通协调的结果。期间,他们进行多次考察、谈判,最终才从三个选址中确定迎宾西路这一场地。接下来,还将与杭州体验馆设计方、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太一建设有限公司等多方对接,确定设计方案,争取早日动工。
陈海泉表示,筹建江门市心理科学普及体验馆是项目办近期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该体验馆将让市民在体验中感受心理学的魅力,循序渐进地了解自我、理解差异、疏导情绪。预计体验馆将于明年对市民免费开放。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没现成经验可循,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走出一条"江门模式"的特色之路。”陈海泉如是说道。
接下来,江门市将开设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目前已完成人员培训进修、设备采购、场地布置等工作,预计11月份正式开通;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立心理咨询室示范点,并督导各市(区)建立至少一个心理咨询室示范点;发展重点示范单位,针对江门市当前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力量有限,侧重在学校、企业、社区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等各行业内选择一两个试点单位,进行重点扶持;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视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完善江门市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开展社会心理线上咨询、会诊、会议及培训等工作,落实月报与督导。
击破难题
推进试点工作良性发展
试点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据悉,目前试点工作面临着经费不足、心理服务队伍建设亟需加强、部门间沟通有待加强,公众心理健康认识不足、基层网络平台不完善、村(社区)心理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行业不规范等难题。
只有将难题逐一击破,才能顺利推进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建试点工作良性发展。
对此,陈海泉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将试点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建立政企合作的新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卫生领域的政策措施。
加强政策扶持。研究制订心理健康服务与体现心理健康服务技术劳务价值的相关政策措施,增加岗位吸引力,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培育发展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健康志愿组织,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卫生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加强社会心理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此外,加强人员队伍培训;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咨询治疗专业人员管理规范;强化督导评估。加强组织督导调研,定期开展工作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对工作完成进度慢,重视度不足的,强化督促检查和落实整改。
新闻推荐
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高新区企业做大做强。江门高新区坐落于珠三角西部,与中山市隔江相望,是粤港澳大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