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镇濠泥鸡在小学美术课堂焕发独特魅力
通过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让“非遗”镇濠泥鸡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魅力。——开平市水口镇龙塘小学吴灼华
镇濠泥鸡是开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非遗”镇濠泥鸡对我们多数开平人来说,它是小时候的玩具,给人带来很多喜悦和欢乐。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饱含开平乡土气息的镇濠泥鸡逐渐被各式各样的玩具所替代,慢慢地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我将镇濠泥鸡渗透到小学美术课堂中,使其得到保护和传承,并使美术课堂焕发独特魅力。
让学生接触镇濠泥鸡制作技艺
“非遗”镇濠泥鸡作为开平市一种地方祖传的手工工艺品,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美术艺术内涵。目前,只有镇濠泥鸡第三代传承人冯浣操老人会制作镇濠泥鸡,他为了不想让这门技艺消失,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这一原本消失20余年的工艺品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冯浣操老人介绍,小小的泥鸡制作起来并不简单,工序十分繁琐,难度大。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镇濠泥鸡显得任重道远。我校毗邻镇濠泥鸡制作基地,正好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非遗”资源,将“非遗”镇濠泥鸡渗透到美术课堂中。小学这个年龄段,是增长见识、接受新事物较为敏感的时候,是培养兴趣和爱好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接触镇濠泥鸡,培养兴趣,这样“非遗”镇濠泥鸡的传统制作技艺才能后继有人,才能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镇濠泥鸡制作技艺
与水拓画材料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我将“非遗”镇濠泥鸡的制作技艺与现代新型的水拓画材料相结合。以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七课《漂浮的画》为例,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镇濠泥鸡的传说故事、辉煌历史、制作技艺等。在上课时,从漂亮神奇的雨花石的肌理导入,让学生了解水拓画转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自己动手、尝试表现。学生掌握水拓画转印的方法后,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来给泥鸡穿上“彩衣”。学生先用剪刀在画纸上剪出泥鸡的图形,然后进行水拓画转印吸附创作。在装有画液的画盆中滴入不同颜色的颜料,用画针和梳子慢慢划动水面让其形成各种纵横交错,大小、疏密不一的肌理,学生得到想要的图案时把剪好的泥鸡图形平铺盖在液面上,5秒后轻轻提起画纸,泥鸡好像变魔术一样一下子就穿上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学生们看着水拓画转印出来五彩缤纷的泥鸡都非常惊讶,觉得很神奇。在这个过程中镇濠泥鸡重新焕发出更加绚丽的独特魅力,这给学生们带来无限美好与欢乐。
开设丰富的“非遗”美术活动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美术活动,在镇濠泥鸡的制作和创作上,让学生多尝试运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经过阶段性的制作和创作,学校举办“非遗”镇濠泥鸡的优秀作品展。此外,学校定期邀请镇濠泥鸡第三代传承人冯浣操老人给学生上课,详细介绍镇濠泥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重新认识到这个失传的手工艺,了解镇濠泥鸡是开平众多“祖传瑰宝”中的一种。让学生了解镇濠泥鸡历史文化的同时,冯浣操老人还会亲身演示镇濠泥鸡的制作过程,提供制作泥鸡所需的器具和材料,将镇濠泥鸡的传统制作技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能自己动手,感受到手工制作镇濠泥鸡所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以推动镇濠泥鸡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互动教学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推动开平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让“非遗”镇濠泥鸡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魅力。
新闻推荐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准备强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广东南路电白的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