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全面派驻村居第一书记半年有余,基层工作成效显著 第一书记“沉下去” 乡村振兴“实起来”
挨家挨户走访是第一书记驻村的首要工作。图为英南村第一书记李碧华向村民宣传新制定的村规民约。受访者供图
“今天才第一天,接下来我还要继续细细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难,慢慢理清服务居民的头绪,希望能在任期内帮社区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一条朋友圈消息,开启了叶嘉的驻社区工作生涯。
去年底,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启动全覆盖派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工作,62名村(社区)第一书记于次年1月全部到位开展工作。叶嘉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以来,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江海区各村(社区)重点任务落地,“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一改”“河道五清”“厕所革命”等环境整治任务顺利推行,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也在规范地进行中……
“全覆盖派驻村(社区)第一书记,是结合上级有关工作精神和我区实际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第一书记,更好地引导各项资源下沉到基层,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各项中心任务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锻造坚强的意志,感受群众的冷暖,培养为民的情怀。”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同志表示,选派第一书记既是推动资源下沉基层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磨刀石”。
南方日报记者黄烨倩
当好带头人
强抓党建,凝聚村民向心力
夕阳西斜,暑热渐消,礼乐街道雄乡村的党建文化公园喧闹起来。篮球场上,一群十来岁的少年们运着球,飞快地绕场奔跑,吆喝声、传球声、欢呼声打成一片,好不热闹。不远处,三五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则坐在河岸避雨亭里闲聊,享受着习习凉风。
如此祥和的乡村图景,正是在驻村第一书记吴丹的到来后,与村“两委”齐心协力干出来的
今年初,接到驻村任务的吴丹走进雄乡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协助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土地利用效益低,经济基础差,村集体经济收入少,该从哪里入手帮助雄乡村脱困?”底子薄弱的雄乡村给吴丹出了个难题。
跟着村干部走街串巷,进农户家中听心里话,下田间地头谈发展,吴丹从摸底调查突破,了解村民们最迫切的需求。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升级改造下水道、整治河岸风景线、补齐村道硬底化;响应村民休闲娱乐需求,修葺党建公园、完善文体设施……吴丹记下村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作为民生事项纳入工作清单,按时全面完成。
“雄乡村要实现振兴发展,首先要把形象宣传出去,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源进来。”经一番调查,吴丹以党建+美丽乡村建设为整体思路,探索创建了村级党建品牌“情暖雄乡”。
通过全面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议事等制度,吴丹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凝聚村“两委”班子的向心力。随后,引导他们从民生实事入手,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等环境整治工作。
“派第一书记到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迫切需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江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咏延表示,驻村第一书记以党建为抓手,指导帮助村(社区)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村(社区)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
今年上半年,在62位驻村(社区)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江海区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顺利完成,辖区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前有打造了“七彩南堡”网红景点的英南村,后有“拆”出了8家乡村博物馆、保留了乡情民风的东红村。
“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作为第一书记也总算尽了责任。”英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碧华说。
当好搭台人
创新治理,引导村民参与社区自治
“门前屋后公共地,不能私占乱停放;垃圾不能随便倒,村容村貌维护好。”走进礼乐街道的英南村,迎面的宣传栏上张贴着“村规民约”顺口溜,这是李碧华与村干部们为增强村民自治意识、提高英南村治理水平而编创的。
2018年,英南村以“三社联动”为主线,打造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试点。“如何激发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是李碧华到岗后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党员村民成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英南村党总支,设有3个党支部,共有67名党员。遵循“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李碧华深入走访联系了全部的党员群众,与村干部探索建立了《英南村党员责任岗制度》。制度中设置了脱贫致富岗、生态环保岗、护村平安岗等6个岗位,由村党总支带头认领责任岗位,党员村民根据自身优势,自愿认领岗位。
“以前村里的党员只知道每个月要交党费,没有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责任岗制度的建立,令每一名党员都实现了有岗有位有作为,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李碧华说,这不仅落实了“头雁工程”,还形成了群雁效应。
有了党员群众带头,村民们的积极性渐渐被激发。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主动征集村民群众意见,到修订《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实施方案》《村民议事会章程》等一系列农村社区治理制度,李碧华与村“两委”干部推动英南村走上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之路。
“归根到底,基层治理讲究的是服务二字。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服务、对接居民,搞活社区是我们作为第一书记的要务。”驻江南街道中沙社区的第一书记叶嘉表示,大半年的基层工作让他意识到,基层事务琐碎繁复,但并非毫无头绪,它需要一根线来把群众串联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处理社区事务。
这根“线”由驻村(社区)第一书记联同村(社区)“两委”班子共同捻成,它可以是中沙社区定期召开的党组织生活会,也可以是英南村商讨村务的“村民议事会”。
回到英南村,榕树下的“党校”、农村幸福院、村民议事厅拓宽了村民们议事谈事的公共空间,沿村道建起的宣传长廊延伸成为村民们的形象展示平台,海报上“最美村民”的笑容温暖着每一位路人。
当好中间人
引入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我们通过围绕党建、发展、民生、治安等方面制定项目清单,指导第一书记更好地引入资源、发展产业。”江海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邓永信表示,通过建立第一书记工作清单制,使第一书记有更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更具体的工作措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是硬件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软件建设,两者构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体两面。”驻村第一书记李君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清晰的认识。
区别于礼乐街道的传统村落,外海街道的金溪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的社区,置身于工业园中。“不同于传统思路,金溪社区的发展方向应定性为"工业强社区",如何提升村级工业园区的载体能力与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招商引商是我们社区"两委"干部的工作重心。”李君分析。
对接街道、区级财政支持和项目资源,协助启动村内青年河的清淤工程,规划建设乡贤馆、金桂园,梳理、明确社区“两委”岗位职责,营造“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的社区文化……“共建、共治、共享,一步一步来,打好硬件、软件基础,为后期的发展造血铺路。”李君以己为桥,引导“两委”班子循序渐进为社区谋发展。
对于所驻村(社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吴丹、李碧华也有相似的思路。在引入了区级、街道财政资源的基础上,吴丹与村党支部书记挖掘雄乡村的乡贤资源,谋划建设一栋农民公寓,缓解村内用地紧张的问题;完善了村级基础建设后,李碧华与“两委”干部多次探讨,为英南村制定了一条生态旅游的发展线路,通过打造网红景点、秾稼生态园,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创红。
“我们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多时候是发挥协调、沟通作用。”李君说,“江海区关于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的政策、资源有很多,我们作为中间人,应当要去思考,如何把他们对接起来,实实在在地用在基层建设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效益最大化。”
新闻推荐
江海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揭牌 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通讯员/杨佳)昨日,江海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暨江海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产业学院、人才发展促进会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