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冲蒌镇乡村振兴馆 “编织”一幅乡村振兴图景

江门日报 2019-10-09 06:44

手工编织生产生活用品是当地村民的传统手艺。 馆内展示了不少极具特色的编织装饰品。 南洲村正向世人展示着新时代农村风貌。 扫描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编织制品与场馆元素相结合。 升级改建后的南洲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约1个多小时,从江门市区出发,就能来到台山市冲蒌镇南洲村。

独具特色的门楼、宽敞整洁的村场、精致舒适的凉亭、生动有趣的编织品……走进冲蒌镇南洲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舒适恬静。在这里,有在四季果园内看绿树红花的自然野趣,有在公园凉亭与村民们谈笑风生的闲情乐趣,更有在乡村振兴展览馆内了解五邑人乡村振兴故事的动人故事。

南洲村位于冲蒌镇的西南面,是西海村委会下辖的一条自然村,全村共47户近200人。据了解,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海内外乡亲的共同努力,南洲村累计投入资金约300万元,因地制宜,全面改善村庄环境。

这里修建了编织文化公园,将南洲的编织特产展示出来,展示其编织文化;在屋后修建了四季果园;南边修建了党建公园、污水处理和修建护栏等。而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建在旧时私塾小学,也是南洲工艺编织厂上的乡村振兴展览馆。

在其表,

一个网红打卡地

南洲村不大,人口不多,但胜在人人热情。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昔日荒地变成了美轮美奂的公园、果园,也逐渐成为了附近城镇知名的网红村。

“虽然刚建成不久,但常有附近城镇的游客前来打卡,俨然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冲蒌镇西海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确实,来到南洲村,首先看到的是倒映蓝天的小湖,而小湖旁,则是曾为南洲村抵抗过强盗水贼的碉楼,重做修缮后,历史与现代相融合,勾勒着五邑人在当代奋斗昂然的线条。

越过碉楼,绕过小湖,有一处凉亭,几棵榕树,这是编织主题公园。这里是许多村民歇凉闲聊的地方,而随处可见的编织物品更是拍照打卡不可或缺的新鲜素材。游客林晓敏拿着手机与朋友四处留影,或在编织藤椅旁,或在藤条编织成的灯笼前,不一会儿,手机里就新增了不少“存货”。“很有特色,肯定要多拍几张。”林晓敏说。

在公园不远处,则是一片果林,种植了不少品种的果树花草。通过村民黎胜的介绍和相关标识,记者才能勉强把各种植物大概认了一遍。“果树刚移植不久,过些日子,肯定更好看,有些品种也该结果子了。”黎胜说。

在其里,

一座乡村振兴展览馆

据了解,西海村的编织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作坊走出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厂房。如今冲蒌镇编织产业年产值达4.5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000多人,逐步成为了镇级支柱产业之一。

“西海村一直有手工编织生产生活用品传统。在西海党支部的带领下,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传统手工艺经过发展变成了冲蒌的一个产业。”冲蒌镇西海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上个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海村民就开始凭借自己掌握的祖辈相传的手艺,用竹编织生产生活器具拿到冲蒌圩出售,赚取收益帮补家用。

走进乡村振兴展览馆,可以见到该场馆分为“西海印象”“国家战略”“西海振兴”“产业发展”“南洲新貌”几个篇章布置,编织制品点缀其中,相当有“西海特色”,向人们展示了西海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奋斗,凝心聚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共织西海梦的新时代风采。

在“西海印象”,展馆向游客展开一幅完整的西海画卷,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西海的地理人文,党建党史。

来到“国家战略”,游客可以直观了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与接下来的西海乡村建设互相印证。

“西海振兴”“产业发展”“南洲新貌”则从多方面介绍了西海村如何在乡村建设中,牢牢把握“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主题,结合自身“侨味”,修葺南洲村古建筑和实施村场硬底化,发展乡村产业,展新时代农村风貌。

而在其中,编织元素随处可见。有编织装饰品,有编织家具,还有一些精品。这些编织制品不但惟妙惟肖,还与场馆元素相结合,展现了西海乡村建设中的点点滴滴。

“走进西海村委会,村容整洁美丽,村头绿树成荫,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绕村入巷,一排排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村民家门口干净有序。”随记者一起走进乡村振兴馆的游客刘磊说,走进乡村振兴馆看了介绍,才知道这原来不但是荒地,还是一片垃圾废弃地,深感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实际好处。

“还在最后完善阶段,目前接待团体交流学习,过些时日会正式对公众开放。”乡村振兴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还有一些设计未实现,目前还未呈现出最佳效果,但不久完善后会对公众开放。

在其魂,

一种自强不息的五邑精神

上个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冲蒌镇西海村由党员带头,然后组织村中其他编织能手加入,成立西海大队集体编织厂。编织厂采取“支部负责找订单找销路,村民负责编织”的经营模式,党支部和大队管理处联系销售出路,把产品集中起来卖到台山以外的地方,以提高收益。

经过大队党支部思想鼓舞、技术指导、销售渠道介绍等系列工作,南洲村集体和黎亮生于1981年合作创办了南洲工艺编织厂,厂址就在西海南洲村宁昌黎氏学校,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乡村振兴馆。

“以前编织产品主要以藤、芒芯、竹篾等材料为主,编织过程也以纯手工为主,现在的编织产品种类已经发展为上百种,有冲蒌镇自己的特色。”村民黎姨介绍说。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当时冲蒌镇编织产业的兴盛,为西海带来了巨大的集体经济收益。西海村党支部用这笔集体收益,为群众办了大量民生实事,如当时村中接驳自来水及村民饮水,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适龄儿童在村学校上学,这系列费用都由西海大队集体负担,除此之外,大队管理处每天早上还免费为村民提供早餐。西海上了年纪的村民,如今回忆起该时期西海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编织产业的成绩,仍然竖起大拇指称赞。

进入21世纪,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西海的编织厂搬离了农村,纷纷在在冲蒌红岭工业区建立新工厂,开始引进现代化编织设备,冲蒌编织也由原来单一的竹篾、芒芯编织向芒、竹、柳、藤、草编织,以及塑料、铁、五金制品、工艺制品等多元化发展。冲蒌编织也在此时名声大噪,扬名海内外,于2009年列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编织厂原址,就是如今的乡村振兴馆。

穿过乡村振兴馆的长廊,还有一个手工编织车间,这里就是黎姨工作的地方。据了解,这是2018年年初,西海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采取“党建+产业”模式,积极同西海南洲村走出去的编织企业联系,将其中一家热心企业的编织车间引回村子,实现了将编织产业引回农村,让村民在村中就能学技能就业的目标。

“经过培训后就可以上岗,计件算工资。”黎姨说。据了解,目前该车间已有10名村民参与编织,人均增收2000多元,实现了农民创收目标。

参观指南

●地址:

手机导航至台山市冲蒌镇西海村即可

●开放时间:

乡村振兴馆即将开放

链接

冲蒌编织能手多

冲蒌镇属亚热带气候,雨水充足,利于竹子生长,竹料资源丰富。冲蒌地区的先民,绝大多数是由南宋时代起,从中原南迁而至,他们带来农耕技术,也带来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编织手工艺便是其中的一种。当地农民以竹子为原料,用手工编织生产生活用具,当地人多地少,农闲时便以编织手艺收入来弥补生计,每编织一件用具,要经过选竹、裁竹、定尺、编织、收口、定型等工序。

冲蒌镇内各地,特别是西海、新围、竹湖、竹洛等村落涌现出一大批编织能手。编织出各式各样的实用产品。到邻近墟市出售。通过代代相传,形成许多人既是农民又是个体的编织手工业者的现象。通过家族代代相传,镇内涌现一大批编织能手。

冲蒌编织传统的原料以竹子为主。主要有上川青、紧节青、广宁青、泥竹、水竹、石竹、粉丹竹等品种。按不同产品需求进行选用,用不同的工艺手法,编织出各种不同规格的筐、篮、箕、笼、筛、笪,以及各种捕鱼工具等。

上世纪70年代民间编织技艺在冲蒌镇进一步推广。不少生产队办起编织厂,将手工编织列为集体经济的副业,其中西海南洲村办得最为出色,是全镇有名的“编织村”。当时南洲村编织厂由村中黎亮均、黎亮生负责,经过黎氏兄弟努力钻研和开发,不断推出新产品,改革开放初期,黎氏兄弟独立经营,逐渐扩大成为冲蒌镇出口创汇的龙头产品。后来,黎亮均更在冲蒌镇红岭工业区开发区,独资建立恒达家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将中华民族民间编织工艺精益求精,并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

策划/叶桃统筹/王平强崔怡娟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朱磊磊

新闻推荐

国庆假期川岛旅游火爆

国庆假期前几天,川岛旅游火爆,很多游客上岛,体验蓝天、白云、沙滩美景。江门日报讯(文/图陈素敏川岛宣)国庆假期,台山市各大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