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蓬江区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城市
蓬江滨江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图为去年底开放使用的江门市体育中心。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位于人才岛上的塘边社区卢湾村。蓬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开发建设中的江门人才岛。
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绚丽多彩的灯光,点缀着蓬江之夜;宽阔笔直的沥青路,疏通着城市交通,铺就发展的大道;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田园美景醉了游人;天沙河水缓缓流淌,与两岸秀丽景色相映成趣,宛如绿色丝带装扮着蓬江……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门蓬江大地上绘就一幅幅崭新画卷。
今年以来,蓬江以高质量发展叩响活力之门,激起蓬江儿女奋发向上的磅礴力量。这一年,蓬江以绣花功夫,深化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一年,蓬江谋篇布局协同发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谋求区域均衡发展;这一年,蓬江改革争先,用好实招,消除黑臭水体,向绿色发展迈进一大步。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建设等发展机遇,蓬江将勇担使命,建设江门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城,持续引入新动能、激活新动力,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
通讯员梁永超
城市提质精雕细琢共筑宜居宜业新家园
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为此,蓬江就抓住江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的机遇,出实招真招,切实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打造江门都市核心区的先导区。
充满着现代化新兴城市气息的楼群簇拥崛起;纵横交错的路桥如血脉贯通构筑起城市的筋骨;无限放大的“磁效应”不断刷新着蓬江发展的历史纪录。今年以来,这座城的变化还在加快——
6月,滨江新区启动区二期建设工程“十路一湖”等基建项目全面动工,项目总投资额约30亿元,将把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水环境治理和城市景观综合为一体进行建设,致力打造成为以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为目标的新型现代化新区。
同期,位于蓬江区的江门市档案中心(包括蓬江区文化中心)项目,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1.5亿元,6月底开始试桩动工,现已完成方案调整和优化深化。
近期,城市中央活动区、院士路(育德街—发展大道)道路提升目前已完成方案调整和优化。道路亮化以及北新区绿地亮化提升也正在进行方案设计调整。江门河北岸示范段现已开工建设。
一个城市的品质,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民生上。当前,蓬江区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顺利,建设“四好农村路”项目已全部完成,“补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短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下调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新建和改造乡村公厕12座”5个子项目也已完成。
城乡协调内外兼修开启乡村振兴金钥匙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蓬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和医疗、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今年以来,蓬江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通过财政、投资、产业等政策,引导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今年,蓬江就投资超亿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对标“八个最优”标准,推动棠下镇良溪村、荷塘镇南村村、潮连街塘边社区(卢湾村)、杜阮镇长乔村4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要干就要干到最好。各个示范村达标验收后,越干越带劲,越干越来劲,为蓬江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一批新方法——
良溪村深挖“后珠玑巷”的文化底蕴,聚心环湖路“无中生有”、主干道两侧屋舍“修旧如旧”、162条传统街巷干净整洁,补齐村内基础设施短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吸引了不少文艺工作者前往采风。
南村村利用原有环境进行微改造,旧茅屋变成休闲的口袋公园,水厕改造成亲水平台,同时结合革命老区村的特点,将村里的原队址打造为党员服务中心,村容村貌让人感觉舒适。
卢湾村结合乡村人居改善和人才岛全岛开发建设,以“水、路、家、园”为载体,打造“绿岛水乡”精品特色示范村。
长乔村以打造生态休闲村落综合体为目标,逐步投入资金铺设巷道水泥路、更新自来水管,将村内明渠改为暗渠,建设休闲公园,村内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乡村振兴,还要持续真抓实干增强群众获得感。接下来,蓬江还将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个难点”(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公厕建管,农村“三线”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继续深化完善示范村建设,在全面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依托农村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壮大和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打造蓬江乡村特色品牌。
绿色发展生态治理描绘碧水清流新画卷
傍晚时分,在江门天河东路,天沙河的河水轻轻拍打堤坝。绕水散步的市民们,用脚步细细丈量这座城市的美好。然而,这段清澈的河流在几年前还是异味难闻、垃圾遍布的黑臭水体。
生态水系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黑臭水体整治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蓬江提高站位、着眼全局、勇于担当,以最坚定的决心、最细致的工作、最严格的措施,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成效,部分河流水质逐渐改善。
但水质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城市水系环境的治理任重道远。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为了切实做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蓬江区水环境,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6月,蓬江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黑臭水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将原有2条黑臭水体和新发现3条黑臭水体打包进行系统整治,采用“EPC+O”模式建设,估算总投入达13.87亿元。
为此,蓬江迅速成立由区长任总指挥长,区委副书记、常委任副总指挥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1+4”整治方案和“六个一”工作制度,从组织架构上落实黑臭水体整治“长制久清”;项目由指挥部制定联席会议制度,每周一召开联席会议,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场研究解决方案并狠抓落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以黑臭水体整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加深群众认识,在全区形成合力共治的良好氛围。
为了一江碧水长流,接下来,蓬江将明确治理顺序,优先整治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真抓实干,把握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严把质量关,确保施工各环节、各节点顺利推进,达到基本消除黑臭的建设目标,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攻坚战。
一线走访
人才岛:立足江门服务湾区面向世界
近日,位于蓬江区的江门人才岛再次吸引人们的关注。8月,60支晋级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复赛的人才团队登上江门人才岛,了解江门市重大人才载体的发展规划。8月底,蓬江与腾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加速腾讯WeCity在江门人才岛融合落地。此后不足一周时间,江门人才岛又“牵手”华为,全岛产业项目落地速度加快。
人才岛有何魅力,先后牵手世界500强企业腾讯、华为?作为被列入2019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重要项目,江门人才岛全岛将打造成为立足江门、服务湾区、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示范基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力资源集聚核心区,“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服务创新引领区。
人才岛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聚集贤能。据统计:宋代出进士2名,明代出进士6名,清代出进士14名,宋代以来出举人近150名;近代有周恩来总理的秘书李少石,在医学界则有蜚声中外的我国胸外科鼻祖区惟杰、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卢光启,文艺界有经典电视剧《大地恩情》主题曲的词作者卢国沾……
如今,人才岛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宽达44米的休闲景观带内,花木景观、林荫步道、休闲设施等应有尽有;自然修复带内,花木奇石遍布,景色怡人。走在江门人才岛环岛公园示范段,人们不仅能欣赏江景,还能运动休闲。环岛公园示范段是江门人才岛项目的首个景观工程,对全岛景观的提升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作用。目前已基本完工。
未来,这样美丽的景色将覆盖人才岛全岛。目前,人才岛已完成项目和已动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总额超15亿元。
今年出台的《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江门人才岛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江门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等方式支持江门人才岛建设发展。到2021年,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公共配套逐步完善,科技园区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各功能区域统筹建设、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
江门还明确打造粤港澳人才合作样板区。对此,江门支持港澳知名高等院校在人才岛设立分支研究机构,鼓励港澳高校专家、教授、青年将科研成果与人才岛企业进行合作,或者通过自主创业在人才岛进行成果转化,对已获得港澳政府资助的青年创业项目落地人才岛的,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资助。
配套方面,江门将探索在人才岛建立梯度分明、配置合理、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人才公寓供应和保障体系。同时,江门将建设江门人才岛院士之家和“候鸟”之家,推动创建省级人才驿站,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高层次人才联谊机构江门人才岛分部,构建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见证观察
城管进社区专管身边事
江门市蓬江区环市街道办天福社区路旁,一块崭新的蓝白指示牌上标识着“社区城管服务站”,服务热线12345、12319标注在下方,十分醒目。“8月底至今,我们已经在社区收集了13个问题,目前均已得到解决。”环市城管执法中队负责人、天福社区驻点队员吴猛告诉笔者。
天福社区是蓬江推行“城管进社区”服务工作的示范点之一。2019年6月,蓬江区率先推行“城管110”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全天候值守,紧急事项30分钟到达现场,着力解决让群众烦心、闹心、揪心的问题。但这远远不够。城市管理需要更扎实的绣花功夫。对此,在设立“城管110”的基础上,今年8月,蓬江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在2个试点社区推行“城管进社区”的工作模式,在城管领域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使城市管理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着力解决民生实际问题。
“我们以搭建社区城管服务平台为抓手,建立"一社区、一服务站、一名以上队员"工作模式,即属地城管执法部门(中队)与社区对接,在每个社区设立一个"社区城管服务站",指派一名以上队员进驻。”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严梓瑜介绍,进驻队员按照“区属街管街用”原则,接受统一管理、调度,每周不少于半天在社区值守,参与社区共建共管,受理社区居民诉求等。
为推动工作开展,社区服务站每周须向城管中队提供一张问题清单,并落实“三事分流”,即城管小事在服务站解决,中等事在城管中队解决,大事在城管局机关解决。问题清单中,连续滚动2次以上的,由中队领导跟进督办;连续滚动4次以上的,由区城管局领导跟进督办。
“设立城管服务站后,我们得到了更多支持。一方面,我们得到城管系统的支持,可以协调解决园林、绿化、市政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到社区的支持,更容易找准问题,推进工作。”在社区驻点约两个星期,吴猛已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居民渐渐熟悉。“有一次,有群众反映社区一处商铺占道经营。我们便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劝导,并向业主普及相关法律。在联合劝导下,业主很快进行了改正。”吴猛回忆。
这个月内,蓬江区将结合“党建+N全科网格”工作,在环市街道和白沙街道其余63个社区全面推行城管进社区。下一步,蓬江还将推动城管进社区与创文、创森、创卫工作、扫黑除恶工作相结合,在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智慧化上精准发力。同时,蓬江还将把城管进社区、城管110与属地执法日常工作、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强化工作创新,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董国庆通讯员/陈雪芬)近日,一位七旬老人在蓬江区竹排街徘徊了10多个小时找不到回家的路,热心的环卫工人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