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海气层云尽,山烟远烧浮。孤臣随早晚,一饭是恩州。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艰苦拼搏,七十年奋勇前进,千年古邑恩平一路走来,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恩平正在崛起。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恩平人民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特别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恩州大地,拉开了恩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序幕。全市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综合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以蝶变的华丽姿态,焕发着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的无限活力。
A经济总量跨越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恩平GDP由1949年的0.12亿元增加到2018年198.33亿元,年均增长11.3%。其中,撤县设市以来(1994-2018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2%。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由1949年的58元提高到2018年3921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9%。
社会财富加速积累。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恩平市财政总收入由1949年的15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43779万元,年均增长11.8%,其中撤县设市以来年均增长13.1%;2018年恩平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041万元。金融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由1950年末的4.3万元增加到2018年末的267.78亿元,年均增长21.3%,截至2018年末贷款余额达107.00亿元。
B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恩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顺序由1949年“一三二”(三次产业比为65.4:9.6:25.0)转为1983年“三一二”结构(34.4:31.1:34.5)。1983年第三产业比重34.5%,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1988年第二产业比重35.8%,首次超过第一产业,1994年经济结构呈现“二三一”形态(18.8:46.6:34.6)。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恩平市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产业比重基本呈现逐年提升态势,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恩平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2018年三产占比达到59.7%,较2000年提高16.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恩平农业规模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80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0.54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4%,其中撤县设市以来年均增长5.6%。主要农产品变化明显。新世纪以来,恩平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三农”工作,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共有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8家,江门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全市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用品牌13个、专用品牌4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菜篮子基地4个,“广东好大米”十大品牌1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8个,无公害基地22个。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60.9万亿元猛增到2018年的239.5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1%,其中撤县设市以来年均增长7.1%。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2018年,恩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6.6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59亿元。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恩平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占比由1949年的94.9:5.1调整为2018年的22.7:77.3。进入新世纪后,工业转型进展明显。全市工业领域在发挥水泥制造和建筑陶瓷、纺织服装、化学制造、麦克风及电声器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制造业等。2018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6%。
服务业贡献率逐年提升,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改革开放以来,恩平服务业不断抓住历史机遇,发挥珠三角核心区位及政策优势,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在传统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新兴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也呈现良好势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30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18.5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7%,其中撤县设市以来年均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49年的20.5%增加到2018年的59.7%,提高39.2个百分点。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业、工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已经形成,2018年第三产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0.5%。
新兴服务业培育和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10亿元,总量较2005年增长5.1倍,现价年均增长13.4%,高于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涌现出泉林旅游、华誉货运、明华物业等龙头企业。
C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开放水平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恩平市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势,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资源全球化配置,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争当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贸易规模显著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恩平进出口总额从1994年撤县设市以来由2.56亿美元增至2018年5.56亿美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3.3%;其中出口总额从1994年的1.72亿美元增至2018年4.88亿美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4.4%。
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对外投资步伐加快。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由1980年的11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4332万美元,增长近四百倍。
D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是恩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深刻变化,使得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市场持续扩大和政策措施支持加强,全市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近年来,恩平坚持投资与创新并举,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征明显,国资、民资、外资并驾齐驱,有力地推动了恩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50年的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41.28亿元,年均增长23.2%;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比为0.3:35.9:63.8,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显著完善,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交通条件极大改善,恩平市公路通车里程由1949年以前的71.6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604.46公里。2018年恩平港货物吞吐总量23.82万吨,其中,出港货物吞吐量3.66万吨,同比增长1.3倍。
E商贸流通服务业繁荣
新业态相继涌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恩平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领域传统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各类市场不断成熟,个私经济活跃,新型商业业态竞相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购物,促进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发展,消费层次明显提升。恩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50年的1177万元逐年提高到2018年的108.80亿元,增长了924倍,年均增长10.6%。
国内外旅游日趋活跃。实施全域旅游,充分发挥温泉、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以乡村旅游为突破,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恩平市旅游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18年,恩平共接待中外游客70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由2000年的100.9万人次增至2018年657.5万人次;国际旅游人数由2000年的5.7万人次增至2018年48.2万人次;2018年旅游产业链总收入46.72亿元,比增20.5%。在第八届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2017-2018年度)中,恩平市获评“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
文/图胡伟杰刘健聪
新闻推荐
恩平市开展文明卫生安全提升统一大行动,助力创文。恩平市创文办供图江门日报讯(记者/胡伟杰)近日,恩平市召开创文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