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中心小学以文化立校,以特色立校 全面育人,至善路上不止步
在江海区外海街道,有这样一所学校:她1949年建校,是江海区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距今悠悠70载,薪火相传,底蕴深厚。
在江门教育界,有这样一所学校:她扎根本土办教育,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并培育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提出龙溪“1+3”至善教育,以文化立校,以特色立校。
在五邑大地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她以善育善,各美其美,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求新,紧跟时代步伐,先后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好老师"基地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她就是外海中心小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立足本土文化教育,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至善学子。如今走进外海中心小学,浓郁的文化氛围洋溢着整个校园,学生积极参加书法、舞蹈、创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出无限的生机活力,让这所历史名校焕发着新时代的光彩,在至善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文/何晓君图/学校提供
A理念先行:至善教育,育至善少年
在外海中心小学的“扬善”园里,园正中坐立一个“善”字,周围“善”文化集于一身,该校教育目标凸显其间,赏心悦目。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外海中心小学校长余标局表示,近几年来,学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育人”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不断融合创新,追求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探索出龙溪“1+3”至善教育,致力打造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培育“心善(有爱、有责、有情)、行善(乐助、乐学、乐创)、能善(善为、善学、善思)、至善(大度、大器、大为)”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介绍,龙溪“1+3”至善教育的“1”指:首先通过让学生深入学好、学透中华传统文化课、龙溪系列校本教材以及基础课程,从而为学生打好人文和文化基础,成为“完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艺术+体育+科创”的校内活动中来,这就是"1+3"教育中的3。“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至善个体。”余标局说。
余标局说:“服务好学生是一所学校的根本任务,而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就是全力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从人文底蕴、社会实践、学习基础、科学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培育学生方面,该校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做至善的自己。该校对学生采取常规定性评价,每个月通过家校互动本进行学生“扬善”教育目标达标评价;每周各班召开“扬善”小故事分享会,学生在会上汇报每个月善行中最得意的小故事,使班级拥有闪亮的名片。
每年5月底,外海中心小学均会举行“至善标兵少年”表彰大会。获评“至善标兵少年”的学生们,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证书和奖品,脸上绽放着喜悦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份最特殊、最有意义的“儿童节礼物”。今后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学校教育我们成为心善、行善、能善、至善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为成就梦想打好基础。”学生潘嘉杰这样说。
B立足教学:深化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战场。为了培育至善学子,外海中心小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将课程细分为基础课程、校本特色课程、融合学习课程、红领巾传统文化课程和大活动课程五大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以“三三四”导疑助学课堂(以下简称“三三四”课堂)为核心。
“把课堂还给孩子,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外海中心小学课堂改革的重点方向。据介绍,“三三四”课堂即“三重”“三生”“四情”导疑助学课堂。“三重”是指,重人文素养和学习习惯,重基础知识、重学习过程、能力方法的培养,重实际运用;“三生”是指,强化生本教育,生成教育,生命教育;“四情”则指,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宽容的情绪对学生点滴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好奇的情绪激励学生探究学习。
余标局表示,“该课堂目的是以"导疑助学"为构建思路组织教学,从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较为单一的目标向不仅重知识技能且重人文素养、行为习惯、科学探究、学习心理等多向目标拓展,以核心基础课堂成就我们教育理想的"全人",达到树人"至善"和课堂"至善"的双目标。”
在“三三四”课堂中,教师树立为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主动学、创造学而“善教”的思想,研究施教策略,促进学生发展;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自行生成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索兴趣。教师根据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生成“助学单”,给学生“做了就明白”的平台;学生通过自助、互助,师助、他助等多种形式,配合有效的助学策略,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掌握学法,形成能力,思维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为了将“三三四”课堂改革引向深入,外海中心小学以教研活动、教学活动、教研展示三方面为抓手,让该课堂的开展在校内全方位铺开。该校还多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验证“三三四”课堂模式,如林泽娟老师到广州越秀区小北路小学展示“三三四”课堂、陈丽玲老师到广州清水濠小学展示“三三四”课堂、外海中心小学与开平市“张慧梨教师工作室”开展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外海中心小学与香港耀山小学联合开展校园文化及课堂教学交流会……使课改氛围持续升温。
“强校必强师”,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外海中心小学十分重视课题研究,鼓励老师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在科研中发展,在科研中深化课堂改革。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在边研究边实践的过程中大有收获,他们在教学方法、理念上的创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让学生享福。据统计,近年来外海中心小学教师共申报省、市级以上“十三五”课题30余项。
余标局表示:“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课堂改革,推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C特色育人:根植本土,以“龙溪文化”浸润学子
古色古香的诗韵长廊、气势磅礴的特色浮雕墙、外海贤人的书香作品……在外海中心小学,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小惊喜。尤其是教学楼中部中心文化园,地貌为外海版图,东边为西江水域,北边为白水带山系,中部主区“外海中心小学”简写“外小”拼音字母“w”“x”和标识外海中心小学风格的“承”“创”两个大字赫然,让人感受到无比浓郁的乡俗乡情和家乡文化。
外海俗称“龙溪”,600年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于1993年被列入中国名镇史册,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结合外海历史底蕴和地方文化,外海中心小学根植本土,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全面育人”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龙溪文化”特色教育品牌,以“龙溪文化”浸润学子。
为了培养有根有魂的外海学子,外海中心小学对“龙溪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让其走入教材,走进课堂,真正和学校教育融合起来。
2017年,外海中心小学专门成立编委会,开展以“龙溪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本教材编写。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街串巷,拜师寻古,深挖外海文化,编辑完成了龙溪文化传承系列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根据外海本土的人文资源、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及特产民俗等进行编写,一套3本,包括《龙溪故事》《龙溪研训》《龙溪学堂》。内有“名人寻访”“龙溪佳话”“龙溪美谈”“民风探访”,以及“龙溪艺苑”“龙溪诗社”“龙溪体苑”“龙溪手艺”等篇章,体现了该校“1+3”扬善教育的办学特色,为建树有根有魂的至善少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套教材还在2018年广东省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
三本教材分别对应不同的年级段,其中《龙溪故事》取材于外海当地真实存在的人和事,每个课时都为学生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悟到人生大义,深受学生喜欢。该校学生陈文轩学习过《龙溪故事》后,常将书中读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套教材编得很好,让孩子可以了解家乡,了解外海文化,增强自豪感。”他的爸爸陈建明说。有趣的系列校本教材走进课堂,使每周一节的龙溪地方文化课成为了备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除了龙溪地方文化课堂外,外海中心小学的本土文化课堂还包括了艺人传艺、学生访学实践、参访调研等特色文化课堂。此外,结合“龙溪文化”,外海中心小学还开设了龙溪歌舞社团、龙溪诗社、龙溪书画社、龙溪科创社等10余个特色社团,坚持每年开展文化传承宣讲故事会、戏剧节、电影节、书香节、周末大舞台等大型活动,让学生浸润在龙溪文化的熏陶中。
D项目融合:多元发展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新时代有新举措,在校本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外海中心小学改革再探路,实施项目融合学习,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项目学习,即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分割成一个个项目进行推进,如我校的至善文化项目,带领学生通过系列课程或活动,引领师生至善而为,朝着至善目标积极作为;小小科学家项目,由老师引领学生进行分项目选课学习,细化学习目标,成就至善学子。”余标局表示。项目间的相互融合,对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外海中心小学的素质教育并不只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落到最实处。目前,外海中心小学设置了相当丰富的融合学习课程,以阅读、信息技术、科创、艺术为切入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融合学习。如阅读融合学习之“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我会演”;科创融合学习之“小小科学家”、人工编程、动漫设计;科创融合学习之科学基础课程、传统手艺研习课程、外海辖区国家高新区研学课程、小发明与创造课程、小小科学家课程、智能机器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了挖掘潜能、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至善发展平台。
此外,外海中心小学还注重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点,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该校的棋社、歌舞团、太虚拳、器乐等20多个社团,以及定期组织开展的龙溪大舞台等文化节活动,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陈军廷的妈妈感叹:“近两年,学校建设有了很多变化,学生在学校能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展示机会。尤其是学校每周的龙溪大舞台很有意义,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在挖掘及传承“龙溪文化”的过程中,外海中心小学还将太虚拳纳入其中,号召学生“学一手老祖宗留下来的太虚拳”。在2018年、2019年的江门市侨乡武术大赛中,外海中心小学的学子们夺得了多项冠军。
近两年,在教育理念的引领和项目学习的推动下,外海中心小学的艺术、体育、科创特色明显,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先后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示范学校”等称号。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突出,其中,学生在2018年荣获粤港澳诗词大会一等奖、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舞蹈大赛获银奖、江门市中华经典白沙诗文诵读比赛特等奖、江门市中小学艺术节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在全国“小小科学家”比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竞赛和广东省人工智能编程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积极践行龙溪“1+3”至善教育,让每位学子臻于至善,让这所历史名校不断焕发活力,走向新的辉煌。”余标局说。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翁丹萍通讯员/关雪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发挥文化分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作用,近日,由月山镇文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