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江门日报 2019-09-12 06:17

分类思想的形成需要教师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从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引导。——台山市台城中心小学陈子奕

分类思想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思想,贯穿了整个数学教学环节。分类思想的形成需要教师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从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引导。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对于分类思想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索。

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分类思想奠定抽象思维的基础。在分类思想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小学生的分类意识较浅,只能针对共性属性进行分类,但却象征着学生思维开始从具体化事物向抽象化特征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恰恰成为了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基础。

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分类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结构形成完善的过程。在分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按照分类原理进行有序的归纳整理,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先要概念深究,培养分类意识。数学概念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为学生埋下分类的种子。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依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借助具体实例化的教具、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认识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分类实质,夯实概念学习基础,完成学生思想从具体一致到分类特殊的转化。再要方法引导,塑造分类思维。分类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方法的引导,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通过概念学习来渗透分类思想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的意思,分类思维的形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类方法的引导,以清晰明确的分类方式为点,引导学生以点做面、举一反三,达到分类思维的塑造完善,将分类思想生根发芽。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进行分类方法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的渗透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按照分类思路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分类思维的逐步形成。

合作讨论,训练分类能力

合作讨论是提升学生分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合作讨论环节,有意识的渗透分类思想,也能够促进学生概念知识结构,总结规律特点,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

例如:在进行“方程”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借助问题讨论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对于方程的认知,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分类能力。

合作讨论的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进行分类方向的合理诱导;二是学生积极拓展思维参与讨论过程。在合作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这两个要点,以问题指方向,以合作提能力。

总结提升,促进分类拓展

任何学习成果的夯实都离不开总结环节,总结环节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再次梳理,是对学习重点的再次明确,是学生能力巩固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针对本课的学习成果进行再次梳理,对于分类思想进行再次渗透,为学生课下的分类认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四边形的学习后,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分类进行重新梳理。

通过对知识的重新梳理分类,学生对于三类图形的判别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初步形成了图形分类中从边、角的角度出发进行归类的思想,为三角形、多边形的分类方法提供了基准。

分类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渗透分类思想,借助分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分类不另类,教师应善用分类思想,让分类成为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新闻推荐

台山核电2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

新华社深圳9月7日电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7日通报,北京时间9月7日17时15分,广东台山核电2号机组已顺利完成168小时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