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荷塘镇南村村人居环境“大变样” “微改造”赢得村民好口碑

江门日报 2019-09-06 08:08

“微改造”后,南村村面貌焕然一新。 刘琼 摄 小花园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标配”。 罗霈 摄 以前的旧茅屋变成了口袋公园。 胡晴晴 摄 乡村美景上墙。 罗霈 摄

“南村村空间有限,没有大拆大建,利用原来环境进行"微改造",村容村貌让人感觉舒适。”8月21日,蓬江区委书记伍培进督导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如是肯定南村村的做法。

今年3月,蓬江区启动4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荷塘镇南村村是其中之一。之后,南村村迅速行动,仅仅150天左右,村口的石碑“招牌”立起来了,村内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旧茅屋变成了口袋公园,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都有了明显提升,村民们普遍尝到了甜头。

村民胡子明家附近的一处空地,原来是垃圾堆放处,大家行经此处都要捂着鼻子绕着走,该区域在这轮环境整治中被改建成了小公园,变成一处美景,这让他高兴不已:“我要给南村的环境变化打满分!”。

“面子”“里子”一起抓颜值气质双提升

8月29日,记者回访改造后的南村村,进村第一感受就是整洁、有序:以铺设的青砖地面为中轴,村口近3000平方米的区域被打造成文化广场,广场两侧通过绿植和树木的间隔,实行人车分离的布局。

“以前车辆乱停放,村里连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人车分离,每晚我都来散步。”坐在祠堂内休闲聊天的李秀银老人,提起南村村的变化满是赞美。

南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秋维告诉记者,基于南村村的实际,镇、村两级致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村庄进行“微改造”。记者走在村中,没有看到大拆大建,看到更多的是“修旧如旧”,一墙一瓦尽显精致、古朴。

各项改造见于细微。为给村民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家园,工程采用青砖建筑材料与人工铺设工艺,对部分居民建筑、村入口公园、宗祠文化广场进行外观立面“微改造”,保留了村落的传统风貌;工程还巧妙利用宅前、水塘边、榕树下等闲置空间,配备了相关文体设施,为村民打造休憩、交流、活动的空间。同时,充分利用南村村作为革命老区村的特点,将村里的原队址重新设计,植入红色文化、党建、乡村振兴等元素,打造为两层高的党员服务中心,二楼用于展示党建文化,一楼用于开设长者食堂。

居住环境改善,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对村中事务也越来越上心,带动了邻里和谐。

74岁的村民李英奶奶告诉记者,她家门口以前正对着一个破茅屋,不时会发出臭味,这次改造中,破茅屋被拆除。记者到访时,心情舒畅的她拉着记者的手说:“这简直是大好事。”她还告诉记者,得到村里同意后,她将盆栽、木椅都搬了出来,村民累了就能在这里休息,她还主动去市场买来两棵茶花树苗,路过都能闻着一股幽香。

南村村通过“面子”“里子”一起抓,实现了颜值气质双提升。像李英老人这样积极配合乡村振兴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就在记者采访时,还见到几位拿着扫帚和簸箕的村民在干活,原来他们自愿加入了环境清洁队,每天轮班打扫,保护村内环境卫生。

加强党建引领

再接再厉推动乡村振兴

在建设示范村的过程中,荷塘镇、南村村两级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并通过建章立制树规矩,强化责任担当和监督落实,加快相关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做到示范村的每一个建设任务都有责任单位跟踪、有责任人落实,荷塘镇把25个建设任务按部门职责分解给实施主体南村村委会及镇内的10个部门,并制定倒逼时间表,实行问责制度,由纪委监督各部门的跟进、落实情况。

据胡秋维介绍,每周都有区、镇领导到村里了解进度,发现问题,督导推进,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问题,在南村村的施工现场,时常会出现区、镇领导汗流浃背的身影。

通过深入细致做群众工作,难题一一破解。针对部分村民不愿拆除猪舍的情况,党员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协商,消除了他们的误解和犹豫,最终乐意配合建设美丽乡村;针对村民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多,配合度不高的情况,镇里成立工作联系小组,将镇委书记及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公布给村干部,建立反馈汇报制度,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拆除承诺书上签字同意拆旧。

在党建引领之下,南村村顺利高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程。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荷塘镇委书记区林杰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南村村地处佛山、中山和江门交界的中心位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有可为,接下来荷塘镇将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南村村第二、三期工程,结合村里的水系、农田等要素营造更美丽的南村水乡风情、田园风光,打造“文化+农业+农户+园区+旅游”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持续可行的乡村振兴模式。(文/罗霈)

新闻推荐

大儒风范掀文旅热潮蓬江全力擦亮陈白沙文化品牌,在古建筑中体味儒家韵味

蓬江全力擦亮陈白沙文化品牌,在古建筑中体味儒家韵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