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慢行系统在新会“安营扎寨” 享受城市慢生活,哪个是您的菜?
随着一个个慢行系统在新会区各处“安营扎寨”,如今,一路上除了鸟语花香相伴,沿途还能欣赏不一样的风景,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忐忑不安地面对来车抢道。越来越多市民或散步慢跑,或骑行健身,逐步开启悠闲和舒适的城市慢生活。
日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到新会区调研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让老百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其中,新会慢行系统作为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已在会城地区建设了三个不同风格和景观的慢行系统。记者日前通过实地调查和采访发现,三个慢行系统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打造了新会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1圭峰路段
在绿意环抱中享受骑行快乐
此系统位于永镇山门到会城大道路段,采用“自行车道+人行车道”并存模式
行车在圭峰山永镇山门前蜿蜒的圭峰路上,黑色沥青公路两边,各有一条铁红色的道路引人注目,这是位于圭峰路段的慢行系统。两边环山,绿意盎然,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骑着单车在这段路上穿行,呼吸着天然氧吧释放的新鲜空气,十分惬意。加上圭峰山路段慢行系统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有风景优美的圭峰山、葵博园,沿途还有诗意盎然的桃花阁、四眼亭,也有蕴含历史韵味的周恩来纪念广场和周恩来纪念馆,周围基础设施完备,十分适合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据悉,圭峰路段慢行系统分为两段路程,第一段是从永镇山门到劳动大学,长约1.1公里,宽度是1.5米。第二段从圭峰路到会城大道,长度2.1公里,宽度3.9米,路面宽敞平坦,十分适合骑行,路人可以行走,骑行的人也能顺畅通行,人车井然有序。
沿途骑行,记者发现在这里,地面上自行车图案清晰可见,道路交叉口设置了自行车过街专用横道,转弯地带设置清晰的交通提示牌。道路两旁,不少骑自行车的人缓缓驶过,与道路中行驶的小汽车互不干扰。
“周围环境优美,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周末和家人来这边转转,骑车过来再爬爬圭峰山,出出汗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休闲锻炼都兼顾了。”市民李小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来自广西的刘先生说:“与朋友从市区骑行过来圭峰山游玩,感觉路面平缓舒适,周围景观风光秀美,自行车停靠方便。”
“比起坐车,骑自行车出游更能感受沿途的风光,又能锻炼心肺功能、身体的协调能力,十分受人欢迎。”就读五邑大学的学生小王表示,现在骑行条件越来越好,共享单车在圭峰山配备也很完善,这段路不仅平坦,而且车道两旁的风景越来越美,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利用空余时间前来骑车休闲、游览,享受城市慢生活。
“一点也不累,关键是路况好,骑行很顺畅。”骑行爱好者刘先生说,平时自己身体不好,后来就想通过一些户外运动来锻炼。“平时上班都是骑车,节假日更是与骑友相约骑行。如今很多地方建了慢行系统,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选择骑车出行。”他说。
2万里碧道
依水而建的“高颜值”景观带
此系统位于江门水道旁,在新会疏港大道与南车路交汇的河岸边,是一条供行人和自行车进入游憩的碧道
成群的白鹭在远处滩涂上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沙船缓缓划过,荡起水面一阵阵柔波,惊扰水草边的小鱼苗,“咻的”一下钻入泥土中藏匿起来;沿途串起梁启超故居、凌云塔、陈皮村、小鸟天堂……这是新会万里碧道呈现的“高颜值”景观。
在这条依水而建生态绿道上,人们骑着单车一路向前,可以看到一旁是绿油油的草坪和树丛,另一旁是开阔的滩涂。一眼望去,一河两岸景观岸线一览无余,水面上带着湿气的微风徐徐吹来,带着丝丝凉意,就算加快骑行速度,人也不觉得疲惫。一路骑行,可看到沿途有多个宽阔的亲水平台以及驿站供市民观赏、休息。记者在绿道上行走,感觉路面平坦开阔,脚底接触面有一定的柔软度,可以减轻脚板承受力。沿途一路穿行,可在碧道中点位置看到步行的温馨提示牌:梁启超故居5.3公里80分钟、凌云塔6.8公里100分钟、陈皮村5.8公里90分钟……
据悉,万里碧道于2016年10月开始施工,目前工程过半,部分路段已开放。作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生态廊道,“万里碧道”涵盖湿地区域、水边林地以及滩涂区域,到此观赏的游人可通过栈道进入滩涂地游玩、观赏水生植物。
新会万里碧道工程是广东省万里碧道工程的一部分。这是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万里碧道分布于广东省18个地市。在万里碧道的建设规划中,新会区还尝试结合城市布局,因地制宜以万里碧道为主线,连接周边的梁启超故居、凌云塔、陈皮村、小鸟天堂等多处地方性标志名胜,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的城市新名片。
可能因为工程尚未全面建成,来此处游玩的市民还不算多,但也有不少家住附近的市民经常来此处“打卡”。采访中,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经常来此处转悠。“我是第三次来这边,再看还是觉得很漂亮,小孩子在这边可以玩滑板车,路面也比较平坦。”市民张先生表示,过去江门水道的这片涂滩人迹罕至,无论河面或是河岸上,都堆满了垃圾,还被人冠上“不毛之地”的标签。如今青山绿水、草长莺飞,水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今配上了一条优雅的碧道,处处变得养眼,这里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当然,因为目前可能还在建设中,行人不是很多,基础设备配套也不够完善,就厕所而言,没人管理,比较脏。”张先生结合自己感受说道。记者采访时发现,因为此处位置较偏僻,周围餐饮、休闲、住宿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驿站的卫生间、医疗服务和自行车租赁点的相关配套设施也还没跟上,前来体验碧道的人不多,未来还有提升的空间。
3江门大道会城段辅道
“超长款”骑行道缓解人车争道
此系统从江门大道五邑路下穿隧道出口至新会陈皮村,长约20公里,分人行道和车行道,其中,人行道宽2.5-4.5米,单车道宽1.5-2.5米
江门大道五邑路至陈皮村段慢行系统项目以江门大道五邑路下穿隧道出口作为起点,经过东甲立交、新会区枢纽新城,最后抵达陈皮村,总投入912万元。记者在项目的起点——江门大道五邑路下穿隧道出口看到,在江门大道辅道的绿化树中间,一边是黑色的沥青自行车道,一边是灰色的广场砖人行道。记者骑着单车在自行车道上试骑,感觉路面舒适平坦,没有明显颠簸感。行走在人行道上,让人感觉视野开阔,道路平整宽敞。
工程承建单位中铁十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新会七标项目书记赵培全告诉记者,项目建设耗时一年,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和广场砖铺设而成,整体平整、防滑、耐磨,道路横向坡度高出江门大道辅道近15厘米,既提高了出行的舒适性,也有利于路面排水。
“慢行系统让整个城市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照顾到另一部分人的体验,骑车的就走慢行系统,步行的就走人行道,开车的走江门大道,分类出行,道路秩序更通畅、更安全。”经常骑车上下班的钟小姐表示,人车之争由来已久,但慢行系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市民上下班骑车有了专用通道,不用担心来来往往的汽车。行人散步时,与机动车完全隔离,无障碍通行,足够安全。
同时,喜欢散步的市民王先生也提出一些问题,“江门大道辅道慢行系统有的路段靠河堤没有护栏,有的路段停了一些大货车,有的路段长了很多杂草,关键是盲道的尽头没有提示牌,希望能进一步完善。”钟小姐也表示,“虽然目前部分路面的舒适度还不够理想,交通标志还不够清晰,沿途景观和绿化生态还有待完善,但这个慢行系统非常值得期待”。
文/见习记者/刘倩任晓盈
通讯员/李健智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钟珍玲)昨日,记者从新会区石涧郊野公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悉,石涧公园大石头风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