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吉镇云礼村依托独有特色谋致富新路 做好“石头”文章 焕发新的活力

江门日报 2019-08-27 07:51

“养蜂采蜜”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助力贫困户脱贫。 扫描二维码 看视频新闻 云礼村村口,石头村特色尽显。

从那吉镇镇中心到云礼村,大约有3公里的路程,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农田、草地和山峰。道路两旁的草地上,水牛低头吃草,野鹤闲庭信步,灵动的生态景致令人赏心悦目。

因村中别具一格的石头古建筑,云礼村也被称为“石头村”。经过多年经营,石头村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景点,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一睹其独特风貌。如今这个有约600年历史的小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即将焕发出新的活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借石引人”

推动旅游业发展

云礼村位于那吉镇西南边,距金山温泉度假村3公里,距大槐镇G15高速出入口约11公里,距恩城约2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据资料显示,云礼村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后期,布局别致,石径通幽,古榕参天。石台、石凳、石房子、石村道、石塘基、石围墙、石垒菜园等各种石头建筑极具特色,是罕有的石头古村。

近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云礼村。村口右侧是一棵大榕树,左侧是用石块垒叠成的门口和墙壁,上面写着“云礼村”三个大字。墙壁上嵌着一块石碑,记载了云礼村的发展历史。

云礼村有一段开村传说。据民间记载,明洪武年间,云礼村的创始人黎思文因战乱而举家南迁。途中的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美梦:一个美丽动人的仙女对他说,你到了一个石头最多的地方之后,就可以在那里定居立村了。仙女还说,这些石头是天神创造的宝物,对你们最有用。醒来后,黎思文继续前进,与父母徒步来到那吉镇云礼村附近的良皮河。黎思文渡河时,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他急忙抱住一块凸出水面的大石,终于脱险。他又见到良皮河上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石头,记起梦中仙女所言,决定与族人定居于此。从此,黎思文与其子孙开始在石头村繁衍生息。600多年后,这里已经形成了9条自然村,黎姓成为那吉镇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

穿过石门,记者见到了一条由大块鹅卵石砌成的小径。小径旁,一条小溪潺潺流下。绕过石径,就能基本看清云礼村的全貌。这里几乎所有的房屋都由石头堆砌而成,长着青苔的石围墙、磨得光溜溜的石巷,村容古朴。石头与古榕相依共生,形成了一些奇景:榕树根连起两堵石墙,溪水从下而过,恍如一道“树根门”,村边顺流而下的溪流为小村庄锦上添花,“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雅景致令人动容。远处的大山、近处的溪流,那吉“森林小镇”的生态盛景一览无遗。

据了解,以前,恩城至云礼村的景区公路破损严重,村内路面也凹凸不平。村内约三分之一的石头建筑物已完全或部分倒塌,另有不少存在倒塌危险。恩平市农业农村局与那吉镇加强对石头村人文遗迹的保护,投入资金对周边道路等硬件进行升级,并对景区内的石屋进行修葺,加强对景区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宣传推广。

“造血式”扶贫

村民由“挖蜜者”变养蜂人

作为广东省“森林小镇”,那吉镇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长期以来,那吉镇的农民也擅长在森林中“寻宝”,到深山老林采蜂蜜就是那吉人与森林共存共生的案例。但“挖蜜”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另谋出路势在必行。在恩平市农业农村局的带领下,那吉镇政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向贫困户传授养蜂技术,授人以渔。

在云礼村旁,记者看到了一个养蜂基地,100多个蜂箱一字排开,十分惹人注目。据了解,这是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在那吉镇开展的“养蜂采蜜”精准扶贫产业项目。那吉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助专项扶贫基金,政府结合那吉镇特色产业,引入养蜂业,并向贫困户传授养蜂技术。接受培训的贫困户掌握技术之后,扶贫机构再向他们捐赠蜂箱等物资,帮助他们创业。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模式深受贫困户欢迎。

“养蜂采蜜”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充分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开拓“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今年上半年,那吉镇陆续组织牛塘山蜂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深入镇内扶贫户家中,落实蜜蜂箱安置工作,并对贫困户进行养蜂技术培训。通过现场讲解指导,贫困户基本掌握了蜂群特性、蜂群日常管理、产期管理、蜜蜂病敌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据了解,目前,该扶贫项目已发展成为覆盖22户扶贫户、有132箱蜜蜂规模的养殖基地,贫困户能够自行看管蜂蜜,牛塘山蜂业专业合作社则定期到现场提供养殖技术指导,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那吉镇主动作为,借助“森林小镇”的黄金品牌,把石头村的人文景观旅游和养蜂扶贫基地融合推介,搭配那吉镇腊鸭、番薯、坑螺等农产品,一条“文化+美食”特色乡村游的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吴健争

新闻推荐

高校为恩平丝苗米产业 注入科研力量 打造“智慧农业” 信息服务平台

江门日报讯(记者/周晓营)8月16日上午,中农蓝(广东)农业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约合作,其中包括签订《水稻种子知识产权及科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