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越来越美 生活越来越好 “农”妆绘就五邑“乡村巨变”

江门日报 2019-08-26 07:22

水塘村下隔巷早期旧貌。 资料图片 水塘村天村村小组具有浓烈的红色革命情怀。

台山被誉为“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自上世纪80年来以来,台山大米开展良种培育及良种良法推广,优良的品质深受市场青睐。2015年,台山大米入选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新会陈皮历史悠久,但1996年产业产值还不足300万元,如今产值已达66亿元,拥有12家龙头企业,超千家经营主体,带动就业5万人;

鹤山霄南村是一条有着74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村。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霄南村,发展乡村旅游,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1978年,江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7.19亿元,如今产值已超300亿元,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一跃成为全省农业大市、广东省的“米袋子”“菜篮子”。壮丽70年,一场“乡村巨变”正在侨乡的田野上演。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这座昔日的传统农业大市,正向着现代农业强市昂首迈进。

见证者说

“老书记”冯伟珠:水塘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诞生了恩平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位共产党员、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队伍,是冯燊、禤荣两位老革命家的故乡,是承接革命火种的圣地,是农村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

“红色革命故事在水塘村民间口口相传、代代相承,宝贵的革命精神也是一代代水糖村人不懈建设乡村家园的无限动力。”冯伟珠是水塘村的“老书记”,1946年出生的他是家里6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13岁从圣堂镇小学毕业后,就来到邻村做起了集体饭堂的堂长、生产队记分员。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水塘村,一场乡村巨变开始了。“分田到户后生产力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外出的乡亲们赚了钱,又回到家乡支援发展”,上世纪80年代,冯伟珠先后担任村长、党组织书记,成为乡村建设的“带头人”。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粮食产量不足。冯伟珠首先要想办法解决村民们的温饱问题,“水塘村村民相信科学,在驻村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大家学习新技术,粮食产量明显提升”。

“路通财通,上世纪80年代水塘村修建了1.5公里长、4米宽的进村公路,建设资金一部分是上级政府支持,另一部分由村民筹集”“1993年前后,也在是政府支持和村民团结之下,水塘村通上了自来水,告别了打井喝水的生活”“2015年新的村卫生站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

从交通到饮水,从教育到卫生,这一个个项目,冯伟珠至今记忆犹新。2016年,“老书记”告别工作了30年的岗位,但他“退而不休”,成为村里无职党员的“领头人”,为水塘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继续“发光发热”。

“乡村振兴好,水塘村这些年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乡风民风也越来越文明。”冯伟珠说。

巨变历程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水塘村的蝶变只是侨乡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五邑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1978年秋至1979年冬,江门农村普遍实行“小段包工、定额计酬”,到1980年9月,全市推行包括承包到组、承包到户和承包到劳动力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初,江门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村经营体制由单一集体经营,转为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江门市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鹤山五星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江门的全国文明村。“改革开放后,五星村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村民纷纷住上了小洋房,在外出乡贤和村民的支持下,村里修了水泥路、小公园,建了思乡楼、文化室等。”今年64岁的余道强是土生土长的五星村人,见证了家乡的一次次变化。“除乡村人居环境的变化外,村里还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发种植优质水果,龙眼、荔枝等高效益水果,带动了村民收入的提高。”余道强说。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是迈入新世纪大门以来,江门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并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项目和拳头产品。如,2012年以来,江门市大力推动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打造了沿海和潭江流域优质稻米产业带;冬季农业生产的发展,促使江门成为全省第二大冬种马铃薯产业基地等。

同时,江门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改造提升新会陈皮、台山黑皮冬瓜、开平马冈鹅等地方特色鲜明产业,并于2014年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而这些改革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也为农民发家致富和农村扶贫脱贫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

展望未来

树立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2015年4月,《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出台,提出实施五大行动,吹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冲锋号”;

2017年初,江门市制定《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着力调结构、建平台、提质量、促融合、增活力,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从传统农业大市到现代农业强市,江门昂首迈进。2018年6月,江门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公布《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

截至目前,江门市已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1个,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认定市级产业园6个;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3.11亿元,吸引社会资本超15亿元;产业覆盖丝苗米、南药、茶叶、家禽、水产、水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和梯次发展新格局。

江门还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农企8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92家,家庭农场76家,带动农户36万户,形成“三品一标”农产品18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6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等,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依仗。目前,江门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4亿元,全市110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标准化农村公厕覆盖率超85%,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7.3%,“厕所革命”走在全省前列……

展望未来,江门将继续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树立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为抓手,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乡村振兴“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一幅更加美丽的侨乡乡村画卷正在一笔笔地绘就。

统筹肖开刚

文/图唐达

新闻推荐

7家单位 存在火灾隐患被曝光

江门日报讯(记者/朱磊磊通讯员/张勇)近日,市消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专项行动,针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