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文化馆: 让文化艺术触手可及
一直以来,市区的江华路和水南路一带是人们觅食购物的好去处,而蓬江区文化馆就藏身在这片喧闹的老区中,让市民热闹之余,也有一个安静的场所休闲放松。蓬江区文化馆成立于1996年,是个妥妥的“95后”,这里功能室齐全,市民可以健身、看书、唱歌、排练节目,还能参加文化馆主办的公益培训班。平日里,舞蹈团在排练、孩子们在看书,偶尔古琴室还传出悠扬琴声,这个年轻的文化馆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A
让红色文化鲜活起来
如今的蓬江区文化馆藏身在蓬江区阜元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巷中,是由原来的堤东小学改造而成的。文化馆成立于1996年,在2007年搬至现在的馆址,目前的文化馆占地面积602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是国家一级文化馆。2014年1月荣获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被授予“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舞蹈)创排基地”,是全省三个舞蹈创排基地之一,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级基层单位。
文化馆在近期翻新了外墙,一切看上去是新簇簇的。别看文化馆只有一栋楼,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集群众文化、体育、文艺创作多项功能于一体,同时具备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使用功能,是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场所。楼外有宽敞的跑道和篮球场,楼内主要围绕艺术文化,设置有展览厅、古琴室、练歌房、民乐排练室等多个功能室。
据该文化馆副馆长朱晓静介绍,文化馆主要以打造红色文化为亮点,其中,图书室、健身房、红歌练歌房的内墙装饰就以红色为主题色,图书室里的藏书也以红色书籍为主,而练歌房中,点歌台、麦克风、音响一应俱全,还有动感的灯光,一扫红歌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为红歌注入了新鲜活力。“每逢周末,都有不少孩子、大人来到图书室里看书、学习。”朱晓静说。
B
让非遗走近身边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如此写道,“任何文明的洞窟,不管藏有多少实物,冠有多少美名,总有一个开启它的小小钥匙孔。”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为有了载体,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代相传,而人恰是开启这传统文化的“钥匙孔”。
荷塘的纱龙、潮连的铜虾都是蓬江区的非遗项目之一,现有部分藏于蓬江区文化馆的非遗展馆内,供市民参观。孩子们可以从中知道,这条纱布为衣、彩条为鳞的龙,蕴含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增进社会和谐、加强海内外同胞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纽带。而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铜虾背后,则是创作人潘陆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起初,潘陆尝试着用纸、布等材料来做出虾的形态,但总是不尽人意,难以体现虾在水中来去自如的灵动,后来,潘陆几经尝试,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材料——铜。随后,潘陆买来活蹦乱跳的虾养着,同时搜罗了大量的铜片,连日观察虾的活动形态,不断敲敲打打,才做成了这精美灵动的艺术品,开创了铜虾这一艺术形式。
每年,蓬江区文化馆都会联同荷塘篁湾中心小学,以荷塘纱龙为载体,举行纱龙文化节,展示学校纱龙小制作、创客作品,以及学校小记者纱龙研学采风优秀作品,让广大师生更加具体地感受非遗,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创非遗传承局面。据悉,自2012年始,篁湾中心小学每年在校内举办纱龙文艺节,至今已坚持了八年。
今年上半年,又有潮连民间故事、罗贵率众南迁故事、杜阮凉瓜外婆茶制作技艺、白眉拳、荷塘煎鱼饼五个项目入选了蓬江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罗贵率众南迁故事更是入选江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中)。
除了非遗传统文化展览,文化馆同时还开展书画展等艺术展览。朱晓静告诉记者,前不久文化馆举办完了一场五邑本土画家的作品画展,接下来又将展开新的一场书画展,目前正在布展中。
C
B
让艺术作品
在这里孵化
蓬江区文化馆还是一个艺术“孵化巢”,爱好文化艺术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做喜欢的事情。在8月13日记者走访文化馆期间,正好遇上了蓬江区文化馆下属的禾雀花舞蹈团,她们在一楼排练厅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禾雀花舞蹈团是一个由中老年跳舞爱好者组成的舞蹈团,常常出现在蓬江区大大小小的文艺舞台上,绽放光彩。“来,我们随着音乐跳一遍。”团长毛水秀正招呼着团员们进行排练,音乐渐起,舞者们迈着轻盈的步伐,慢慢地从场地两边向中间靠拢,毛水秀介绍,她们正在为接下来蓬江区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作准备,在庆典当天,她们要为新中国的生日献上舞蹈《我和我的祖国》。
“从2017年起,我们就开始在这里排舞,每周都花3个上午的时间来到这里排练,文化馆为我们提供舒适的排练场地,有空调有水,不用在户外忍受酷暑,我们感到满足,要更努力认真地排练才行。”毛水秀说。朱晓静表示,社会团体都可以申请在文化馆中进行艺术活动,提前向文化馆预约即可,如民乐排练室经常都有粤曲社来申请,为送戏下乡活动进行排练。
记者了解到,蓬江区文化馆是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舞蹈)创排基地,组建了合唱团、中老年舞蹈团、流行乐团、民乐团、弦乐团等艺术团体,并提供场地给各个团体进行艺术活动,同时也会着手打造系列优秀原创作品。
8月初,由蓬江区文化馆和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打造的原创作品《我爱夏天》在第十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荣获最高奖“小荷之星”。该节目中的场景在神秘的海底与喧嚣的都市中自由切换,孩子们在其中奔跑与探秘,不避风雨,表现了孩子们热爱生活,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在此前,蓬江区文化馆打造的《少年智》《橙色绽放》《五邑侨乡美》《禾雀花开》等舞蹈作品也荣获了国家级比赛奖项。2019年上半年,蓬江区文化馆共荣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17项。
D
让群众参与
到艺术中来
耕耘艺术是一件身体力行的事情,与其让市民观赏,不如让他们参与其中,蓬江区文化馆一直在“让群众参与进来”这件事上努力着,公益培训班、艺术大讲堂、小剧场等文化活动应有尽有。
其中,在每个季度定期开设的公益培训班已经成为了文化馆的“金字招牌”,在众多功能室中,有个练琴室格外吸睛,室内装饰古色古香,整齐划一地摆着十来把古琴,这是用于古琴公益培训班教学的课室。“很抢手的!每次开班时,在官方公众号放出的名额很快就会被抢报一空。很多人都会前来咨询能不能再放多一点名额。”朱晓静介绍,为普及文化艺术教育,蓬江区文化馆常年举办暑期少儿免费培训班,如拉丁舞班、美术班、尤克里里班、语言艺术班、模特班等等,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每个季度还会开设针对青年、老年人的公益培训班,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公益培训班现在已成为蓬江区文化馆的一个常态化公益品牌,深受市民群众的喜爱。据统计,今年1至7月,培训班设有成人类和少儿类,共145班次,约培训3500人次。
文化馆不定期推出的小剧场和读剧会也颇受市民欢迎,除了戏剧表演,演员在现场还会和观众们进行剧目探讨和分享,把舞台剧带到市民的生活中,拉近了普通人和戏剧文化的距离。7月6日下午,文化馆联合白沙戏剧社喜戏工作坊开展了一场即兴剧场《聚·离》,观众现场分享故事,演员即兴表演,让观众有一个舒缓情绪的渠道,也感受了戏剧的魅力。
今年,蓬江区文化馆还邀请了蓬江区艺术顾问、艺术导师开展蓬江区艺术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为市民传授各类艺术知识和技巧,例如,唱歌要怎么唱才好听,如何写出一手好书法等,截至目前,文化馆共开展4期公益讲座,惠及近千名市民群众。
策划/叶桃统筹/王平强崔怡娟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林立竣
见习记者凌雪敏
参观指南
●驾车线路:
行至水南路,在嘉和泰富茶楼对面小巷驶入即可到达
●公交线路:乘坐23、45路公交车至泰富城站下车;乘坐29、6、41路车在水南路站下车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上午8:30—12:00
下午14:30—21:00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郭永乐)假期余额不足,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感叹:“学校道路拥堵不堪,上班堵得迟到、下班堵得回不了家。”为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