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开展3年,形成国学堂、游学等系列品牌活动 让传统文化在体验中“活起来”

南方日报 2019-08-15 06:30

游学活动是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的一个品牌活动。图为市民在活动中体验小冈香制作技艺。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在西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特别的诗歌吟诵正在进行。通过讲师的讲课,人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逻辑关系,也能在吟诵中运用韵律和节奏。活动中,不时有居民即兴加入,现场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诗歌吟诵活动是江门白沙国学堂进社区的主要活动之一。江门是陈白沙故里,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白沙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我们启动了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黄志强介绍。2016年底,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成功入选省文化厅第二批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项目开展3年来,已形成白沙国学堂、开笔礼活动、弟子规班、考古开放日、重阳祭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白沙国学堂游学等系列品牌活动。

江门市博物馆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开展3年,市民年度满意度均超99%。接下来,项目将在系列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网络完善、运行高效、供给丰富、保障有力发展,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承。

传承?让白沙文化“走进”群众

走进江门市陈白沙纪念馆的后山走廊,一幅幅关于陈白沙的故事墙画便出现了。通过墙上的故事绘画,观众可以观赏和了解陈白沙的心学理论与“江门学派”的相关故事。

“为了让群众能更直观了解陈白沙先生的思想,江门市博物馆与美术馆联合将《陈白沙画传》绘在陈白沙纪念馆的墙体上。”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负责人、江门市博物馆纪念馆管理处主任史艳群告诉记者,绘制墙画后,在陈白沙纪念馆走廊里游玩、看墙画的学生多了。

绘制墙画讲述陈白沙治学、育人的小故事,只是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的其中一个部分。为了提高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示范性,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规划的落实,白沙国学堂结合多年来的经验,一直在适应时代的需要,以更好地“走进”广大市民群众。

除了每周在陈白沙祠的课程之外,江门市博物馆——陈白沙纪念馆携手白沙街道办,联合推广传统文化进社区。“陈白沙的思想放在当代,依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推广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白沙文化,就会产生良好的作用。”黄志强说。2017年以来,项目已在岭梅社区、甘化社区等11个社区举办国学堂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活动极为丰富,根据不同的活动,参与人群也不同。”史艳群介绍,白沙国学堂课程主要以5岁以上市民为主,开笔礼活动主要以小学、幼儿园师生及家长为主,重阳祭祖活动主要以五邑陈氏贤辈及仰慕白沙先生的热心人士为主。

目前,依托江门市四市三区、遍及社区、学校的文化服务网络,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传承经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做到了活动推广覆盖率100%。从2016年5月至今,项目已累计举办白沙国学讲座45余场;与五邑联合博物馆共同举办大型国学项目推广活动6场;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游学活动5场;其他大型白沙相关国学活动10余场。

实践?走出家门感受侨乡传统文化

“陈白沙先生曾说"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我们也要通过农业劳动来体味人生,才能当好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7月底,在江门白沙国学堂优秀传统文化推广项目第四期游学活动现场,史艳群轻声告诉参加活动的孩子,要学会在劳动中感悟读书的道理。

“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含做人、行事、信仰、追求诸多方面。所以,我们这期游学活动把孩子们带到田园中,让他们体验实践。”史艳群介绍,游学活动是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的其中一个品牌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四期活动,每期活动均结合白沙文化和五邑民俗文化,让参加者在体验中感受江门传统文化的魅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去年底开始,为进一步促进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的示范性及引领性,传承国学经典,弘扬非遗文化,使市民群众了解更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深入其中,江门市博物馆还开展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游学活动,让学员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受白沙文化、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前,游学活动已走进恩平、台山、鹤山、新会、江海。

“非常荣幸成为倡导和推广国学的见证者和体验者。活动给我们的人生旅程又增添了一段美好的记忆,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立志、立德、博学、孝友、坚毅、奋进的传统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在参加完一期游学活动后,市民付先生对工作人员写下自己的留言和感受。

每次看到这些留言,史艳群都倍感振奋:“白沙国学堂游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员们通过切身感受,深刻了解国学经典、了解非遗文化、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尽管筹备的过程很累,但看到这些留言,我们觉得很值得!”史艳群透露,接下来,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游学活动还将走出江门,沿着陈白沙的历史踪迹,更深入地挖掘陈白沙的故事和感受白沙思想文化。

未来

深化白沙文化节活动内涵

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的顺利开展,背后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为提升项目的引领示范性,江门制定了《江门市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创建规划》《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满意度调查制度》等一系列与项目相关的制度,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队伍保障方面,江门建设成立了专业人员队伍、志愿者队伍、业余文化骨干队伍等三支中心队伍。其中,专业人员队伍以江门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及一支成熟且力量雄厚的讲师团组成;志愿者队伍则是随着活动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支由国学堂志愿者及弟子规班志愿者组成的近一百人的队伍;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则是由大学教授等组成的一支队伍。

“目前,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表现出了示范性、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值得肯定。”五邑大学教授、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副会长、岭南白沙研究院院长刘兴邦说。目前,项目仍需加大传播推广力度,打造出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刘兴邦建议,项目可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化白沙文化节活动内涵。自2010年开始,江门市博物馆与江门市委宣传部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白沙文化节系列活动,目前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应。借助白沙文化节这一平台,江门可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通过更多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群众了解、参与白沙文化的推广,自觉成为白沙文化的传播者。

“今年的白沙文化节,我们进行了创新,就是改进活动形式,结合礼仪、乐器等传统文化,举办传统的祭祀白沙先生的仪式。”史艳群回应,今年8月至10月,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将借助白沙文化节的平台,打造更多具有广泛性影响的文化活动,建立起完善的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

■五邑新论

传承白沙文化关键在“道”与“术”

进校园、入社区,文化节、办讲座……江门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普及国学经典、宣扬白沙精神、陶冶市民情操,成效较为明显。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传承白沙文化、弘扬白沙精神?关键要解决好“道”与“术”两个问题。

道,即内容方面,关键要解决好“传承什么”的问题。白沙先生上承宋儒理学,下启明儒心学,是开创“江门心学”的著名理学家,但其成就远非哲学思想一域。他是诗人,以道为诗,自白沙始;他是散文家,质朴成文,清新自然;他是书法家,茅龙笔、茅龙体创始人,心学法门,融于书法;他还是教育家,以兴学育才为务;甚至他还是古琴家,影响后世岭南琴派……“白沙哲学”“白沙文学”“白沙书法”“白沙教育”“白沙琴学”,新时期传承白沙文化,应注重内容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以无限接近、还原“字观其筋骨,诗味其风韵”、喜怒哀乐无不“真性情”的岭南大儒白沙先生。

术,即形式方面,关键要解决好“怎样传承”的问题。新时期,国学传播已成为大众传播重要组成部分,方式方法要接地气。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新媒体矩阵等新手段,提升传播效率、提倡互动反馈。在上述内容体系基础上,可展开白沙文化数字化工程,理清逻辑、精挑细选、严格把关、开发功能、高质传播,实现从研究端到传播端的高效衔接,实现“议题设置”效果,抢占线上、线下舆论阵地与文化高地,全天候“飞入寻常百姓家”。背后离不开各级部门自上而下大力倡导,以及全民教育体系、精准管理机制建设。

白沙文化从来不是高深的,在崇尚“自然”中寻获“自得”,在追寻“自我”中修得“自律”。惟有在内容上去碎片化、鸡汤化,在形式上去商业化、表面化,才能切实构建“自得”与“自律”的文化认同,擦亮文化底色,树立文化自信,最终“叩无不应”,“感而化者甚众”。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詹雨鑫)

新闻推荐

激发市民健身热情 245人共同展示第九套广播体操

江门日报讯(记者/谌磊)昨日,第二十届体育节暨2019“中国体育彩票”杯江门市第九套广播体操展示活动在江门市体育馆内举行,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