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趁势而上 多举措塑造江海门户

珠海特区报 2019-08-02 05:33

江门正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浩瀚的南海之滨,奔流的西江和谭江环拥着一片富饶而传奇的土地——江门。

这里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著名的“中国侨都”;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区位优势突出,开发腹地广阔;这里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当前,江门正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有诸多关于江门的“元素”: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积极推进“中国(江门、增城)"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建设、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

“发展需要机遇,大发展更需要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江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撑,为江门更高水平开放提供新路径,江门将紧紧抓住这个黄金机遇期,力争实现大的飞跃。

当前,江门正紧紧围绕“国家利益、港澳关切、江门优势”的工作思路,把港澳的发展需求与江门的优势、资源、条件结合起来,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全力以赴把江门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人民网广东频道

人民日报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工作室

珠海传媒集团记者靳碧海王晓君/文程霖/图

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近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首次发布环评公告。该项目建成后将东连港珠澳大桥,西接西部沿海高速,助力形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预计从澳门至江门广海湾的里程缩短18公里,珠海高栏港经济区至江门广海湾的里程缩短30公里。

站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站房和配套工程现场,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建成后的江门站将是集国铁、城际线、轨道交通、城市快速通道、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高效、集成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也将成为江门新的地标建筑。

近两年来,江门交通建设不断提速。随着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格局逐渐完善,江门将直接接受广深港澳四个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涌入江门,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江门也将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开放平台优势,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突出。”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表示。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是江门最大的优势之一。江门与港澳及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的陆路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海运距离不到100海里,处于“承东启西”位置。去年江湛铁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未来伴随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深江肇高铁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江门将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大西南及北部湾地区的“枢纽门户”。

土地资源是一个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必要载体。江门发展空间广阔,土地总面积约占大湾区城市群总面积的1/6,土地开发强度低、仅为12.4%左右,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大,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同时,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临港经济和高端滨海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

“江门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泛。”江门市发改局副调研员杨萍介绍说,江门拥有机电、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精细化工六大传统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江门较好的产业基础有助于港澳整合内部产业资源,拉长和拓宽产业链及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港澳经济多元化。

近两年,江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两无两藏”,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多证合一”登记制度、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多项改革工作成效显著,获国家和省肯定。数据显示,2018年江门新发展市场主体19.29万多户,同比增长200%,市场主体总量达47.5万,同比增长5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此外,江门还相继出台了“人才强市十四条”“民营经济十二条”“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十二条”“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推动江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此外,在港澳780多万常住居民中有五邑籍乡亲约155万人,五邑籍港澳社团多达93个。近年来,江门与港澳特区政府、行业协会商会等签订了20多个合作指导性文件,涉及平台、产业、金融、旅游、民生等领域,逐步拓展与港澳合作的广度深度。

“在大湾区中,江门有很多优势,比如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区位重要、文化底蕴深厚等,每一项优势都能独立做出一番事业。下一步江门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要分析江门有什么,能做什么,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出自己的品牌。”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如是说。

积极对接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动脉”,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更具活力的城市群打开了无限可能。站在这个大机遇面前,江门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在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之中,江门的经济总量不大,但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却让后发的江门赢得了更高的崛起起点。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江门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对接中央、省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塑造产业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

今年6月以来,江门三区四市分别举行重大项目二季度集中开工活动,共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152.3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7项,总投资88.4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14.3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新材料、文旅、医疗等重点产业。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江门正全力加快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园区优化升级,打造大湾区拓展发展的新空间。当前,江门正加快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五个万亩园区及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为大湾区产业协作与互动提供高质量载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门正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参与广深港科技走廊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人员往来畅通、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相互融通。

“李希书记到江门考察的时候强调,希望江门打好三张牌。”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小曼介绍说,第一是打好国家大科学装置牌。江门将围绕中微子实验站项目建设,谋划打造国际科创小镇,形成聚集科创资源的创新平台;第二是打好院士牌。江门不仅华侨资源丰富,江门籍两院院士就有32名;第三是打好高水平理工大学牌。省市共计投入21亿元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江门市高标准建设“5+1”重大产业平台,“1”是指江门“人才岛”建设。未来五年,江门将在人才岛投入超过300亿元,建设珠江西岸高品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乐业平台、“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服务创新区。2019年计划建设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目前已动工建设项目15个,完成投资总额超7亿元。

江门市人才工作局局长亓光勇表示,江门实施《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一对一”联系32名高层次人才,以定期走访、个别谈心、开座谈会、信函邮件、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与联系对象建立广泛密切联系。同时,还创新“人才管家”服务,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创新引入社工机构,选配专业社工作为“人才管家”,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

近年来,江门把交通建设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突破口,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了投资超千亿元的交通大会战。在轨道交通方面,江门在加快建设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等既有项目的基础上,还将重点规划建设江肇高铁、南深高铁、江珠澳高铁等时速350公里以上高铁项目的建设;在公路方面,江门将重点推进黄茅海大桥、中开高速等众多项目建设,构建北线对接虎门大桥和虎门二桥、中线对接深中通道、南线对接港珠澳大桥的“三通道”,形成承东启西的高快速路网。

高标准建设珠西物流中心实现从做势到做实的蝶变

“珠西物流中心可以说已经"一炮打响",在业内的知名度非常高。”维龙中国华南区总裁李小和说。

江门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依托鹤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区位优势,大力整合广珠铁路、南沙港铁路、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重大交通战略资源,全力推进珠西物流中心建设,实现了从做势到做实、从默默无闻到一炮打响、从规划到逐步成型的蝶变。

近几年来,随着珠西物流中心各项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江门北站货运站场扩建至年营运规模300万吨;直通南沙港的南沙港铁路开工并加快建设,“无水港”试运行,鹤山至盐田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并成功运营……一张“南连北接、东通西达、内畅外联”的大交通网络逐步成型。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国际顶尖的物流企业——普洛斯、维龙、嘉民等纷纷看中珠西物流中心,先后落户,实现了物流产业在投资强度、亩产税收和投资密度方面的三级跳。

今年,江门也进一步明确,要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角度布局物流产业,谋划珠西物流中心的建设,凸显江门物流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燃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新动力。

如今的珠西物流中心正对标对表国际最好最优,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聚焦大湾区的大城市、大群体、大消费,大力整合物流资源,主动加强跨区域合作,全力构建“一城三港四地五机场”发展格局,在大湾区内承担起承东启西、联动两翼、串联沿海、辐射西南的重任,并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江门市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表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承东启西,发展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有效带动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物流成本、时间成本的降低,推动江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也将有力推动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

进一步强化与湾区城市产业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江门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江门如何把握机遇,趁势而上,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近日,江门市发改局副调研员杨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江门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杨萍: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空间布局上被定位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省委书记李希到江门调研时要求江门努力打造成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这是省委赋予江门的新使命,也是我们在大湾区中的定位。我们将切实扛起这一历史重任,把大湾区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推动落实,为粤港澳三地居民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记者:如何理解江门“以工业立市为根本”?

杨萍:江门是广东省的传统工业生产基地,也是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的主战场,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坚实的底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近年来,江门提出要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养壮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借助先进装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工业立市”。

去年,江门市政府印发《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江门市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根据方案,未来3年江门将重点发展五大装备制造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作母机制造业、高技术船舶及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这些产业年产值预计超过600亿元,其中,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作母机制造业三大产业的年产值均有望超过百亿元。

记者:江门如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新一轮产业转移,提供更大空间、更高水平的产业平台作支撑?

杨萍:江门将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珠中江经济圈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利用江门空间资源、海洋资源、港口资源丰富的特点,发挥重大通道和平台的带动作用,形成多维度、多领域的合作,抓住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强化与湾区内部的产业合作。

我们将积极对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优化广佛江机械装备产业链,引导广佛地区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高效节能锅炉、光伏装备、风电装备、汽车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将新增优质产能布局在江门;加快推进深江珠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打造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建成后承接深圳产业辐射的首站;依托高新区、深江产业园,与深圳开展人工智能、大健康新医疗、光电子等未来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形成互补协作的产业体系;与珠海共同谋划建设江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充分利用黄茅海大桥建设,对接港珠澳大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要素集聚区、协同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战略高地。

江门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黎彩眉:

撬动洼地效应发挥侨乡优势

相比有着巨大溢出要素的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港澳深广,作为“节点城市”的江门有着明显的洼地优势。

黎彩眉表示,产业转移归根到底是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结果,拼的是营商环境。江门营商环境基础较好,但是新的形势下,要重新认识营商环境的内涵要求,不能将其仅仅局限于政府办事效率或者基础设施完备等具体方面,要全方位考虑城市给人的舒适感、安全感、友好感,总之要做足“人”这一篇大文章。

“另一方面,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吸引大项目落地,同是也要爱护支持本地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黎彩眉认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可小看,他们既是营商环境的服务对象,也是建设主体,所以要真抓实干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想方设法为中小微企业减轻负担,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差异化发展是保持和发展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侨”的特色最为明显。黎彩眉表示,发挥侨乡优势,打好“侨”牌,这个思路今天仍不过时。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门要继续发挥侨乡优势,就要有更高的定位,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突破的实践。

“实现融合发展,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我认为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尤为关键。”黎彩眉认为,江门一方面要继续做好传统品牌,如嘉年华活动、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另一方面要抓住“人文”作文章。

新闻推荐

公园、道路、天桥……居民身边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美化、亮化、净化 家门口变化见证城市品质提升

□江门日报记者/赵可义公园、道路、天桥……江门市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来,这些居民身边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美化、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