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中暑怎么办? 八类人更易中暑,医生提醒做好预防措施
7月23日是大暑,大暑一般处在“三伏”的中伏阶段,今年夏季最热的时候已然来临。近期,开平气温持续升高,白天最高气温达37℃以上。专家提醒,“桑拿天”市民要注意预防中暑,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烈日暴晒,注意降温、补充水分。
开平市中医院综合内科主治中医师甄淑贤表示,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当周围的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且通风较差、湿度较高时,就很容易发生中暑。那么如何防止中暑呢?
文/江门日报记者
翁丹萍
如何判断是否中暑?
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以下几种:
先兆中暑:指身处高温环境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
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有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还有口渴、尿少、昏迷等症状。
八类人中暑风险更高
以下8类人的中暑风险更高,更需要注意在夏季做好预防中暑措施。
婴幼儿:婴幼儿各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孕产妇:因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停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容易中暑。
老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的衰退,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易因散热功能降低而中暑。
心血管病患者: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比较晚,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内源性致热源而作用于下丘脑产热中枢,使机体产热增强,还可使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导致血管痉挛收缩,影响散热,进而引发中暑。
营养不良者:营养素的缺乏会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还容易导致反复腹泻,进而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某些服药者: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药物的人也会出现血管收缩的现象,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如何处理中暑?
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
如果体温持续上升,可在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甄淑贤同时提醒,中暑患者切不可“贪快”降体温,不宜冻水泡浴,宜温水泡浴,不宜大量饮用冻水,会影响消化系统。
如果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采取昏迷体位。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救治在高温季节中暑的人员,要首先将中暑人员安置在通风降温的室内,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中暑?
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高温作业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还应注意合理饮水,饭前饭后半小时内最好不要喝大量的水,因为水会损害消化系统。运动后也不适宜喝大量的水,会造成盐分的丢失,可适当补充电解质。
降温。外出前,应做好防晒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太阳帽。一旦有中暑的迹象,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体温持续上升超过40℃并无法降下来,应立即到医院接受诊治。
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精力充沛,预防中暑。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吃一些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高的蔬菜,还可以多吃些桃子、杏、西瓜、甜瓜等含水量较高的水果。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可以通过这些食物来补充消耗的体能。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热爱运动健身的市民注意运动强度,最好选在清晨、傍晚等时间运动。
另外,也需注意,不能一味“贪凉”,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者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新闻推荐
推动河长制 从“见河长”到“见成效” 住家船专项整治 形成“开平经验”
江门日报讯(记者/敖转优)记者从7月18日开平市召开的改善水质工作推进会暨镇级河长履职培训班上获悉,开平市推动河长制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