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倾情关爱长者、孩子与残疾人 你要的爱与暖,这里都有!

江门日报 2019-07-31 06:50

1 2 4 8 扫描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3 5 6 7 9 图片说明: ①社区图书馆。 ②残疾人手工作品。 ③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角。 ④老人在长者饭堂开心用餐。 ⑤多功能媒体室。 ⑥舞蹈室。 ⑦亲子乐园。 ⑧社区慈善超市。 ⑨残疾人在康园中心做手工。

孤寡老人有人帮,残疾人士有人助,假期“熊娃”有人管……新会区会城街道民和社区位于新会区公租房的集散地,辖区内困难群体基数较大,日常社会参与度不高,民和社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链接社会组织,项目化运作社区服务,搭建多元化社区服务平台,极大激发了社区活力,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各方面的关爱和温暖。

随着社区功能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长者饭堂、康园中心等综合活动区域的设置,为辖区居民提供多种贴心服务,更成为了社区和谐、幸福文化的一个缩影。

策划/叶桃统筹/王平强崔怡娟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郭永乐实习生梁佩珍郑逸语

长者饭堂

长者有了“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明亮宽敞的饭堂内,桌椅摆放整齐,地面干干净净,热气腾腾的饭菜色香味俱全,饭堂墙上挂着简单素雅的装饰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等。每天一到用餐时间,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的长者饭堂内便充满着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老人们一边享用着免费饭菜,一边开心地话家常。自2016年12月正式“开饭”以来,饭堂每天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高龄老人提供免费膳食服务,前来就餐的老人们无不点头称赞。

“我每天中午晚上都在这里吃饭,这里的社工靓女都会问候我身体好吗?吃饱饭吗?”陶婆婆嫌做饭麻烦,每天都来长者饭堂吃饭,节省了不少时间。她告诉记者,原本自己可以选择让饭堂送饭到家里,可是自己就是想到饭堂看看,哪怕天气不好也想出来,和长者饭堂的人聊聊天也觉得很开心。“这里的饭菜清淡、软烂,适合老年人口味”,说到长者饭堂,陶阿姨连连点头称赞。

记者见到,当天的营养午餐为云耳蒸滑鸡、豉汁炒凉瓜、罗汉果菜干猪骨汤。工作人员拿到配餐后,就忙着将热腾腾的盒饭准备送去老人家中。“有的老人们行动不便,我们就给这些行动不便、高龄和重病卧床的老人免费送餐上门,缓解他们的用餐难题。”民和社区陈书记说,“我们不仅送餐,也是给老人一个寄托,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

民和社区长者饭堂主要针对困难弱势群体及高龄、孤寡老人等受助对象,并规定70岁以上老人每日三餐均免费,每天会提供各式适宜老人的饭菜,每月月底还会免费供应一次糖水,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开心。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则由饭堂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送饭上门。除了为老人提供吃饭之外,长者饭堂还为老人们提供日常护理等其它个性化的周到服务。目前,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人在此免费用餐。

目前,民和社区多种多样的配套服务休闲活动为老人安逸幸福的生活平添了更多色彩,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已成为民和社区老人的又一个精神家园。

陈书记介绍,长者饭堂从开办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变化,随着工作人员对老人们的更多接触与了解,长者饭堂也扮演了更多的角色。除了用餐之外,社区还会在饭堂定时为老人举办主题活动,如美食制作、健康讲座、粤剧联欢等。“很多老年人来我们这里也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好处。我们希望长者饭堂这个平台可以提供给长者更全面的服务,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陈书记说。

陈书记表示,社区长者饭堂主要是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兜底,同时也是为了引导独居、空巢、孤寡老人走出家门去交流,享受温馨多样的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给他们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康园中心

残疾人欢喜加入“快乐家园”

走进民和社区康园中心,正做手工的康复学员热情地向记者招手打招呼。当记者给予回应时,他们笑得更灿烂了。

民和社区康园中心是社区残疾人的阳光家园,除提供日间照料的服务外,工作人员还会引导前来的学员们参与一些简易产品的加工,并为每位学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系统性训练课程,因此吸引附近不少残疾人前来参加。

“我在家里没事干就过来,在这里能学到很多生活技能,还可以学手工,玩游戏,打羽毛球,很开心。”小陈2017年就加入了社区康园中心,一直没有中断过,当记者问及到社区康园中心后有何变化时,小陈答道:“学到很多东西,还有我做事细心了,也有责任心了。”

在社区康园中心,像小陈一样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每天的课程都不同,我们还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和社工来带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教他们做手工,陪他们玩游戏,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就业能力。多元化的服务,不但能满足康复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还让他们得到锻炼,各项能力也不断提升。”陈振勤说。

当天他们做的手工就是简单地把几颗零件组装在一起,十多名学员各司其职,社工则在一旁指导,其乐融融。陈书记介绍说,他们自己的手工制品会不定期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则是作为他们的收入平分给他们。“如果他们在家,就没有这种收入了。他们都非常喜欢来这里,有时候还没开门,他们就在门口排队了。周六周日他们也想来,可惜我们要放假。”陈书记笑到,“这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保障,在这里,他们自己开心,父母和家人也放心。”

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有一个农艺场,不大的农艺场内绿植密布,时常有工作人员带着学员在此劳作,他们种下萝卜、生菜、菜心等应季菜蔬,等成熟后再亲自收获,“我们看到康园中心附近有一小块闲置的土地,便积极与辖区对接,将其开发成农艺场,供学员们耕种。”新会彩虹社工中心聂姑娘告诉记者,现在,整个中心的学员都非常开心地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开展休闲农艺培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和生产技能,同时也将有利于提升学员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尽快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支持。”聂姑娘说。

聂姑娘介绍,学员们在翻土浇水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田地里长出的果实,还慢慢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走出来,“很多学员刚到康园中心时不喜欢说话,也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但后来,他们慢慢变得开朗,开始主动跟别人交流互动。”

假期兴趣班

有人带“熊娃”,帮了家长大忙

每到假期期间,“熊孩子”的安置问题成为辖区内忙碌工作的父母最头疼的一件事。而民和社区开展的日常青少年儿童爱心学堂、寒暑假兴趣班、课外兴趣小组等,解决了不少社区家长的后顾之忧。

早上七点多,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便开始热闹起来,参加社区暑期兴趣班的孩子陆续被家长送到这里,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便是一天丰富多彩、乐趣满满的课程,直到下课后被家长接走。

“社区开设的兴趣班,就在家门口,方便又放心,没有多余的费用,孩子们在这里还能学到很多东西,真的是解决了我们家长的一大难题啊!”一位家长说道。

据陈书记介绍,兴趣班由民和社区牵手,整合五邑大学、新会社区学院及社区资源,在寒暑假开设兴趣班,免费接纳社区内的学龄儿童,意在给社区孩子搭建一个学习玩乐的场所,切实解决社区家长的后顾之忧。

“社区内有不少贫困家庭,对孩子管教较少,以前一放假孩子一般就出去疯玩,不但暑假作业做不完,而且也有安全隐患。对此,我们社区开设了暑假兴趣培训班,平时会安排阅读课、写作课、手工课、传统文化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另外还辅导孩子做暑假作业,既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也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陈书记说。

关于师资方面,陈书记表示:“比如说书法老师,我们招募社区内一些水平高的书法爱好者义务授课。目前我们的课程是葵艺创造活动,请到的老师也是葵艺传承人的弟子。”

“这次活动我玩得很开心!希望下一次也开心!”小学生熊兆丰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社区夏令营,之前还参加过一次,不仅有好玩的课程,还认识了新朋友,小伙伴们在一起特别开心。

除此之外,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还设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亲子乐园。社区图书馆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作为景堂图书馆分馆,现有各类图书13000多册,同时为满足居民需求,还设有电子阅览室,方便居民日常查阅,不少小朋友在闲暇时都会过来阅读。

而亲子乐园则为儿童提供玩耍地方,还提供儿童绘本。因为与景堂图书馆结对,每季会换新书。“我们通过亲子故事会、手工兴趣小组、亲子郊游、义工活动等形式,增强儿童青少年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促进亲子间的感情。”聂姑娘说。

新闻推荐

新会区部署推动高速公路ETC发行工作 城区集中安装点设在体育馆

江门日报讯(记者/张奕维)7月25日,新会区召开会议,传达江门市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行工作会议精神,布置新会推动高速公路ETC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