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斗山镇有两个村庄同时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一个以“飘色”扬名 一个以“洋楼”著称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广东省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台山市斗山镇有两个村庄入选,一时之间,关注度飙升,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游览。哪两个村庄?浮石村和浮月村。前者因“飘色”名扬四海,后者因洋楼承载历史。两个村庄仅一字之差,很多游客都分不清,有的还认为是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两个村庄有很大区别。
文/图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李芳菲
A
浮石村:创下许多个“第一”的村庄
从进村的村道——宗远路,一路向北驶入,经过浮石村牌坊,沿途绿树连绵,水流不息。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文风兴盛,被誉为“仁里”“礼选”之乡。中国第一支农民排球队、中国第一本英文语法书、中国第一本记录本村方言的字典、中国第一所华侨捐建的农村小学,都是浮石村人创下的记录。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赵宋皇族村”。直到现在,浮石村的族谱卷首,仍然印有宋朝历代皇帝像、崖山总图、慈元殿图等。
古庙古树古石桥
多少故事在村庄
浮石村依山而建,由十个自然村组成,俗称十坊。穿梭在坊间的小路上,会经过一条条时而笔直、时而蜿蜒的巷子,最窄处仅能容纳一人走过。一直在前面带路,被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彪哥”的斗山旅游办负责人卫家彪说道:“这里的各坊各巷都是相连的,但是路很复杂,就算是村民,有时也会走错路。”果不其然,不久就听到彪哥喃喃自语:“这条路我记得以前没那么窄啊,难道走错了?”嬉笑间,视野顿时由狭窄的石板路转为开阔的田野,不远处的榕树下,老翁在悠闲地睡着午觉,几只鸡在啄食。不禁让人感叹,这既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坊的北帝庙,又名“北极殿”,是浮石村的古迹遗物。据记载,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华道教传入台山最早的古殿。“传说北帝能治水降火,指引船只正确航行,能保佑风调雨顺。也有人来这里祈福求子,听说挺灵验的,因此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过来拜佛求子。”彪哥介绍道。数百年来,北帝庙香火鼎盛,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
往外走几十米,只见兰溪流水淌过,溪边古树林立,不时有村民在溪边洗衣,或闲坐石凳上聊天。沿着兰溪上的一座百年石桥走,便通向凌云阁。这是村民祭祀帝王的祠堂,也是昔日的浮石村的文化胜地。
凌云阁旁是兰溪公园,内有一座建于1932年的小兰亭,亭内写有《浮石小兰亭序》。听彪哥说,兰亭还是姻缘良地,有不少爱情故事。“以前的人比较保守,若是有看对眼的,就会相约在兰亭见面。如果对方按时赴约,就说明彼此都有意思。不少良缘就是这么成就的。”
村民们的“坚守”
让飘色传承了下来
“飘色是我们最负盛名的民间艺术。”浮石村飘色领队赵坚文说道。这个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等美誉的村庄,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者重大节庆时,都会举办飘色巡游活动。“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赵子龙救阿斗”等经典主题,最受村民欢迎。
据悉,浮石村飘色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村民庆祝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的表演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民不聊生,飘色曾“消失”。解放初期,飘色巡游一度恢复,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飘色又被视为封建迷信而打入“冷宫”。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台山海外华侨的资金支持,飘色重新焕发生命力。
据介绍,飘色的每一个色架上都有两名色仔(8—10岁长相俊俏的男女童,装扮成历史人物),站在上面的色仔为上色,称为“飘”,位于其下的色仔为下色,称为“屏”。“当色架被抬起时,离地有3米之高,而抬动时忽上忽下,就像是飘浮在空中,很生动的。”赵坚文热情地介绍道。
“浮石飘色坚守"传统"。”飘色文化传承人赵汝潜先生缓缓说道:“何谓传统?别的飘色为了省力,用的都是装了轮子的花车,但这样的话,色仔就不会上下移动,失去了"飘"的本意。我们村里仍然用最传统的人力来抬轿。”他解释道,浮石飘色的色架轻便小巧,主要受地域影响。村内多狭小巷子,色架足够轻巧,飘色游行才能穿街过巷。他还说:“民间艺术主要靠劳动人民去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浮石村的飘色之所以流传到今天,就因为村民的“坚守”。村民们不愿意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传承老一辈的艺术。“不坚守,飘色终将会失去艺术的生命!”
如今,成立于1935年的浮石飘色演出团体大本营——琳琅剧社,仍然担负着挑选、培训色仔的职责。
B
浮月村:
15幢洋楼矗立在岁月里
浮月村坐东北面西南,地势平坦,广袤的农村田园与侨乡古朴的传统民居、典雅亮丽的华侨建筑相映成趣。这里因“洋楼”而闻名遐迩。1917年,旅居美国的华侨陈璋承率先回乡在村后建起第一幢洋楼——“惠华居”。此后的20年间,旅居海外的乡亲陆续回乡兴建新式洋楼。
记者在浮月村看到,15幢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子的后段和东面,与成片的田野共同构成浮月村独具特色的田园诗画。
抵御外敌建洋楼
“民国初年,政局动荡,为了保护家乡的亲人安全,旅居海外的华侨们把画好的图纸和钱一起寄回来,建起洋楼,以抵御外敌。”彪哥向我们娓娓道来洋楼的历史。与同时期的民居和碉楼相比,洋楼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兼具居住与防卫功能;二是均为庭院式别墅建筑。
洋楼多以楼主的名字命名,如贤安庐、兰芳居等,而中山阁则是该村旅美乡亲陈国麟,为纪念他的父亲与孙中山早年的一段革命情谊而兴建的。“这是陈氏家族的荣耀,也是我们浮月村的荣耀!”彪哥骄傲地说。
如今,中山阁作为革命人物故居,被列为红色旅游地,吸引了许多摄影师、游客前来采风。
百年洋楼显气派
被门前小孩犁牛的雕像所吸引,记者走进一栋高四层的洋楼——蓁华居。“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个高大的男子热情地招呼记者,一问才知道,他就是蓁华居的主人——李养辉。
“这栋洋楼从民国14年(1925年)建成后,从没有翻新过,是"原汁原味"的洋楼。”李养辉说。记者站在正门前仔细端详蓁华居,青砖外墙,琉璃玻璃,门额的石牌上匾刻着“福万咸蓁”四字。李养辉解释道:“这是把所有美好、祥瑞的事物都聚集在此处的意思。”
走进大厅,四条古希腊式的圆柱看上去颇为气派。李养辉介绍道:“一楼是按照罗马风格设计,二三楼则是希腊风格,各有特色。”记者抬头看到,楼顶上方有个漏光的天井。“每一层楼都有这个天井,它兼具着采光、通风、传声音的作用,把天井的镂空盖子拿走后,还可以利用楼顶的挂钩和吊绳来运重物,相当于一个货梯。”小小一方天井,不影响行走的同时,还可以承担起多种功能,不禁让人感慨前人的智慧。
记者看到屋里有个壁炉装饰,很明显的西方特色,而两边写着“寿”字的门框,则又显得很中式传统,寓意多寿多福。李养辉说:“还有门上的石榴花、梅兰竹菊、喜鹊,都有各自的寓意,合起来是"希望我能多子多孙,后代能做正人君子"的意思”。
楼上的房间内仍保留着旧式龙凤床、木箱、黑白照片等,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历史。在一间房边角位置的小洞里,可以看到大门的位置。“这是枪眼,以前抢劫、盗窃频繁发生,有枪眼就可以在屋内射击门外的盗匪,进行自我保护。”李养辉说。
登上楼顶的阳台眺望,一栋栋高低错落的洋楼在稻田和树木中伫立着,它们历经岁月的打磨,任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专属印记。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方欢)近日,台山市政府十五届56次常务会议召开,传达贯彻江门市审计工作会议和台山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