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曹克慎: 组建新生儿专科联盟 完善新生儿救治网络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在照顾新生儿。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当前,江门正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积极参与健康湾区建设,江门市今年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医疗中心,提升全市医疗水平及综合实力。医院实力是一个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江门市多家重点医院院长,探寻江门医疗领域改革与发展一线新动向。《南方日报·江门观察》即日起推出“健康湾区,五邑行动——江门医院院长权威访谈”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全国330家地市级妇幼保健院综合实力排名中,我院已进入前30名。”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曹克慎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奋力朝着全国一流妇幼保健院的目标进发,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贴心的医疗保健服务。”
今年,江门市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医疗中心的目标。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将在妇幼保健公共卫生项目、重点专科建设以及建立区域一流的妇幼保健网络上持续发力,为妇女儿童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张泳渝徐玉云
服务提质?超过95%妇儿卫生监测指标提前达标
南方日报:妇幼保健是重要公共卫生工作之一。今年以来,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曹克慎:今年以来,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在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妇儿两纲达标情况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18年的全省基本公卫工作考评中,江门市获评全省第二。专家对我市的妇幼健康管理项目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江门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关于妇儿卫生监测指标有22项,其中有21项已提前达到2020年的目标要求,达标率为95.45%。
目前,仍未达标的指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为分析出江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措施,在江门市妇儿工委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开展课题研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从2015年的5.21%下降至2018年的4.36%,逐步向2020年的目标4%以下靠近。
今年,我们新开展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推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适宜技术,提升诊断水平,逐步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启动出生缺陷(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为符合救助条件的患儿提供医疗救助,减少遗传代谢病所致儿童残疾,减轻遗传代谢病患儿家庭医疗负担。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推进0至6岁儿童残疾筛查等惠民项目。
南方日报:江门市提出,到2020年婴儿、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稳定控制在3‰与10/10万以内,这对妇幼保健院的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曹克慎:我院作为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认真履行着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职能。通过开展规范的妇幼保健工作,如规范的产前检查、孕期宣教、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儿童保健以及多个妇幼卫生项目等,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
近三年,江门市孕产妇死亡率已低于10/10万,婴儿死亡率低于3‰。201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14/10万,婴儿死亡率为1.11‰,远低于全省6.80/10万以及2.17‰的平均水平。
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母婴安全质量管理。例如,不断完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和危重症新生儿救治网络,研究建立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机制,加强产科和儿科队伍建设,开展全市新生儿复苏培训,举办全市产科肩难产处理技能竞赛等。
专科建设?遗传中心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前列
南方日报:在重点优势专科,妇幼保健院的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取得了哪些进展?
曹克慎:我院的医学遗传中心作为江门市医学遗传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强,业务辐射到粤西地区。在2008年被批准为广东省第一批获得产前诊断资质的单位后,不断开展基因检测项目。
目前,医学遗传中心每月检测标本超过3万份,年开展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1000多例,开展地贫、耳聋、Y染色体微缺失、叶酸代谢、酒精代谢、G6PD缺乏症、脊肌萎缩症、耳聋基因筛查、儿童过敏性哮喘、CNV测序、NIPT、NIPT+PLUS、全外显子组测序等30多项基因检测项目。并于去年获批试管婴儿技术运行资质。
医学遗传中心不仅拥有配备齐全的硬件设备、雄厚的科研实力,还有一流的人才团队。中心开展的升级无创产前筛查技术,检测范围涵盖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约100种,减少先天性畸形,器官功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智力残疾,自闭症患儿。
同时,遗传中心已建立一流的专家团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邬玲仟教授和梁德生教授是中心的特聘顾问,美国贝勒医学院终身教授、线粒体遗传病实验室主任WongLeeJun教授为高级专家顾问,暨南大学罗良平教授为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导师。此外,美国贝勒医学院副教授张巍博士、清华大学任志林博士、五邑中医院医学影像科赵相胜主任被聘为医学专家顾问。
今后我院医学遗传中心将充分利用省级重点专科建设的成果,对标学习全国前十的重点专科建设,市级重点专科建设,争创国家重点专科。
南方日报:在创建诊疗中心方面,妇幼保健院即将创建妇女儿童健康研究中心,未来将为妇女儿童提供哪些医疗服务?
曹克慎:我们计划以遗传代谢病为切入点,依托江门市出生缺陷综合预防干预中心的实验平台,联合美国贝勒医学院、暨南大学等医学院校等,统筹珠西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实验室在妇幼健康领域的科研力量,建立区域性妇女儿童健康研究中心,打造珠西妇女儿童健康研究中心。
通过对妇幼健康领域的研究,对妇女儿童健康问题做出及时的学科反应并产生积极的学术影响、政策影响及社会影响。我们将利用江门市医学遗传中心现有2000万设备平台,加大投入管理,打造成珠西基因检测公共示范平台,实现全市资源共享,争取利用五年时间建成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目前,我们计划通过建立珠西精准医学门诊、建造江门遗传病标本库、建立遗传数据库、建立江门人群队列研究、启动江门新生儿基因组计划、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建立妇女儿童健康研究中心。
以建立遗传病数据库为例,江门市财政、卫生健康部门计划投入100多万建设遗传病数据库硬件和软件设备,逐步利用江门市医学遗传中心高通量测序平台建立江门遗传病数据库,根据大数据为病人制定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策略,最终实现百姓少生病、政府少开支、医疗保健机构少负担的三方共赢局面,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湾区互联?建立区域一流的妇幼保健网络
南方日报:为江门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医疗中心,建立区域一流的妇幼保健网络,妇幼保健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曹克慎:早在2009年底,江门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三级网络基本建成,筛查覆盖率、筛查率大幅上升。此外,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也日渐完善,这些前期的工作对以后我院作为区域妇幼保健网络的牵头医院有了一定的经验。
目前,妇幼保健网络是指市、区(县)、乡镇三级的产、儿科急救网络,是专门为产、儿科急危重症的救治起到指挥协调、运行通畅、反应灵敏的急救绿色通道。我们有生殖医学中心、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地中海贫血诊断中心、儿童保健中心等专科力量作为坚实后盾,会充分发挥产科和儿科市级专科医院的优势。
去年,我们携手46家医疗机构组建江门市新生儿专科联盟,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全市新生儿救治网络。我们将通过技术互补、服务互补,构建更加紧密的新生儿专科发展共同体,从而在分级诊疗、专科发展和区域儿童健康防控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未来,我院将为建立区域一流的妇幼保健网络,重点从以下六方面开展工作:建设规范化培训、进修基地,开展人才交流与培养;开展多中心研究和新技术、适宜技术的推广;搭建研究协作平台,推进资源共享;构建多形式会诊平台及区域转诊救治网络;促进区域内双向转诊的落实;建立专科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本地区专科业务水平。
南方日报:未来,妇幼保健院定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如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
曹克慎: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今后我们加强专科建设,重点做好“1+1+5”工作。其中,“1+1”是指建设一幢科技楼、一个儿童康复中心。我们计划建成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医院,总建设面积达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8亿元。
“5”项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推进“创三甲”工作,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启动JCI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营效率;落实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员工获得感,建设和谐幸福医院;加强医院环境建设,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未来,我们将深化与拓展大湾区其它城市的医疗卫生合作,要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多学科地紧密联系起来,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扩大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积极参与港澳、粤西、华南等地区开展的医疗卫生交流活动,共享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医疗中心。
新闻推荐
表演现场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朱磊磊)7月20日晚,由团市委主办、市青少年宫承办、江门市小白鹭艺术团协办的“仲夏夜”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