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超:做生态环保事业的“凿井者” 获评生态环境部2019年度优秀党员称号
▲杨志超(中)和同事交流工作。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了庆祝建党98周年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当天,生态环境部共计73人获评2019年度优秀党员,其中,来自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监督员杨志超作为代表发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心得体会。
杨志超把和自己一样奋斗在全国各地核安全监督一线的青年党员比作生态环保事业的“凿井者”。他说,“一次次背井离乡深入核电厂基地,一次次精准把脉发现核安全隐患,一次次查漏补缺提升核电厂运行管理水平,我们用"监督之笔",书写监督站人的"别样芳华"”,一番感慨让人动容。
每年200多次巡查
10年间派驻三个核电基地
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为生态环境部派出机构,始建于1986年,办公地点位于深圳福田。该派出机构现有在职人员48人,他们平日里分散各地,负责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五省(自治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督查工作,辖区内现共有5个核电基地共计20台核电机组(18台运行机组+2台在建机组)等民用核设施。
36岁的杨志超老成持重,这是10年间辗转阳江、台山、昌江三个核电基地,每年200多次的现场例行巡查和专项检查,细心发现各类核电厂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一步步打磨出来的。
2008年7月,杨志超从位于河南信阳的空军第一航空学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即成为生态环境部派驻深圳的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一员。
只有头半年,杨志超在位于深圳大鹏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工作,其他的10年间,他先后被派驻广东阳江、广东江门台山、海南昌江三处核电基地工作。
如同每次现场巡查、专项检查、监督都会做成表格、数据一样,杨志超也惯用数据总结自己的工作,2016年,他共完成230次现场巡查,完成79份运行阶段定期试验监督程序编写;2017年,完成260余人次现场巡视,38项大修专项检查、共发现问题51个;2018年,完成265次现场巡视、发现问题50个。
24小时待命
半夜三更被叫起去核电现场
核电站发电机组24小时运行,杨志超有自己的朝九晚六的上下班时间,但其他业余时间也不属于自己,他要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不能离开核电基地,一台应急手机上厕所都不离身,有任何呼叫,要立刻到位,调查核实现场情况。
曾经在海南昌江核电厂,因台风登陆,刚刚开始运行的核电机组出现突发情况。凌晨时分,杨志超被应急手机叫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原因,记录各类数据,一直跟到凌晨两点多确认安全后才回到住所,第二天一早就赶出调查报告呈交上级。
在核电厂建设和运行的关键节点,监督员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台山核电1号机组于2015年12月底开始冷试,即运行前的第一步测试,历时26天。其中的21天,杨志超一直坚守在台山核电第一现场,跟进调试试验情况。“那段时间印象最深的是,每到中午吃饭时间,我的任务就来了,总是错过食堂开饭的时间。”他笑称。
他说工作的这近11年间,他和众多同事一起,见证了中国核电的迅速发展,尤其见证了台山核电这个项目,这个世界首台第三代核电机组诞生的前后,觉得很是自豪。
一年有一半时间出差在外
笑称自己在家里没地位
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两全,是所有奔波在各地的监督员面对的难题,杨志超也不例外。2011年结婚后,他安家深圳,2013年有了一个女儿。
对杨志超来说,一年中有180多天出差在核电基地的孤单,与频繁离开家人的歉疚总是交织在一起。他笑称自己在家里没地位,每次回家,女儿见到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爸爸,好久不见。”
像杨志超这样常年奔波在各地核电基地一线的兢兢业业的青年党员、监督员,华南核与辐射监督站还有很多。杨志超说,中国核电技术现今已稳居世界前列,他和同事见证着、守护着核电基地的安全平稳运行,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体会更深,也对自己身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受更深。
新闻推荐
新宁中学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初三年级团队全体身穿红衣,为考生加油。“智慧课堂”...